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洁;魏双超
目的:通过心脏直视,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修补术。方法:根据心脏大小,选择切口位置,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将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送经右心房至左心房,使封堵伞与房间隔缺损部紧贴,无残余分流和移位,已完成房间隔缺损(ASD)的修补。结果:房间隔缺损(ASD)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小、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32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4%,明显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普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公务员膳食营养状况的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通过采访100名政府工作人员和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有67%都在附近门口就餐,有57%的人都有身体上的小疾病。结论:公务员受时间和其他因素影响,吃饭大多在办公附近小吃店解决,并且不能按时按点进行,还得长时间面对电脑,很少锻炼,长期下去健康频频亮起红灯。公务员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饮食的管理,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纪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季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麻醉效果与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4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手术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术前焦虑、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6例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FBG、2hP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蒲小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一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特点,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水平。
作者:徐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碘仿糊剂与明胶海绵在拔牙创中应用,研究减少并发症方法。方法:盲选我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给予甲组采用单纯咬住棉球,乙组采用碘仿糊剂与明胶海绵处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为干槽症、出血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拔牙术中采用碘仿糊剂与明胶海绵,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
作者:张跃林;黄雅吉;王长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改革开放的事业在我国持续地向前发展,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同时在农村,妇女们逐渐地增强了对于保健的重视,因此政府以及社会也把农村妇女们的保健工作提上议程。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农村妇女的保健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保健设备落后,教育体系不够完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机构失调,健康教育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农村妇女普遍缺乏保健知识。妇科病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异常严重,然而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使得很多病症不能被及时地发现、预防进而得到有效的治疗。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如: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保健体系,保证一定的妇女保健队伍,增强保健医生的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等。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例和西药对照组20例,西药对照组按医嘱要求按时点滴抗生素眼药水。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每隔半小时滴眼一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应用替沙星滴眼液,每隔半小时滴眼一次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17例,好转2例,总显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6例)总显效率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
作者:戴家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名患者中有2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脑血管病。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有12例,以单纯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者有1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9例,休克患者5名,脑血管病患者4名,出现以为疼痛症状者3例,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有4例。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应该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合理的处理,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医辉;刘耀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介绍尿路造口袋在腹部引流管口渗液收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本院28例腹部手术后引流管口周围渗液的患者使用尿路造口袋后的观察。结果:28例病人引流管口渗液收集良好,无一人发生引流口周围皮炎、感染。结论:应用尿路造口袋可有效收集渗液,预防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减少医师护士更换敷料和被服的次数,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邓力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退热、咳嗽消失及X线检查正常时间分别为(2.9±0.5)d,(4.4±2.1)d,(5.1±1.4)d,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SCI)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办法及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共收治25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其中39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均及时发现病症,并给予早期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常见并发症,本次研究中发病率约为15.54%(39/251),39例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经早期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分别于4-15d恢复正常血钠,但仍有7例死亡,32例存活,治疗成功率为82.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易引发低钠血症等并发症状,根据不同病因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早期治疗及护理,能够取得显著疗效,预后良好。
作者:凌亚利;邓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40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护理对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在我院进行确诊及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20人为实验组,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B组20人为对照组,行一般常规胃癌术后治疗,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顾仲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急诊创伤手术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急诊创伤患者460例,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急诊创伤手术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急诊创伤手术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在临床治疗中,急诊创伤手术患者的症状表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急诊创伤手术实施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应对能力、抢救操作等的影响。急诊创伤手术风险因素也包括多种:并发症、患者交叉感染、患者感染、医护人员感染等,根据这些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患者单独清创、心理护理、患者检查、手术防范等。结论:急诊创伤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仅要提高急诊创伤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要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赵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符合 UC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g,4次/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天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有效率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对照组的为75.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R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由(12.23±1.82)mg/L降至(6.21±1.04)mg/L,对照组由(12.04±1.74)mg/L(9.05±1.61)mg/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显著,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 UC有效率高,可以显著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是治疗 UC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3.1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坠落伤,打击伤,跌倒伤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 CT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急诊 CT检查的主要病种,占急诊CT检查的50%以上,CT诊断迅速、准确、客观。结论:本文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T增强扫描,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规律,以助对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王新;尚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联合跟骨牵引与小夹板用于治疗小儿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胫骨干骨折的优势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56例胫骨干骨折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跟骨牵引与小夹板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5~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3个月。所有患者经检查没有出现骨折相关的并发症等。根据评价指标结果显示:56例患儿中,治愈程度为优等的有42例,占75%;良等的有12例,占21.43%,中等有2例,占3.57%,优良率为96.43%。结论:跟骨牵引与小夹板联合用于小儿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高,同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骨科推广应用。
作者:岳莉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相关标准的剖宫产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较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较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