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疗效比较

古国胜

关键词:三联疗法, 根除,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溃疡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采用不同三联疗法根除治疗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在应用替硝唑片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观察组,n=50)与奥美拉唑(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经统计示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埃美拉唑联用甲硝唑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消除临床症状,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病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正确治疗方法.方法:对44例窒息引发缺氧缺血性脑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新生儿窒息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预防措施.结果:44例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均小于35分,经治疗后仅34.09%患儿NBNA评分小于35分;患儿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GMFM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治疗1年后GMFM评分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确诊新生儿窒息后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一旦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则应尽早实施药物治疗结合功能锻炼,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保障英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和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PCII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静脉炎症发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SCL-90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护理满意,6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上看,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90.0%,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提升,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关键.乡镇卫生院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社会回报周期长的基本卫生服务措施,理论上讲,公共卫生项目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在疾病上的经济负担,换来的是相对于投入水平更大的社会效益,对传染病和慢性病进行有益的控制和预防,并以此来保证基层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乡镇社会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项目的服务特点,在控制糖尿病足病人的饮食和治疗方面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进行综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利用奥曲肽联合美托洛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以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秀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利用奥曲肽联合美托洛尔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蒋光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木萨尔县中学生结核病知晓率与健康教育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吉木萨尔县中学生结核病知晓率与健康教育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疾控中心连续三年对吉木萨尔县新入学的中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社区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2011年吉木萨尔县中学生结核病知晓率知晓率(平均值)为50.1%,2012年为51.5%.2013年为52.6%.结论:根据吉木萨尔县中学社区特点,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版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开展结核病防治专题讲座等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逐年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广大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宣兆元;赵丽;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口腔科治疗中的焦虑和疼痛控制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口腔科中患儿焦虑与疼痛的有效控制手段.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儿中选取50例因焦虑及畏惧疼痛而不配合治疗的口腔疾病患儿,本组患儿均为先给予笑气及镇静药物进行行为约束,但没有明显效果,仍抗拒治疗,故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取全麻治疗,观察患儿行为控制以麻醉并发症等情况,并记录分析患儿全麻前后Venham评级.结果:所有患儿行为约束良好,均顺利完成口腔治疗,麻醉时间在30-180min间,平均为(82.6±4.8)min,其中有1例患儿在拔管后出现恶心不适症状,在离院24h的电话随访中,所有患儿均未见麻醉并发症,同时全麻前后Venham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可有效约束齿科疾病患儿行为,保证治疗顺利开展,当患儿通过镇静药物及局部麻醉仍无法约束行为阻碍治疗时,可采取此种方式帮助治疗.

    作者:徐玉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治疗慢阻肺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0例慢阻肺患者,运用刺络拔罐疗法,并予以相应的健康指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咯痰、胸闷、喘促等症状和日常活动耐力.结果:刺络拔罐配合治疗慢阻肺,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临床治愈率.结论: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治疗慢阻肺,能有效缓解患者咳、痰、喘、满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力.配合相应的护理指导,能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模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长期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导管.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在置管后因反复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例患者因血栓形成溶栓无效拔管并重新置管,其余32例均在继续使用颈内静脉置留管术.讨论:在为患者成工置管后,要使得导管能够长期的使用,专业细心的护理才是关键.

    作者:陈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大范围地恢复功能,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对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0例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5例,观察组采取逐瘀活血汤与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使用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采用单一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6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具有众多优势,针对发病病因一一解决,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漫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三氧化二砷(As203),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早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研究发现其对多种实体瘤也有疗效,其中对胃癌疗效尤为显著.紫杉醇(Paclitaxel)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两者联合作用可起协同作用,可以为临床应用和药物配伍提供依据.

    作者:高晓霞;冯义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受胆囊切除术后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我院实行胆囊切除术188例患者,调查他们的一般情况,计算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占所有患者的比例.结果:共有36例胆囊切除术后的原发胆总管患者,比例为19.1%.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手术方式、是否有糖尿病出现原发性胆管结石相关.结论:糖尿病、开腹手术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有关,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江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汤和自拟止带方口服对减少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门诊治疗的78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塞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给予自拟止带方口服,缓解期服用加味玉屏风汤口服,同时采用外洗方水煎外用,冲洗外阴,每晚1次,晚上冲洗后使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塞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玉屏风汤和自拟止带方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尧传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胃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84例行术中放射治疗,并与2007年2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行单纯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4例作对比,比较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五年生存率、复发率差异.结果:Ⅰ、Ⅳ期胃癌手术+放疗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复发率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期和Ⅲ期患者术中加行放射治疗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提升、复发率降低,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统计不良反应后可发现,本组研究中继发胃肠道不适者3例,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无胰腺炎、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加行放射治疗能显著提高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率,避免术后复发,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格列美脲1mg每日早餐前服用.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初始使用剂量为0.08~0.15IU/ (kg·d),以空腹血糖(FBG)6.1mmoL/L为治疗目标值,每3~5d调整一次甘精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患者FCP和PC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后FBG达标率为96.7%、2hPG达标率为83.3%(50/60)、HbA1C达标率为85.0%.本研究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好,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选方案.

    作者:姜浩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20例重症手足口病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对手足口病重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上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支持通气,设置参数参考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建议参数,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4天,平均2.94±1.01d)的临床资料、主要病情、实验室指标、救治方案.结果:20例重症患儿均为EV71感染,早期的临床症状有持续高热、呕吐、皮疹、头痛及精神萎靡.晚期呼吸急促,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或减慢,白细胞、血乳酸、血糖升高.16例成功脱机拔管,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变化快、特别是并发神经源肺水肿死亡率高.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贾蔚凝;田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反应小的采血方法,明显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皮肤的质控管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皮肤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皮肤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质控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仅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皮肤护理,可显著降低其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使其尽快恢复健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定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180例儿科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选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进行优质护理,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情况及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进而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减轻儿科中患者的焦虑情况,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及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

    作者:谷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对比分析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常用数据库如万方、知网、维普等(2006年1月~2013年13月)有关于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比较的对照试验(RCT)进行检索,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Meat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计有15个RCT纳入,共有休克患者5782例,经Meat分析可知,采用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相较于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能明显增加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巴胺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明显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要高近3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巴胺治疗后患者心脏指数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有显著增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在心率与平均脉压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相较于多巴胺治疗更有效与安全,能降低患者住院时死亡率、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肖成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