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入性人皮肤蝇蛆病1例

沈义婷;阙华发

关键词:皮肤蝇蛆病, 流行病学, 中医
摘要:报道双翅目昆虫幼虫致皮肤蝇蛆病1例.患者发病前有南美洲旅游史,回国后右侧膝关节、右小腿出现多处皮下结节伴痛痒,局部外用药后结块溃破并自行挤出1条死虫体.经手术治疗取出另2条活虫体,术前外用中药提脓祛腐,术后外用中药冲洗伤口、生肌长肉,结合口服中药汤剂综合治疗后痊愈.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柴芍六君子汤防治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防治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TAC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护肝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柴芍六君子汤口服,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及体温控制、甲胚蛋白(AFP)水平改善情况、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程度、肝功能严重程度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控制的疗效、AFP水平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缓解栓塞后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减少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

    作者:龚辉;唐建清;陈州华;肖玉洁;袁晓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补土伏火”学说探析

    考证“补土伏火”理论起源,诠释其理论内涵,整理医家应用“补土伏火”的经验,探析其作为治法的临床应用特点.“补土伏火”学说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意指培补中焦脾胃,能使邪火得伏,即“土厚火自敛”,“补土伏火”学说肇始于《内经》,发挥于李东垣,在明清医家中普遍运用,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

    作者:姚鹏宇;孟庆松;程广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舒经活络外敷包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冻结期)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估舒经活络外敷包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冻结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非盲试验设计,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舒经活络外敷包结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冲击波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第2、4周的临床疗效,结局指标为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和关节功能Melle评分.结果:纳入60例,其中58例(96.6%)完成了试验.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Melle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舒经活络外敷包配合体外冲击波可以减轻肩周炎(冻结期)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作者:欧梁;龚志贤;张永辉;邝高艳;卢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清宫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封闭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VAS、NDI评分和总有效率的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3个月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VAS、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VAS、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3.33%;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正骨手法对于改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疗效肯定,特别是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封闭治疗.

    作者:林留洋;高翔;李俊海;魏明超;郑成俊;潘贵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疼痛、关节活动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CL-90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94%(P<0.05).结论: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旭辉;张红莉;许蝶;彭扬帆;曾文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不同体重指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不同体重指数(BMI指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探讨BMI指数对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退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62例,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4例、体重正常组(18.5≤BMI<24)93例、超重组(24≤BMI <28)109例,肥胖组(BMI≥28)56例.所有患者接受坐位腰椎旋转复位法配合腰椎康复操治疗,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记录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不同BMI指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疗效确切且稳定.

    作者:梁龙;银河;杨克新;于杰;冯敏山;魏戌;朱立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杞参增忆茶对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杞参增忆茶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阳性(养血安神片)对照组,C、D、E组为杞参增忆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d后,使用跳台记录仪测试药物对小鼠记忆保持的影响.结果:杞参增忆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跳台潜伏期逐渐延长.其中,杞参增忆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杞参增忆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说明杞参增忆茶能增强小鼠的记忆功能,提高记忆力.结论:杞参增忆茶具有增强小鼠记忆力的功效.

    作者:杨惠;蔡萍;戎宽;匡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药石菖蒲的研究进展

    总结和分析石菖蒲在资源分布、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合理用药及综合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邵福平;田蕾;田妹;戴玉叶;陈龙梗;杨青山;程旺兴;王进;杨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多因素整合诱导“气虚血瘀”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多因素诱导“气虚血瘀”型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肺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建,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10只及造模组30只,均在SPF环境饲养;模型组进行“气虚血瘀”型肺动脉高压造模;再将造模组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于制模后14 d,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用药15d.肺动脉插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处死动物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中膜厚度比(WT)和中膜面积比(WB).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增厚,炎性浸润,WT,WB,mPAP,RVSP,RVHI高于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补阳还五汤组及硝苯地平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改善肺动脉血管增厚、炎性浸润,降低WT及WB,mPAP,RVSP,MAP,RVHI(P<0.01),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能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

    作者:戴姣;王蕾;龚桂姿;雷明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有胃气则生”的肿瘤预后观

    《内经》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十分重视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肌肉等.现代医学从消化吸收、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脾本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同时营养不良、贫血、肌肉消瘦、免疫低下、功能状态评分低、脾虚又是肿瘤的不良预后指征,体现出“有胃气则生”的现代医学内涵.在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病情进行宏观把控,根据预后评估协调治疗手段,为恶性肿瘤提供治疗指导思路,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王威;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刘喜明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不孕症验案1则

    基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不孕症验案1则,介绍刘喜明圆机活法的辨治思路,以及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刘喜明提出欲要种子,法当三调,即调经、调卵泡、调输卵管.

