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艳;刘思源
目的:观察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纳入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宣痹通络膏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痛风定胶囊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积分.采用常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UA);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降低UA、ESR、CRP.
作者:彭凯;孙绍裘;李益亮;曾祥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STAT3/Survivin信号转导通路在银屑病患者的表达来观察银屑平丸对银屑病患者该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认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银屑平丸,记录治疗前后PASI积分.选取治疗前后典型皮损,同时选取20例整形切除术后的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STAT3、Survivin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皮损STAT3、Survivin的平均灰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皮损(P<0.05),治疗后皮损STAT3、Survivin的平均灰度较治疗前皮损表达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皮损STAT3、Survivin平均灰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存在STAT3、Survivin表达异常增高,证实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两者相关.银屑平丸通过降低皮损中STAT3、Survivin的表达水平,调节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改善银屑病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席建元;温柔;陈偶英;谢汶芳;李小鹏;祁林;谢明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气道功能指标和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3项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治疗组患者各气道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项气道功能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
作者:王朝晖;周惠卿;谢滨;李冬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曹建雄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从事中西结合肿瘤防治工作2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鼻咽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辨病治疗.曹建雄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着密切关系,肺癌的治法不仅要软坚散结、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还应重视调理脾胃.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向颜星;杨玲;向菊花;钟丹;付晓庆;李丽;曹建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从中医文化的深邃内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大医精诚”的道德理念、“悬壶济世”的使命信念等方面解析了中医文化影响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在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从医疗设备科技化、医院经营商业化、患者治疗过于注重生理层面剖析了中医文化缺失的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了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路径及措施.
作者:张金耀;马小允;王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对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以及阿霉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组)、参麦注射液组(SMI组)、阿霉素+参麦注射液组(A+SMI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4d,治疗期每3d测量肿瘤体积,14d后处死小鼠,称量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取瘤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MVD、VEGF:另取瘤体和血浆,采用HPLC法检测瘤体和血浆中阿霉素含量.结果:A组、SMI组、A+SMI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C组;A组、SMI组、A+SMI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8.11%、25.98%、54.44%.A组、SMI组、A+SMI组MVD和VEGF表达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A+SMI组MVD和VEGF表达水平相对于A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I组肿瘤组织及血浆中阿霉素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提高阿霉素抗乳腺癌的作用,提高其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上述作用或许与参麦注射液提高了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有关.
作者:谢明艳;刘思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毛以林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14岁问道岐黄,先后师从诸多名家,并问业于国医大师朱良春、张学文教授,为全国第3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毛师临证30年,学验俱丰,屡有疑难杂症应手而效,擅运用李东垣的补中升阳法与张锡纯的升补宗气法治疗内科杂证.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颇深.现择其运用益气升阳法验案5则加以分析,与同道共赏.
作者:熊昌红;张海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首乌僵芪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纳入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首乌僵芪汤加减治疗,连续服药30 d为1个周期,共服用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LH、LH/FSH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SH、LH、LH/FSH、T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H、T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SH、LH、LH/FSH、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9,P=0.03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3,P=0.019).结论:首乌僵芪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王利红;徐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色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进展期白癜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Ⅰ组和Ⅱ组各30例,两组均在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基础之上,Ⅰ组采用增色丸治疗,Ⅱ组采用驱白巴布期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Ⅰ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Ⅰ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Ⅱ组(P<0.05).结论:增色丸治疗白癜风能够减少白斑面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荣光辉;张书云;刘芳;陶璇;潘廷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5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x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的有69篇,病例共5334例,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的证型的大肠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质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与阴肠燥证.
