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姚四美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选择与分组要具有随机性,给予前者常规护理以及传统的卫生教育,而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恢复之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明显落后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5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结论: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于基层医生临床推广。

    作者:唐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联合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妊娠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87.5% vs 66.7%,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7.7% vs 33.3%,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作者:苏世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贵州地区专科和高职学校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路

    贵州地区专科和高职学校都开设了卫生统计学课程,多年来教学一直围绕考试进行,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针对当前专科和高职学校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状况,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作者:邓朝霞;罗湛;陈永川;刘仕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道分娩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22例为观察组,并在同期随机抽取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腹围头围比值、孕妇的骶耻外径和坐骨结节间径值、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异常情况,并分析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出生体重在3.5kg以上的占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其腹围头围的比值在1.02以上者占81.8%,明显高于对照组9.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骶耻外径值在18-19cm ,坐骨结节间径值8-8.5cm 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观察组的胎位异常和产程异常分别为54.5%、81.8%,对照组的胎位异常和产程异常分别为31.8%、8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发生锁骨骨折的新生儿虽然愈合快,引起永久性的畸形也不多,但采取正确熟练的助产手法、提高助产技术都是防止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关键。

    作者:张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期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数据,以2012年为对照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并以2013年为观察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医生和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采取的风险管理后,2013年手术室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显著降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传染病及其预防

    我国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频繁,各个地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流感、水痘及手足口疾病的相关情况,针对这些传染病给出了合理的预防方法。

    作者:叶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两种腹壁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及分析首次剖宫产为腹壁切口纵切口或横切口对于再次剖宫产影响结果进行比较,以选择以利于受术者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40例的临床资料,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为纵切口70例作为 A 组,腹壁切口为横切口70例为 B组,两组年龄、孕周、平均孕产次、第一次术后距再次手术时间、胎儿体重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情况:1.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2.娩出胎头困难与否;3.手术总时间;4.术中出血量;5术后切口愈合率。全部140例产妇再次进行剖宫术之后,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 A 组。两组各项之间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P <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盆腔粘连及术后切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应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8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眼底病患者,随机抽取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92.5%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不但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苟诗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开塞露联合催产素在临产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为了研究开塞露纳肛在分娩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开塞露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产妇的产程、阴道分娩、伤口愈合和副作用等。结果:表明分娩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开塞露阴道分娩率达到95%,而对照组为88.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羊水污染高于开塞露组,差异显著(P<0.05)。开塞露组会阴伤口、腹部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开塞露组在使用中无1例发生宫缩过强,也未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有助于促进产程,减轻孕产妇痛苦,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伤口感染率。

    作者:杨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粘连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手术技巧,并对术后粘连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4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观察其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64例产妇均顺利将胎儿娩出,其中2例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损伤膀胱,均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5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经治疗均已痊愈。结论: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时存在着较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术者充分评估患者,熟悉解剖学结构,提高术者手术技巧,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莉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简述心理疏导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既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也是对其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产生积极的有利影响,促使疾病向康复方向发展的基础。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排除重复菌株后共分离出菌株319株。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7.9%、93.9%和97.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3.8%和50.0%。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和左氟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9%和73.6%。大肠埃希菌对红霉素、左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7.7%、66.1%和56.9%。结论:针对病原菌间耐药性的差异进行药物选择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万会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关于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及供应体制改革研究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从制定实施以来对我国的人口和发展问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避孕药具是避免妊娠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着重管理。本文主要从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做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及供应体制改革进行研究。

    作者:胡芳莲;徐吉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县级医院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县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出血量为500-1000mL,占85.6%;出血量为1000-2000mL,占10.6%;出血量大于2000mL,占3.9%,所有患者均于6~8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产妇出血原因分析中,宫缩乏力因素占74.4%,胎盘因素占16.7%,软产道裂伤占5.5%,凝血障碍占3.3%。结论:剖宫产产后早期出血诱发因素较多,术前应对产妇手中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估,做好有效的止血抢救治疗措施,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淑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护理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护理,了解人性化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0例,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行为上评分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心理层面减轻病症带来的不适感,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帮助。

    作者:王一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00例分析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预防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入我院生产的,有着高危出血因素的产妇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产妇,观察组50例产妇。观察组在胎儿分娩中,胎前肩分娩出时,对产妇使用口服的米索前列醇400μg ;对照组50例产妇,在胎前肩分娩出来后,对产妇进行静脉10%葡萄糖溶液的注射,同时,要使用20U 缩宫素。而产妇的出血量可以使用容积法或者卫生纸称重法进行计算。结果:观察组的50例产妇在产后2h的出血量达到了(206.1±34.5)ml ,而对照组的50例产妇在产后2h的出血量达到了(295.6±38.6)ml ,观察组的预防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0例产妇仅有一例出现产后出血,而对照组50例产妇有5例出现产后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米索前列醇使用十分方便,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魏立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陷及其早期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陷和早期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7月~2013年7月随访的100例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结构化教育模式进行早期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各方面症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自闭症改善情况及交流能力,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自闭症的改善、社会行为适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病情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闭症患儿采取综合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智力,加强了沟通能力,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患儿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自闭症儿童中大力推广普及。

    作者:杨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量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微量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注意事项,为更好地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在我院进行心外科手术患者共4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利用微量泵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微量泵临床效果良好,总满意度95%,无异常情况发生。结论:,合理正确的使用微量泵能够提高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其康复进程。

    作者:李敏;陈琳;范丽;惠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5.31±0.14) d ,并发症发生率15%,患者生活质量(43.24±1.64)分、患者和家属满意度(9.01±0.67)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无论采用哪种术式,在围术期加强舒适护理,都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菊芳;任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目的: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率,使腹腔镜手术器械能更好地用于临床手术中。方法: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结果:延长了腹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及减少了术中的感染率。结论:目前在我国腹腔镜的使用中,掌握了其清洗、消毒方法,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月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