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萌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死亡率极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率逐渐增高.现在,临床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提出了分级治疗策略.本文就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论述.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球蛋白对乙脑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和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脑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恢复期症状复发情况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和高热的消退时间分别是(3.21±0.83)d、(2.53±0.52)d、(2.53±0.52)d、(4.57±0.72)d,均低于对照[(5.33±0.96)d、(4.11±0.80)d、(4.36±0.67)d、(6.43±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枢性低热和癫痫样发作率低分别是27.50%(11/40)、22.50%(9/40),低于对照组 52.50%(21/40)、60.00%(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计后遗症30例,震颤7例,多汗9例,言语障碍7例,肢体瘫痪7例.实验组总计后遗症9例,震颤1例,多汗2例,言语障碍2例,肢体瘫痪4例.实验组总计后遗症、震颤和多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改善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7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妇女只使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妇女在对照组妇女的基础上,再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对两组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取环疼痛感、宫颈软化程度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言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的取环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绝经妇女的疼痛感,而且绝经妇女的宫颈软化程度较好,大大提高了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其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4例,回顾分析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评估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预防措施.结果:实践调查研究发现,护士术前准确不足,胃管留置、尿管留置、饮食护理、沟通不足等均为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结论:深入分析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并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保证临床护理安全.
作者:刘润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肺心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有15例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有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22例好转,其中死亡的有3例.结论:有效的临床诊治能很好的帮组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易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剖腹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10例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细致的B超检查及科学有效的手术治疗.结果:8例药物治疗成功,2例经过药物治疗后清除妊娠病灶以及子宫修补的手术,取得良好疗效.其中6例治疗效果显著,4例有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细致的B超诊断能显著提升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率,应给予及时的早期确诊.此外,通过药物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后在B超的引领下进行子宫清除手术,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大大减轻了病患的创伤.清除妊娠病灶外加修补手术,能很好保留病患的生育功能,有效降低了子宫的切除率.
作者:何蒙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单用氟康唑、单用制霉菌素、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的疗效,探讨联合用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治疗的87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8)采用阴道后穹窿放置制霉菌素治疗,B组(n=28)采用口服氟康唑治疗,C组(n=31)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C组复发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RVVC的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危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生后2天至出院前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天至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满3个月时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至省听力中心进行确诊.结果:初筛通过率79.85%,未通过率20.15%,满月至3月复筛通过率81.4%,转诊27人,失访361人.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很重要的,尽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早期进行干预,可提高聋儿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复筛失访率高,因此加强宣传工作减少漏筛,提高复筛及随访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曾润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服用常规用药如括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实验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硝酸异山梨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效果、CI、CO、LVEF、LESV、LEDV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詹许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给予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所有患者1周后腹痛逐渐减轻,2后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调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75%、90.32%、85.7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创伤性延期截肢手术.截肢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终生残疾,所以对于这些创伤性延期截肢病人来讲,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人围手术护理对于帮助这些接受创伤性截肢手术的人恢复生理和心理健康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病人在手术后出现的各种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本文研究了本院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护理.
作者:赵彦红;杨雪;罗丽萍;劳钰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支气管扩张合并发生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回顾临床资料,对二者关联展开分析.结果:COPD组吸烟率为83.3%(25/30),咯血率为6.7%(2/30),咳大量黄脓痰率为13.3%(4/30),固定部位湿罗音10% (3/30),无杵状指.肺功能特点为阻塞性或温合性通气障碍,多为中重度,支气管扩张部位以双上肺、肺大泡、肺气肿周围多见.支气管组吸烟率为45%(9/20),咯血率为65(13/20),咯大量黄脓痰率为70%(14/20),固定部位湿罗音55%(11/20),杵状指率为70%(14/20).肺功能特点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障碍;支气管扩张部位以左舌叶、双下肺多见.结论:COP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难鉴别,可同时存在,采用高分辨率CT和辅助肺功能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金国民;陆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人群自杀态度,为城市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对象,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89.5%.人群自杀态度各维度均处于中立或矛盾水平;不同性别人群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P<0.05)和对安乐死的态度(P<0.01)存在差异;40岁及以下组和40岁以上组在对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方面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各级干预机制,注重个体化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刘书文;阎红;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县部分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卫生院就诊的180例孕妇,其中孕早期、中期、晚期各60例,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000克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克组和>3500克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给孕妇通过膳食补充血红蛋白以及对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
作者:吴生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闭合伤伴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共收治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伴脾破裂的腹部闭合伤患儿15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成功获得随访:全部病例均一期治愈,无中转手术.其中12例平均输注红细胞2.5u,平均住院天数14.3d,全组无与肝、脾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另外,治疗后患儿的红细胞压积均值为(42.5±9.4)%,血红蛋白含量均值为(120.4±18.2)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腹部闭合伤伴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作为治疗儿童腹部闭合伤伴脾破裂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入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对A组的25例患者行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对B组的25例患者行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结果:手术后使用B超以及同位素扫描进行证实,A组的25例患者的单侧甲状腺结节均缩小1/2以上,治疗有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的甲状腺的重量以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切口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具有切口小、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介入术中减少辐射计量的应用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5组,即:CAG组43例,PCI组20例,RFCA组15例,CHD组6例,PCPI组2例.通过造影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对辐射剂量相关参数进行监测记录,包括面积剂量乘积(DAP)、在线随机的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高皮肤剂量(PSD)及透视时间(minute).结果:在平均CD、DAP及PSD值上,PCI组>PCPI组>RFCA组>CAG组>CHD组,P<0.05.在辐射剂量均值上,左胸>甲状腺>眼晶体>下腹>下肢,不同部位比较,P<0.05.结论:介入术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因介入治疗的方式不同及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根据具有高辐射剂量的手术方式及部位,术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唐家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开展分析与讨论.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7%,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失调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芳;孙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有效性.方法:分析50例剖宫产半年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术时相关指标及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48例(96%)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成功,2例(4%)因皮下组织粘连,出血,未打开腹膜,未进行手术.48例术后无输卵管再通妊娠.40例(80%)术中出血<3m1;6例(12%)于手术开始时2-5s诉下腹疼痛,可忍受,5s后无疼痛感;2例(4%)合并粘连并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30min,留观时间1-2h,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时部分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疼,劳动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心理疏导后恢复正常,满意度达98%.结论: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育龄群众易接受的女性绝育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直视下施术,适合已生育有足够子女的夫妇选用.
作者:杨慧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阴道流血为妇产科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及心理上的健康,其发病原因很多,只有确诊正确的发病原因,才能采取良好的治疗措施.现我们就要在临床中找寻阴道流血的病因,来帮助医生设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治疗速度,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相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