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英
目的:分析42例非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贫血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非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同年龄组贫血程度,及临床表现,结合患者辅助检查探讨贫血的病因。结果:纳差、头晕、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贫血以轻、中度贫血为主,18-30岁组择食和慢性胃炎,30-50岁组以子宫肌瘤为主要病因。结论:子宫肌瘤、慢性胃炎和择食是引发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贫血多表现为轻、中度贫血,经口服铁剂后患者血象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林辉;赵松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微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进行鼻腔微填塞,而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鼻腔填塞(将止血海绵包裹在止血凌中,混合填塞),所有其他的处理与治疗措施都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与术后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无活动性出血,(10.9±0.5)ml的平均渗血量,对照组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出现,(12.9±0.4)ml的平均渗血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头痛评分远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微填塞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好,术后头痛较轻,患者舒适程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对介入室护士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以及自身特点,提出其存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强度大、学习难点多、缺乏心理培训、家庭因素影响等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要求社会、医院管理者、护士和家属共同努力,达到促进和维护介入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袁兆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以便寻找引起观察组患者出现 VAP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检验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医源性指标与患者自身指标方面均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AP会对ICU 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 VAP的危险因素不但包括了医源性因素,同时还包括了患者自身的因素。
作者:施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并且受到了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在县级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漏洞,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杨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眼底病患者,随机抽取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92.5%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不但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苟诗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在本院妇产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抽选300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随后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关风险预防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结果:采用风险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风险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投诉率、医患纠纷率、改善医患关系以及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因此其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小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选择与分组要具有随机性,给予前者常规护理以及传统的卫生教育,而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恢复之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明显落后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姚四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行超声波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中央前房深度<2.5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白内障患者共80眼,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7眼,占21.25%;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1.0)50眼,占62.50%。所有术眼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术前术后相比明显存在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浅前房深度合并晶状体硬度分级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相比,不同前房深度硬度相同患者EPT 、APT 、A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硬度分级浅前房深度相同患者 EPT 、APT 、AV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出现可逆性水肿18眼,占22.50%,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中央前房深度加深,眼压下降,视力得到矫正。
作者:王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先兆早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
作者:刘稳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胫骨 Pilon骨折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其临床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全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则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骨折处进行 X 线片检查,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后出现浅表皮肤患者4例,占比8%,没有出现畸形愈合、骨折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出现畸形愈合、骨折移位10例,占比2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率差异显著(p=0.04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密度基本改善状况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诊治中,优先选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得患者胫骨解剖结构以及功能的正常,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避免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患者骨骼恢复较快而且效果较理想。
作者:张智文;张浩;毕锐;侯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引产的出血原因分析和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方法:回顾中期妊娠引产后出血的产妇12例的资料,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找到科学的护理方法。结果:中期妊娠引产的出血原因与引产种类、是否初产、孕周、宫探、宫颈裂伤、宫缩乏力等因素相关,静脉注射缩宫素、口服(直肠)0.6mg米索前列醇,配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结论:重视中期引产出血的高危因素,采用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及按摩针对性进行预防治疗和护理,可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滕妹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 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妇采用剖腹产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而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静止时,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咳嗽时,观察组患者术后3h、6h、12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眩晕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穆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种疾病简称 HIE ,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尚未对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做出明确解释,给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展开讨论,分析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并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作者:明兴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实验组5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作者:黄建英;牛丽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药是我国特有的药物,西药则是指西医用的药物,将两类药物联合使用通常有助于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显著的疗效。然而一旦联用不当,轻则令药效降低,重则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为确保合理用药以及为患者的健康考虑,本文着重探讨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作者:于永长;张珍业;邵文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例,发生心肌梗死0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总有效率72.7%。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丁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对比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开展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在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仍然存在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模式呆板、护理人员培训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想要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作者:彭芳;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26例根尖囊肿术后的观察分析,以便总结根尖囊肿刮治术的手术细节,探索佳的手术模式。方法:先行患牙根管治疗,病变范围大者加行成形性囊肿切开术后,采用根尖囊肿刮治术。结果:术后4个月、6个月行X线片检查,根尖低密度影均消失,局部骨密度增高或正常。结论:对于根尖囊肿,刮治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要做到周密、细致的治疗,病变愈合很好。
作者:王春宇;谢宝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