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断治疗研究

周联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规范化, 高血压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断治疗。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60例,同时选取未实施规范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对两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的病死人数及再住院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极其必要。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急诊抢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患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患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实施急诊抢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急诊抢救护理前,氧饱和度(86±3)%,舒张压(56±8.4)毫米汞注、收缩压(98±9.3)毫米汞注,心率(65±10)次/分钟;护理后,氧饱和度(99±5)%,舒张压(80±10.2)毫米汞注、收缩压(130±11.4)毫米汞注,心率(87±11)次/分钟;护理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患,入院后立即对其采取急诊抢救护理可有效缓解症状,稳定病情,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慧;高有劲;张全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48例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探讨临床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临床治疗中发生尿路感染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尿路感染常见因素主要有糖尿病、留置导尿管、肾炎等。结论:临床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主要是肾炎、糖尿病。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易容易引起感染,临床只有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对减少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柳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具体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6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常规手术治疗后64例患者中,治愈59例(92.2%),好转5例(7.8%),死亡或残端瘘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术治疗方法在穿孔性阑尾炎中应用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12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21.72±1.36)h、首次下床活动(10.21±1.35)h、平均住院时间(5.67±1.53)d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常满意率(93.40%)、总满意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邵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及围麻醉期并发症防治研究

    目的:探究手术麻醉应激反应以及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研究其防治方法原则,提高临床手术麻醉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之间的200台手术,记录病人基本信息、麻醉方式、麻醉应激反应、围麻醉期并发症、术后护理等有效信息,分类管理并比较分析。结果:麻醉应激反应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在不同的手术部位、不同的年龄段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对于有基础疾病、自身抵抗力差、解剖部位、年龄特殊的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及围手术期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医护监护。

    作者:陈翔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终止妊娠的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终止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终止妊娠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显效40例(80%),有效8例(16%),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宫颈软化显效20例(40%),有效18例(36%),总有效率76%。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索前列醇口服比较,阴道给药具有宫颈软化更充分、缓解疼痛、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可作为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首选给药途径。

    作者:陈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人工法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法于普通血液透析机上行血浆置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手工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志恢复情况及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血常规、血色素及血小板上升,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人工法于普通血液透析机上行血浆置换治疗可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董雪莲;李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0-6岁儿童贫血原因调查结果分析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红细胞压积也可减少,但不一定平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当海拔为0时,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6个月到6岁110g/L ,6岁到14岁120 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以上值称为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小儿多见。患病后使儿童生长发育缓慢,学习能力降低,易发生各种感染。该病起病缓慢,常不被家长注意,轻度贫血多在体检时发现。为了解小儿贫血的患病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邢台县第三医院防保所属地段内散居儿童进行贫血调查。

    作者:贾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述

    探讨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层析法、亲和层析、电泳法、离子捕获法以及免疫凝集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以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佳检测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概述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屈方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5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5.59%,且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以女性居多(P<0.05),各年龄段也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在甲状腺结节中,单发性结节略少于多发性结节(P<0.05),且以实质性居多。甲状腺良性结节发生率高于恶性结节,且女性高于男性,(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因甲状腺结节在初期无明显症状且结节性质多种多样,从而患者容易忽视或是医师的误诊或漏诊,而造成疾病诊治的延误,故临床上因注意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诊治。

    作者:柳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灵酒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红灵酒在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在2011年3月-2013年12月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红灵酒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红灵酒中药涂擦对预防褥疮发生效果满意。

    作者:陶伟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至2013年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2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45例患者中痊愈的有4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药进行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

