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张健

关键词:ICU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诊断与治疗, 研究进展
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死亡率极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率逐渐增高.现在,临床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提出了分级治疗策略.本文就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论述.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2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采用不同三联疗法根除治疗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在应用替硝唑片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观察组,n=50)与奥美拉唑(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经统计示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埃美拉唑联用甲硝唑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消除临床症状,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古国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方法:文山州疾控中心结防科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我州1366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366名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366份调查问卷中,回收1329份,有效问卷1329份,占97.3%.经过对1329份有效问卷的综合分析后得知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72.1%,且与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性别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文化程度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我州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的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措施,以改善目前我州居民对于结核病防治的态度,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染率.

    作者:邹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传统疝修补术50例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式体现出传统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需要进行疝修补术的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为临床治疗对象,对5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项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采用综合措施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从而总结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随机选取4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健康宣教,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等一系列社区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进一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率以及血压等情况.结果:一年的有效治疗后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有了显著的正面改变,而且整体血压的控制比例明显升高,进一步通过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相关系列指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以及对高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李剑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通过对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了解其发生率及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3年分娩的婴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寻找相关因素.结果: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于出生缺陷前三位的是副耳、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结论:急需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提高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水平,降低随访婴儿出生缺陷的的发生率.

    作者:刘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心肌梗死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每组各有患者2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临床实用性较强.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5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入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对A组的25例患者行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对B组的25例患者行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结果:手术后使用B超以及同位素扫描进行证实,A组的25例患者的单侧甲状腺结节均缩小1/2以上,治疗有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的甲状腺的重量以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切口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具有切口小、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输精管结扎术并发症208例相关因素探讨

    输精管结扎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应用的主要节育措施,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且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但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给育龄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深入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并发症发生原因,本文对3360例输精管结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其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梁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9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01例患者接受雷贝拉唑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98例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痛消失平均为(3.0±1.5)天、(3.3±1.7)天,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56).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雷贝拉唑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贺利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病已经逐渐凸显,护理工作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好坏直接关乎医疗护理水平的高低.本文先简要阐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剖析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五类人际关系,进而有的放矢的探讨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

    作者:陈红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硝唑—法莫替丁二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奥硝唑-法莫替丁二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硝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时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2/5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0%(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伤肢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正骨配合支架外固定及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相东;葛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入院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采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9.6±31.4)ml、手术时间(34.7±12.8)min、术后禁食时间(1.0±0.6)d和住院时间(3.0±0.8)d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9.7±41.9)ml、手术时间(73.4±16.4)min、术后禁食时间(2.7±0.8)d和住院时间(9.4±1.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时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当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卫生系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矛盾也日益突出.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是医疗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杨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将其分为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和下呼吸道反复感染两类,并对各类患者的病因加以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分析可知5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为上呼吸道反复感染,33例患者为下呼吸道反复感染.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后,得出17例上呼吸反复感染患者中,有2例患者致病原因为胃食管反流,占有11.76%的比例,7例患者病因为慢性鼻类炎,占有41.18%的比例,6例患者的病因是慢性扁桃体炎,占有35.29%的比例,剩余的2例患者致病原因不明;33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中,因胃食管反流而致病的患者仅有1例,占有3.03%的比例,因免疫缺陷而致病的患者比例较大,占有45.45%的比例,而致病原因不明确的患者有3例,占有9.09%的比例.结论:根据结果可知,致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原因复杂多变,有的甚至原因不明.并且上、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的致病原因存在很大差异,病因多种多样.多种因素相结合作用是致使呼吸道反复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对其临床病因进行精准判断并综合分析,做到对症用药,对症治疗,使患者尽早康复,摆脱病痛.

    作者:何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疗措施

    阴道流血为妇产科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及心理上的健康,其发病原因很多,只有确诊正确的发病原因,才能采取良好的治疗措施.现我们就要在临床中找寻阴道流血的病因,来帮助医生设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治疗速度,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相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心肌损伤患儿23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两组患儿都进行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除此以外再采用磷酸肌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整体有效率为92.85%,心肌酶明显得到改善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患儿的整体有效率为77.77%.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加速临床症状的消失,可明显的改善预后.

    作者:周垦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研究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4例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酒精性患者有效率为88.6%,6例激素性患者有效率为83.3%,3例潜水性患者有效率为66.7%.总体来看,显效数为18例,40.9%,有效数为20例,45.5%,无效数为6例,13.6%,总有效数为38例,有效率为86.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疗效显著,且对于治疗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佳.

    作者:王化强;李雪勇;李佳伟;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穿刺输液法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无痛技术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数字法抽选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抽选并编号分组,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常规静脉输液410例次;观察组采用无痛穿刺安全输液405例次.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401例次(98%),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359例次(89%),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应尽量做到无痛、微痛,一次穿刺成功,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有效保护了静脉,使输液技术更快捷、准确、安全.

    作者:许红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合用治疗脑缺血性神精头痛分析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合用治疗脑缺血性神精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缺血性神精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联合泰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月平均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合用治疗脑缺血性神精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