    作者:刘娟;徐一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应用《周易》象思维浅析心肾不交证

    运用《周易》象思维浅析心肾不交证的理、法、方、药,阐述心肾不交的发生机制,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之理.

    作者:王振兴;刘思宇;李瑞雨;苏震东;魏静静;柳彦佐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输入性人皮肤蝇蛆病1例

    报道双翅目昆虫幼虫致皮肤蝇蛆病1例.患者发病前有南美洲旅游史,回国后右侧膝关节、右小腿出现多处皮下结节伴痛痒,局部外用药后结块溃破并自行挤出1条死虫体.经手术治疗取出另2条活虫体,术前外用中药提脓祛腐,术后外用中药冲洗伤口、生肌长肉,结合口服中药汤剂综合治疗后痊愈.

    作者:沈义婷;阙华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中医证候学特点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改良Kupperman量表的症状评分量表、中医证候学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调查的110例患者中,有抑郁倾向者77例,占70.00%;(2)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中,肾阴虚者42例(54.55%)、肾阴阳两虚者27例(35.06%),肾阳虚者8例(]0.39%),结果显示以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者多见,兼有肝郁者53例(68.83%),研究结果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人群多兼夹有肝郁证;(3)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的加重,合并抑郁倾向的可能性增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合并抑郁倾向患者多兼夹肝郁证.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主要病机特点,中医治疗本病时,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重视养肝柔肝,对于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倩倩;黄文玲;魏爱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刘得华教授从温毒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刘得华教授认为古代医家对“瘿病”的描述从症状、病因上均未能体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疾病特点.刘教授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上感症状、颈前疼痛等临床特点,有季节性发病趋势,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当归属于中医“温毒”范畴,并自拟粉颈方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泽;王宝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猫豆脂溶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猫豆中脂溶性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活性能力.方法:依次经过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萃取浓缩物甲酯化处理,然后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通过标准质谱谱库定性,后采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实验检验其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共检出19个成分并全部鉴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浓度IC50值分别为46.62 mg· mL-1、41.51 mg·mL-1.结论:猫豆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能力,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作者:赵小超;胡筱希;柴玲;卢文杰;刘布鸣;李学坚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达标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96.23%、83.02%,均较对照组的79.25%、41.51%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55%,较对照组的24.53%低(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范素勤;延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铺棉灸“以热引热”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铺棉灸+单纯毫针组)、对照组1(单纯毫针组)、对照组2(西药组)各30例,分别予铺棉灸+毫针,单纯毫针,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外涂阿昔洛韦软膏于疱疹处等治疗.经过10d,观察上述患者综合疗效、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7%和83.3%,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止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脱痂方面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治疗后VA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毫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能即刻缓解患者疼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短,且无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法和单纯西药法.

    作者:张晓阳;王文秀;荣立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和处理

    总结了潘文宇临床运用穴位埋线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式,认为埋线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消毒不严格,操作不当,患者对羊肠线过敏,患者不遵循医嘱.若医者注重无菌观念、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度及角度,并加强手法训练,叮嘱患者忌口、避免剧烈运动及游泳等,一般不良反应出现少.

    作者:周易芬;潘文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苦参治疗狂证的功用辨析

    中国古代多部中药学典籍中记载苦参具有“主结气、除伏热、安五脏、定志、益精”等作用.自晋代《肘后备急方》至近代,有诸多中医药学著作中记载了运用苦参治疗狂证的方法,一般采用苦参单方或苦参佐以薄荷.根据中医学对狂证病因的认识,可以推断苦参主要依靠清热作用来治疗狂证,同时其主结气、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等作用也应该是有效的辅助作用.现代医学对苦参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催眠、抗中枢兴奋等作用,也可以佐证苦参对狂证的独特治疗效果.

    作者:刘雅芳;姚新敏;朱晓明;程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