    作者:郭翠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文素质培养在特色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提倡以人为本,那么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也提出了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护理教育。下面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加以分析,同时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有关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实现合理且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从而更好地开展特色护理教学,不断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和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作者:米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救治中实施保守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救治的7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病例各36例,将实施抗生素维持救治者归为对照组,将入院后行常规阑尾切除术者归为观察组,比照两组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并出院,远期疗效相对较高,是今后临床救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职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提出合理的护理康复措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48例典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持续时间至出院后3个月,并且入院、出院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进行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评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偏瘫减轻,肌力增强,步行距离延长,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偏瘫程度、肌力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低脑血检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红;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扶正化瘀丸的制备工艺探讨及治疗大肠癌的药理学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扶正化瘀丸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对大肠癌患者的药理学疗效。方法:将4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30例,观察组在用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扶正化瘀丸(主要药物:太子参、天冬、炙黄芪、山楂、土茯苓、乌梅等)治疗,对照组单用上述西医治疗,两组均在1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91.30%、81.74%,而对照组(分别为75.65%、46.09%),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扶正化瘀丸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对治疗大肠癌患者进行药理学研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俊华;刘丽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轻度脂肪肝患者介入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疗法对中、轻度脂肪肝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以实验对比的方法分组对脂肪肝患者在药物基础上自然康复和运动干预对比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ALT 、AST 、GGT)水平,HOMA 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较大显著性。治疗组1治愈28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8.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运动疗法对中、轻度脂肪肝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启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误用大剂量重组甘精胰岛素无效1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伴乏力、肢麻加重一月入院。详问病史:20年前于本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0.5 tid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出院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多次调整降糖药物治疗。6年前,口服二甲双胍0.5 tid ,并开始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晚12u i .h 治疗,空腹血糖(FPG )波动在6-7mmol/L ,餐后2h 血糖(2hPG)波动在9-11mmol/L。1年前患者停用二甲双胍,并据血糖情况自行改变甘精胰岛素用法用量,且血糖控制不理想。一月前,甘精胰岛素用量已增加至早35u ,中15u ,晚35u i .h ,并维持至今,但血糖仍未达标, FPG波动在10-11mmol/L ,2hPG波动在25mmol/L 左右。既往卵巢囊肿切除术后40年;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高达220/170mmHg ,服用吲达帕胺(寿比山)2.5mg po qd ,现血压控制平稳;脑梗塞病史10年;心肌梗死病史6年,口服阿司匹林0.1 po qd。现症见:口干、乏力、双膝下及指尖麻木,视物模糊,精神状态差。相关检验:入院后测随机血糖(GLU )21.3mmol/L ,急查尿常规示尿糖(++),酮体(-);眼底检查:双眼可见微血管瘤及出血斑。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高血压Ⅲ级(极高危)3.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4.脑梗塞后遗症。专科治疗:嘱停用甘精胰岛素,临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8ui.h,测餐后血糖11.4mmol/L ,予诺和灵30R早22u晚12u i .h ,餐前30min i . h ,维持该剂量2日,患者 FPG8.1mmol/L ,2hPG 波动在10.5-13.7mmol/L ,予诺和灵30R加量至早24u晚14u i .h ,阿卡波糖50mg 正餐开始时嚼服,余用药不变。3日后患者 FPG5.4mmol/L ,因患者不配合,2hPG 未测,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故将诺和灵30R用量降至早24u晚12u i .h ,继续监测血糖4日控制平稳,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出院。一月后随访,患者严格糖尿病饮食,坚持适当运动,应用诺和灵30R早24u晚12u i .h ,血糖控制平稳。三个月后门诊复查空腹血糖6.4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

    作者:刘梦;张效科;宋宗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老年肺炎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80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分析,为老年肺炎的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探索。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8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57位治愈(约占71.3%),13例病人好转(约占16.3%),未治愈主动出院3例(约占3.8%),死亡7例(约占8.6%)。结论:老年肺炎由于患者的基础性并发症较多,使其抗药性增强,影响了治疗效果。老年肺炎发病不明显,有多种表现形式,症状也多种多样,死亡率较高。若要提高老年肺炎的治愈率,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硬化病人潜在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的探讨

    肝硬化是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有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病无特殊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有: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2.体液过多(腹水);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5.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6.潜在并发症-感知改变;7.潜在并发症-出血。

    作者:陈鸿雁;王锐;韩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