作者:李毅;刘艳;刘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3 d的SD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多柔吡星模型组(1.0 mol· L-1)、不同剂量黄芪苷Ⅳ(18g·mL-1、36g·mL-1、72g·mL-1)与多柔吡星(1.0 m0l·L-1)同时给药组(黄芪苷Ⅳ低、中、高剂量组).培养24h,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Caspase-3活性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柔吡星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培养基中CK、LD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多柔吡星模型组比较,黄芪苷Ⅳ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培养基中CK、LDH释放量降低(P<0.05或P<0.01),TUNEL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减少(P<0.01),Caspase-3含量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表达降低(P<0.05).结论: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Bcl-2表达有关.
作者:龚明;韩丹;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血管性痴呆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认知障碍综合征,痴呆患者中的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Alzheimer)病,占所有痴呆的10%~20%[1].国内有关报道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及脑卒中的高发率,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3].胡国恒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从医30余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独特经验.胡国恒教授治病思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益气填髓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方法.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芊芊;汪辛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纳入接受TACE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E术后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大柴胡汤,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TACE术后综合征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KPS评分和血清AFP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ACE术后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的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CE术前比较,两组患者TACE术后1周和2周KPS评分均增加,血清AF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ACE术后1周和2周KPS评分明显升高,TACE术后2周血清AF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可明显降低TACE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等TACE术后综合征症状程度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AFP含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乔喜婷;王克穷;闫明亮;乔秋飞;张兆国;于明洋;王会仓;岳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分析了当前中医院校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任务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培养翻译人才的构想.阐述了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下,如何实施任务型翻译教学,并验证了任务型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可为其他中医学校实践类似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谭晓风;彭爱和;张艳红;邵凤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通过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如月经改变、多毛、肥胖等,探析奇经八脉中与生殖内分泌关系密切的督任冲三脉与其的中医病机,认为元阳虚耗为本,导致机体督脉阳气不足,冲任二脉不通为其主要病理特点.
作者:陆怡衡;黄飞霞;裴霞;张水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分析了国内外微课建设现状,从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微课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优势等方面探讨了建设中医诊断学微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的思路: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精心的教学设计、特色的教学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精致的拍摄制作技术.
作者:李琳;胡志希;简维雄;梁昊;陶竞杰;曾逸笛;杜佳;凌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近几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作用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认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多个方面起作用,可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及能量代谢、增强脑组织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调控神经生化反应、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起调节作用等多个途径改善脑缺血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戴敏;宋立家;王媛;王瑾;刘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坤泰胶囊不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在其他妇科生殖及内分泌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坤泰胶囊不是激素类产品,可能通过多个环节、多种途径激发机体卵巢储备,调节激素受体从而发挥其临床效应.
作者:陈继明;高红艳;邓洋;李沁;王清;吴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通过比较西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及对《伤寒杂病论》的再学习,回顾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以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效果,使毕业生能够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疗效,增强对中医学科的信心.
作者:李玉花;热孜万古丽·吐尔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比较针刺与艾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和疗效差异.方法: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后者进行CUMS抑郁模型制备.2周后通过行为学检测筛选出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随后各组进行相关干预,6 d/周,共计3周.治疗过程中,模型组及各干预组仍施以CUMS模型刺激.行为学检测采用开野实验(Open-Field)记录水平及垂直得分,糖水消耗实验计算糖水偏爱百分比并结合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分别于实验第1、14、21、28、35天进行.结果:(1)造模14 d后,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得分、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均低于正常组(P<0.01),直至实验结束.(2)针刺、艾灸、氟西汀组干预1、2、3周后开野实验水平及垂直得分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第21天艾灸组水平及垂直得分低于针刺组(P<0.01或P<0.05)外,其余各时段针刺与艾灸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各干预组糖水偏爱百分比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除艾灸组第28天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针刺组(P<0.05)外,其余各时段各干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各干预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治疗1周后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干预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同组比较显示,针刺组第28天体质量明显低于第21天(P<0.01),各干预组体质量均于第35天出现显著增长(P<0.01或P<0.05),体质量变化结果相同.结论:治疗3周后针刺与艾灸均能很好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使体质量增长,且二者疗效相当,但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方式,推测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重合.
作者:丁宁;李瑞;田环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