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藩敏
目的:探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成人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单次硬膜外腔阻滞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单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麻醉前后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基本麻醉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明显更小,且麻醉用药后起效时间更快,至大阻滞平面用时相对更短,且大阻滞平面的范围更大;同时,麻醉效果总体明显,麻醉总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本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对于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各个方法的优点和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以寻找出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或者组合.方法:在2008年1月到1009年1月之间于我院入住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中,取选择中西医方法结合治疗的患者、选择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各90名共180名患者,对各组疗效进行观察寻访,记录其疗效过程及结果.结论:每种方法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要根据病人自身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方法.
作者:张永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脉搏血氧仪的检测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20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血氧饱和仪检测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4.9%.结论:对血氧饱和仪的临床检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保证患者的检测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云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为输尿管镜检失败者),分为2组,即26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即腹腔镜组),24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即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开放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等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深入推广.
作者:田景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气管冲洗结合黄芪液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慢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气管冲洗结合黄芪液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临床检测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0%,治疗后患者在咳嗽、多痰及喘息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气管冲洗结合黄芪液治疗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慢性肺部感染,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作者:余海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TCT检验与古巴氏染色涂片检验在宫颈细胞病变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细胞病变检查的患者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84例采用TCT检验,对照组136例采用古巴氏染色涂片检验,两组检查细胞异常者采取阴道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标本的满意率、宫颈细胞病变检查阳性率和组织病理活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细胞病变检查中TCT检验敏感性较高,能够提高宫颈细胞病变阳性检出率,是筛选和诊断子宫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查阅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肠道菌群失调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诱因、治疗及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个登记.结果:在所有302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者77.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达32.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7.3%,肝硬化患者10.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9%,糖尿病患者29例9.6%,脑血管意外患者24例7.9%,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尿毒症患者6.3%,风湿系统疾病患者3.3%;其中使用抗生素者达84.1%;表现为I度菌群失调者14.6%,II度菌群失调者76.8%,III度菌群失调者8.6%;其中94.7%主要表现为腹泄;所有302例患者均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1.7%在治疗7天内症状缓解,76.8%治疗8-14天症状缓解,15.9%治疗15-21天症状缓解,1.3%治疗22-30天症状缓解,4.3%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大部分表现为II度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吴毅;梁秀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采用不同外科方法对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12.5%;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愈率为90.00%,感染率为16.67%;开腹大部切除胆囊手术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33.33%;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待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胆囊治愈率为85.00%,感染率为15.00%;单纯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33.33.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和忠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行支气管扩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疗法;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有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以及治疗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在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新生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在添加 TNF-α梯度的血清培养基中诱导培养,RT-PCR 、WB及ELISA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情况;添加 TNF-α不同时间梯度,RT-PCR、WB检测成骨分化标志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表达变化.结果:TNF-α处理后,大鼠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BMP2表达上调,ALP、BSP表达有所提高.结论:在大鼠牙乳头细胞中,TNF-α能够上调BMP2表达,进而诱导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相关蛋白ALP,BSP表达,对牙齿发育矿化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万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医院妇产科在护理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我们针对医院妇产科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在针对具体情形探讨出相应的不同的的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整理2008年到2012年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发生的护理风险,同时比较在我院进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我院的妇产科护理总共发生的风险高达60例.在这60例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因为轻视了文件书写而引发的妇产科护理风险是多的,高达到20例,占了33.3%,这应该引起医护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当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发生的妇产科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风险率有明显减少,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病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值得妇产科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推行使用.
作者:柏章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分娩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前检查、产程监控、预防出血等围产期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进行围产期护理时,一定要对其进行早期监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及细心的护理,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血脂调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在治疗前后经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塞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可促使神经功能大程度的恢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消除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颜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肾康注射液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肾病综合症患者7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肾康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康注射液用于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贺子达;唐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我院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比较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OC)与经小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后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C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低于OC治疗组,且MC治疗组并发症率1.1%低于OC治疗组13.3%,MC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OC治疗组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治疗效果明显优于OC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肠道功能恢复较好,患者较早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患者及家属接受度高.
作者:杨智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结束静脉采血后休息片刻,再进行末梢采血.运用血液分析来测定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参数,经过相关统计学的计算,检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末梢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中其MCV、PLT、MCHC、RBC、Hb、Hct的参数均小于静脉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血组患者的CV值则大于静脉血组(P<0.01).静脉血的稳定度大于末梢血.结论:采血方法的不同其血常规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静脉血的采集方法更为有效,其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更为真实与可靠的数据,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少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的应用,通过对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归纳为肠吻合口瘘、出血、腹腔内感染、切口感染与裂开、造瘘口周围皮肤炎症等.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数据库,系统寻找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面的方法并对其实用性进行分析,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有效的提高直肠癌术后护理实践水平.
作者:张少莉;李春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从护理风险的角度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建立急诊科的风险管理组织,就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2年直接风险由47件降至4件,间接风险由28件降至16件,说明在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使得急诊科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护理纠纷也由建立前的5件减少到1件.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王振荣;吴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2年间临产后经阴道检查联合B超检查判断定胎方位经过体位指导的产妇230例,随机费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165例.对观察组在产妇即将临盆时进行体位指导,使抬头在下降过程中从枕橫位逐渐转至枕前位娩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娩.对两组分娩各项例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150例,达到总产率的90.91%,手术产15例,达到总产例数的9.09%,对照组自然分娩105例,产率是63.64%,手术产60例,产率是36.36%.两组相比较,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指导在产妇产程中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晓碧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