许荣进
老年是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是组织及器官逐渐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过程。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常常是不典型的。肺炎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应重视老年肺炎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半合成抗生隶,具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索酶等特点。临床应用剂型主要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现已发展到第4代。文章主要描述头孢类药物在临床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以及血液系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疗。
作者:管凤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妇产科进行各种类型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如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的病情更快的好转。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问清楚患者的病史,详细的分析致病因素,然后在根据实际的病因和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使用临床药物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治疗,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甚至能够帮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治愈存在多年的顽疾。
作者:肖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当前社区高血压引发并发症的情况,探究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268名同一社区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分析使用管理模式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总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作者:程志恒;陈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镇痛液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58例,参照国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和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整体均数变化。结果:治愈44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前、治疗后一周(VAS)评分从6.7±1.4降至1.6±1.2,p▲<0.01,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该疗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正真做到了“针到病除”,体现出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提出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方法。方法:选取某市某医科大学2010级和2011级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某市五家三甲医院临床本科专业实习生以及我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考察的方法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现全科医生引进和稳定困难的原因是全科医生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没有得到较高社会的认可,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在岗培训方式不合理等。结论: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积极合理的调整,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宣传力度,完善全科医生工资待遇福利制度,选拔多方面人才对全科医生队伍加以补充。
作者:程志恒;陈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轻中度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老年男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ug ,每日1次)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4.5μg ,每日2次);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160/4.5μg ,每日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w 及48w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w 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 FEV1/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w 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EV1/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轻中度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作者:韩小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和总结喉上神经封闭术操作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921例次的喉上神经封闭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21例以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喉炎咽患者采用喉上神经封闭术联合高频雾化吸入治疗后异物感症状消失,操作过程中突发晕厥1例,发生喉阻塞感2例。结论:颈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注射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操作技巧是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52例,对其进行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50例,对其进行单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焕荣;许云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早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皮肤创面感染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清创面程序: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皮肤创面处理,其程序是清创→涂药→包扎。观察组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采用 GYS23型低压冷光紫外线灯消毒法。结果:观察组取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紫外线消毒及清创处理对皮肤创面可得到早期愈合,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朱庆花;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复发率为15.8%,对照组为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水肿、口干等副反应。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美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简称LPT)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于诊断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的防治作用。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LP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700例,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以此探讨LP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2700例经LTP检查的患者中,共有2595例患者在正常范围内,占96.11%,检查为阳性结果的患者共105例,占3.89%。105例阳性患者经阴道镜下活检,检测组织学结果为良性病变或炎症的患者共51例,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CIN)Ⅰ型与Ⅱ型患者共39例,CINⅡ型、Ⅲ型以及CIS患者共12例,SCC/AIS患者共3例。结论:LPT检测对于宫颈病变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是患者及早发现、及早防治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玲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断治疗。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60例,同时选取未实施规范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对两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的病死人数及再住院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极其必要。
作者:周联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地震、火灾等都对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因此这就我国的灾害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灾害护理就是在在发生灾害情况下,通过形成系统、灵活地的护理过程,利用有关灾害的护理学知识,形成和其他具有合作的护理工作开展,从而不断地减轻灾害对我们人类的生命造成的危害的一种有效地护理过程活动。下面本文通过对灾害护理教育认识,从而从灾害护理教育的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从而不断地加强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开展。
作者:乌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小切口开腹方式治疗阑尾炎的具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90例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在观察组中,采用小切口开腹切除阑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阑尾,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内容包括: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这几个量都好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在对照组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开腹切除阑尾,其优点有手术后的恢复快和疤痕小以及并发症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黎华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 HBV 抗原定量对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 HBsAg 下降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共3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研究其疗效。结果:对比患者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的 HBsAg 水平,将患者依据疗效分组,B组患者两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 A 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sAg的下降对其有预测作用,可通过该方法筛选病毒抑制的患者,及时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前牙外伤是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本文收集前牙外伤性脱位再植75例资料,就其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离体脱位时间1h以内再植成功率很高;根管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樱;丁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妇科98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49例,对照组49例。干预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7.96%,对照组83.67%;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 2=6.00)。②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95.17±13.53)分,对照组(86.17±15.21)分;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3.09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冶雪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我县住院治疗的12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流行病学、具体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高,占96.9%(124/128),构成比高的为3岁以下的患儿。1.34∶1为男女比例,男性患儿要比女性患儿多;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11月,其中4-6月为发病高峰期。引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多的为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A16)。结论:要积极做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的防控工作,使发病率得到降低,其中要想使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早诊断与早治疗是关键所在。
作者:张孝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沟通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有效的沟通可帮助护患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胡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