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张红梅

关键词:心绞痛, 老年患者,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 SAS、SD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利凡诺引产健康宣教

    利凡诺又名依沙吖啶,是一种强力杀菌剂,注入羊膜腔内能引起子宫收缩,表现为子宫肌肉收缩频率增加,幅度或紧张度增大,直至排出胎儿和胎盘以达到引产的目的。此种方法引产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临床引产效果可达90%-99%),感染率低等优点,为中期妊娠引产的首选方法。

    作者:唐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影响麻醉科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影响麻醉科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应对策。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麻醉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麻醉处理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护理流程、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对患者需求的注重程度、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是影响患者体验的重要因素。结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应变沟通能力,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合理的护理制度、贴心的麻醉护理服务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例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护理

    产妇系“G3P1孕38+5周 LOA疤痕子宫’,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即予双下肢压力波理疗,协助按摩双下肢,督促产妇术后双下肢有自觉时自己活动下肢,第二天遵医嘱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产妇下床活动时诉左侧下肢轻微疼痛,后行彩超检查示:左侧腓静脉内径增宽,呈梭形扩张,宽0.8 cm,内壁模糊,腔内可见条索状低回声.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萍;蒋玉梅;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手术中的应用

    急诊剖宫产手术多是由多种疾病所致胎儿宫内窘迫而施行,其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对母婴安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都是急诊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本研究旨在将CSEA与EA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疫苗接种告知制度指的是在疫苗接种前后将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详细告知接种者或其家属的一种操作模式,其目的在于减轻接种者对疫苗注射安全性的担心程度,尽可能避免其由于自身行为影响到疫苗接种有效性。但由于人们在此方面了解程度不足以及许多因为错误的疫苗安全性信息的传播,导致公众疫苗接种率下降,进而造成传染病反弹。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疫苗接种为主线,现做出如下分析。

    作者:向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23名患者休克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2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观察组25名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发生,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掌握护理要点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徐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2h及术后3d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情况以及术后发热天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和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发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并对用药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采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检查视力,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

    作者:潘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研究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80.5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9.44%,对照组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皆有显著疗效,但喹硫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莲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首届“两岸四地”生命伦理与卫生法学高峰论坛综述

    2013年6月22日上午9点,首届“两岸四地”生命伦理与卫生法学高峰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枫林堂枫叶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卫生法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卫生法学国际研究院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承办,中国卫生法学会领导与专家及两岸四地(港、澳、台、内地)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及法律实务部门生命伦理及卫生法学专家出席了论坛,卫生法学国际研究院人员、南方医科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了论坛。

    作者:王毓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哮喘治疗的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哮喘的治疗。方法:对15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妊娠合并哮喘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患哮喘的妊娠妇女使用药物控制哮喘比有哮喘症状和哮喘加重更安全。结论:早期治疗干预及经合理管理可继续妊娠,对母婴无明显不利影响。

    作者:张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BPRS)、自知力评分及自知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W、12W后观察组 BPRS及自知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自知力恢复率为82.4%,对照组为58.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萍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总有效率70%,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总有效率92.5%,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其治疗方法较为安全可靠,推广价值。

    作者:李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不同。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优势。

    作者:杨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发生率的九成,且是产妇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性出血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阴道大量流血现象,如不及时治疗,将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加强子宫的收缩能力,是减少出血量的关键。目的:分析宫底按摩联合缩宫素宫颈注射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底按摩联合缩宫素宫颈注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缩宫素方式治疗,比较产后2h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整体疗效情况。

    作者:耿洪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并发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原因分析和护理

    总结了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出现迟发性巨大硬膜外血肿护理经验。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心脏功能),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尤其每日监测PT和INR,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术后活动、搬运不当以及腹压增加,是应用抗凝剂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接受脊柱手术,防止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吴佳倩;孙佳丽;姜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划入组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中医推拿治疗。对筛选成功的受试者将以1∶1的比例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程度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6.7%,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方面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不易复发,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简便易于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09-2013年资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3年资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进一步提高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资阳市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资阳市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7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4例(19.32%),临床诊断病例9例(5.11%),排除病例133例(75.57%)。2009-2013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0/10万、1.17/10万、1.31/10万、0.32/10万和0.36/10万,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分别为90.32%、98.04%、100%、100%和100%,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7日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11.53%、45.45%、89.23%、92.86%和100%,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3.87%、86.27%、100%、93.33%和100%。2009-2013年资阳市无麻疹暴发疫情报告。结论:自2009年新的麻疹监测系统运行以来,资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逐年提高,但是在发病率较低的情况下,监测系统敏感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华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饮食结构在冠心病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心病预防中进行饮食结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则进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防后5例突发冠心病,其冠心病发病率为12.5%低于对照组(40%)(P<0.05),实验组34例对我院预防总体比较满意,满意度为85%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冠心病机制复杂,发病率较高,加强患者饮食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宋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于中小型医院规范临床专业实习生教学模式的经验交流

    实习生教学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医院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模式需要借鉴国内外医院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院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教研室设立专职人员等条件下长期坚持而形成的。

    作者:卢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