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BP神经网络中药复方功效的预测研究

李味味;章新友;仵倚;周小玲

关键词:中药复方, 中药功效, BP神经网络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基本属性特征与中药功效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关系的问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模糊性及其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挖掘中药复方药性特征与功效间的联系,实现中药复方功效的快速预测.方法:以126种补益类中药复方为样本分析对象,依据神经网络的方法及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构建补益类中药复方功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MATLAB平台设计中药复方功效预测的GUI仿真.结果: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功效准确率高达92.5%.结论: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功效上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活血解毒方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方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解毒方,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方能有效延缓CKD3期患者肾功能衰退的进展.

    作者:王旭方;朱玮玮;佘阿敏;江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验案1则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白疕”.临床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分为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及关节型4种类型[1].银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医学多认为由于素体热盛,复感外邪,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节,内不疏泄,外不透达,化热生火,热壅血络,拂郁肌肤而致病[2].治疗则多从血论治,即血热、血燥、血瘀、血虚[3].血热论以赵炳南[4]、朱仁康[5]为代表,他们均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银屑病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西医疗法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单纯中药内服起效较慢、疗程较长.

    作者:李银玲;陈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模型建立后予外用中药贴敷第3对乳房,观察给药13d后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及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导管内径的变化.结果:给药13d后,给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P<0.05),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均恢复正常,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增生方外用能够促进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但对乳腺病理形态未显示出调节作用.

    作者: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耳鼻喉科疑难病例验案2则

    通过2个耳鼻喉科疑难病案,一例急喉痹案,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以表里双解法之葛根汤合小承气汤治愈;一例头面发热案,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以养阴透热法之小柴胡合青蒿鳖甲汤治愈.从个案角度深入分析其治疗机理,探讨六经病证发展变化过程,为选择合适方药提供理论依据.从经络循行和六经辨证关系,揭示六经辨证的实质,从而得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将检验理论.

    作者:马胜民;张杰;陈清;刘福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腕踝针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腕踝针针刺和地西泮口服,对照组予地西泮口服.采用渴求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戒断后12 h、4d、7d评估其心理渴求,并于戒断12h、24 h、48 h、72 h、4d、5d、6d、7d后,采用临床研究所戒酒评定量表、修订版评分(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 of alcohol scale,revised,CIWA-Ar)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渴求视表VAS评分与戒断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联合地西泮能有效地控制酒精依赖患者的戒断症状.

    作者:刘艳江;高晓奇;霍绪平;王莉;王艳红;张继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作者:顾陈长;石艳;陈士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学生自主授课在方剂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采用学生自主授课方式,将其运用于方剂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中,并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自主授课方式在方剂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中的运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自主授课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其综合素质能力.为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方剂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熊洪艳;马凤丽;张胜;吴施国;夏林;秦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四逆五苓汤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四逆五苓汤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逆五苓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疾病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五苓汤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阳虚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叶思文;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通脉养心汤预防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汤预防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脉养心汤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30d、60d及停用中药4月时心衰复发率、血浆CRP、pro-BNP、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0 d、60d及停药4月后心功能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0d及停药4月后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60d及停药4月血浆hs-CRP、pro-BN、证候积分、LV及EF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脉养心汤联合西医预防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复发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心功能、预防复发、改善证候、延缓心室重构等.

    作者:彭筱平;邓丽敏;吴思亮;赵彬;刘志红;丁建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筋综合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经筋综合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足十二针”配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测量VAS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改良Ashworth评级、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肩外展角度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综合刺灸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肩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法.

    作者:聂文彬;庞秀花;汉春杰;张立平;李守然;刘世菊;崔译心;阎晓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PKA与PKC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中PKA、PKC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各给药组,每组各10只,观察大鼠结扎后心电图改变及缺血区PKA、PKC的表达.结果:柴胡三参胶囊能够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降低缺血区PKA(P<0.01)、PKC蛋白(P<0.05)的表达.结论: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PKA、PKC作为柴胡三参胶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通过β-AR信号通路转导起作用.

    作者:刘建和;吴亦之;刘锦霞;周正;唐银;曾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佩兰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佩兰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2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90%以上.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结论: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复杂,为佩兰挥发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消冰;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以mews为依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开展以mews为依托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护理,治疗组开展以mews为依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末次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67.0%,显著低于治疗组99.0%(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6.0%,低于治疗组的87.5%(P<0.05);治疗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末次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以mews为依托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整体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朱祥苓;袁晖;刘青峰;于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BP神经网络中药复方功效的预测研究

    目的:针对中药基本属性特征与中药功效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关系的问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模糊性及其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挖掘中药复方药性特征与功效间的联系,实现中药复方功效的快速预测.方法:以126种补益类中药复方为样本分析对象,依据神经网络的方法及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构建补益类中药复方功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MATLAB平台设计中药复方功效预测的GUI仿真.结果: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功效准确率高达92.5%.结论: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功效上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作者:李味味;章新友;仵倚;周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国医大师刘祖贻用温肾活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刘祖贻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从医60余年,擅长内科,主攻脑病、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2014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笔者随刘老坐诊,见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每有佳效,而治法较前人亦有不同,故特将其经验简要总结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任晨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阐述了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认为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有力促进了中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必将对高等中医学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作者:杨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2005-2014年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针灸可以对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的生成等方面产生影响,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优势.

    作者:于思明;苑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脾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早期DN有较好疗效,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性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樊秀芳;靳团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揉髌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4.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卓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老年人参与易筋经功法的持久性研究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参与“推拿功法易筋经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技术”的社区居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参加者的动机和影响持久性的因素,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发放90份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持续时间,动机测量(MPAM-R)量表采取李克特5分量表方式评分,锻炼的持续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8个月以上.结果:在5种动机中,只有健身性动机与活动持久性有微弱的相关(r=0.11,P<0.10);将5种动机分别与持久性比较,各种动机的强度均没有随着操练时限的改变而存在显著性变化.兴趣性(F=1.41,P=0.23)、竞争性(F=0.52,P=0.72)、体形性(F=1.75,P=0.14)、健身性(F=0.64,P=0.63)和社会性(F=117,P=0.32);来自不同渠道的参与者,操练的持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细分易筋经操练12个月以上者中,坚持操练>18月者来自社区临床招募者占绝对多数.(P<0.05)结论:在今后推广工作中应进一步挖掘易筋经功法的医疗效用,尤其在具体疾病防治中的量化运用,建立易筋经运动处方.从社区临床着手,从医患两方面构建社区医疗服务与功法操练连接渠道,使锻炼坚持性变成一种具有自觉性的行为模式,发挥传统功法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

    作者:胡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