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概述

屈方政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类, 临床检测
摘要:探讨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层析法、亲和层析、电泳法、离子捕获法以及免疫凝集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以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佳检测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概述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病人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是极为罕见但却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健康的急症。因此,临床上除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何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元教学方法在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本校2010级和2011级共310名医学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主观感觉和赞成度。结果:310名学生中,248名学生认为能够加深理解与记忆(80.00%),其次分别为突出重点占(75.48%)、提高兴趣(72.90%)、系统化掌握(70.97%);285名学生赞成(91.94%),22名学生认为一般(7.10%),3名学生不赞成(0.98%)。结论: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作者:祝宝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癌手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护理。方法:对2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宫颈癌患者都恢复了膀胱功能而正常排尿。结论:护士只有掌握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理,才能够积极有效地对患者施行熟练的护理,终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赵秀玲;张秀莉;宋丽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体会

    子宫肌腺症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病变,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分为弥漫型、局限型两种类型。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或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病理改变与其他部位的内膜异位症无明显差异,但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各有不同。

    作者:龚丽红;王心佳;田晓宁;付巍;赵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思考

    护理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理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我院是内蒙古北疆地区的分担临床、科研、教学的一家三甲医院,承担护理专科生、护理本科生以及护理研究生的临床带教。笔者从带教老师的素质、带教方法、护生素质、因材施教、法律意识及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护理带教培养出来护士是胜任临床,精于教学、忙于科研的面面俱到高素质复合型的护士人才。

    作者:司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老年肺炎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80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分析,为老年肺炎的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探索。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8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57位治愈(约占71.3%),13例病人好转(约占16.3%),未治愈主动出院3例(约占3.8%),死亡7例(约占8.6%)。结论:老年肺炎由于患者的基础性并发症较多,使其抗药性增强,影响了治疗效果。老年肺炎发病不明显,有多种表现形式,症状也多种多样,死亡率较高。若要提高老年肺炎的治愈率,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中的疗效

    目的: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98例,将19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9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都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的有关的指标与疗效。结果:对照组的肺部湿罗音咳嗽、气喘、发热、咳痰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晚于观察组,组间存在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65.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可使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纯的常规治疗提高,因此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在临床上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对在泌尿外科中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45例经临床确诊的泌尿外科患者纳入选择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25例治疗组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其余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组1例患者腹膜损伤,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腹腔镜手术应用与在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德强;王亚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临床药师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对临床用药咨询进行分析,了解临床需求,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收集整理100例临床药物咨询资料,对用药咨询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多(33%),咨询内容分类中药物用法用量多(17.6%)。结论: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的交流,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

    作者:巢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具体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6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常规手术治疗后64例患者中,治愈59例(92.2%),好转5例(7.8%),死亡或残端瘘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术治疗方法在穿孔性阑尾炎中应用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癌症晚期口服吉非替尼腹泻患者的护理

    吉非替尼(Gefitinib ,商品名:lressa ,易瑞沙)是一种121服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i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町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过程的信号传导途径,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具有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1]。但其不良反应(腹泻、皮疹、瘙痒、皮肤十燥、痤疮、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腰痛等)的发生同样应引起重视[2]。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及疾病原因,皮下脂肪和皮下毛细血管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厚度变薄,松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和伤口愈合能力降低,某种原因造成老年人腹泻时,极易发生肛周红肿,甚至破溃渗出或继发感染[3]。

    作者:陈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乌灵胶囊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乌灵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乌灵胶囊0.99,每日3次,培菲康胶囊0.42每日3次,对照组40例口服培菲康胶囊0.42每日3次;疗程为8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屠卫东;山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1.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

    作者:于明月;王心佳;曹楠;任晓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9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11-2013年条统计的109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疫情呈明显的夏季发病特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2.77%。其中又以1~3岁组报告病例数多,占3年总病例数的72.48%;临床表现多为发热、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结论:手足口病在我县的流行,给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应着重加强防治工作力度,有针对性采取积极隔离、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措施,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科学指导托幼机构做好防病工作。

    作者:吴显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神经科脑卒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和一般常规基础性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用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治疗,通过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康复护理组的有效率为92%,康复护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明显,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肢体瘫痪的发生,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参考。

    作者:解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3月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不同证型加用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3%,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病发作频率和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确切。

    作者:段仁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的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与处理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其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练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妇科处方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处方应用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在2013年我院门诊药房处方中随机性抽取1000张妇科处方与其药物处方持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针对患者患有疾病类型、治疗情况、使用药物种类、药物名称以及药物使用方法等方面加以回顾研究,对本院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000张药物处方通过整理后发现,涉及药物种类有58种;通用名品种使用率为100%。其中,妇科阴道炎患者占54%,附件炎患者占12%,早孕人流患者占4.5%,月经不调患者占18.6%,更年期患者占18.6,复查患者占9.7%,人均处方金额低于200元。结论:本院妇科门诊用药情况合理,符合我院基本情况,以少经济的药物获得药物大化应用价值。

    作者:范可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包炎的治疗措施探讨

    心脏外面有脏层和壁层两层心包膜,如它们发生炎症改变即为心包炎,可使心脏受压而舒张受限制。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心包炎较严重的类型是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症状可由原发疾病引起,如结核可有午后潮热、盗汗。化脓性心包炎可有寒战、高热、大汗。心包本身炎症,则可见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急性心包炎早期和心包积液吸收后期在心前区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当心包积液量超过300毫升以上时,心尖搏动可消失。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可发生休克。心脏舒张受限,使静脉压增高可产生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奇脉等。

    作者:曹楠;于明月;任晓佳;姜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提出合理的护理康复措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48例典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持续时间至出院后3个月,并且入院、出院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进行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评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偏瘫减轻,肌力增强,步行距离延长,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偏瘫程度、肌力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低脑血检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红;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