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可组合式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0例

陶刚

关键词:胫腓骨, 骨折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可组合式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5-2012年以来,应用可组合式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共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方法,操作简便,固定牢靠,便于临床对伤肢软组织处理,有利于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老年病治疗提供参考.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可知,观察组优41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优32例,良好5例,优良率为7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老年病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有助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章利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4例猝死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从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共发生了14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事件,对这些事件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案例中,有3例是由于肺栓塞而导致死亡的;由于心源性猝死的有5例,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有5例,死亡原因不明的有1例.讨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是容易出现猝死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对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要注意特别观察,要密切的注意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体征的变化.医务人员也要将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猝死的可能性都告诉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也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如果患者出现不正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由于晨间是患者容易出现猝死的时间,因此医务人员在晨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李玉莲;孔严;史天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126例体会

    腺样体肥大主要发生于儿童,也有少数成人腺样体未萎缩就诊病例,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危害,必须引起广大耳鼻喉科医生及家长的重视,目前针对腺样体增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切除.随着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科于2006年6月-2012年12月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126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缩宫素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中的作用探讨

    分娩疼痛为广大产妇所恐惧,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易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多,并致手术产率、产后尿潴留增加.我院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合缩宫素静滴进行分娩镇痛加强宫缩,减轻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尿潴留.

    作者:李景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0例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方法,积累更多的治疗经验.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30例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修复治疗方案,具体有调牙合、正畸治疗、牙周夹板,对治疗后的恢复效果综合评估.结果:修复治疗能够有效处理牙周病的症状,本组30例治疗有效率达96.6%,病人治疗前后症状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牙周病修复治疗效果良好,应积极推广.

    作者:顾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全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员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从接待献血员开始,体检、咨询、检验、采集过程中心理干预直至采集后护理,严密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反应,确保全程优质服务.对于保证血小板的治疗,保证整个采血过程顺利进行,以及稳定并扩大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员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筱霞;史恩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43.2%,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和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进行使用.

    作者:曾继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磺胺嘧啶银在烧伤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对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从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过的烧伤患者中的52例,按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等对他们进行编号,并按照入院时间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银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利用碘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比较显示,在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患者(11.9±2.15d)较之对照组的患者(19.2±1.96d)明显较短;在疼痛感率方面,观察组的患者(61.54%,16/26)较之对照组的患者(96.15%,25/26)明显较低;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患者(65.38%,17/26)较之对照组的患者(34.61%,9/26)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磺胺嘧啶银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应当作为烧伤病症的临床外用药物.

    作者:宋文民;毛仕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胆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急症手术19例,择期手术36例,保守治疗17例.手术病人根据结石的部位及疾病程度采取了以各种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方法.结果:7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均痊愈,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占12.5%(9/72),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为主.1例原有较复杂的心脏疾病,在术后9h因心源性猝死而亡.1例术后出现席汉氏综合症危象,经抢救成功,痊愈出院.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对症处理均康复.切口脂肪液化1例,无切口裂开、感染.结论:老年胆结石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多,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为主.病情判断要准确,手术方式选择宜慎重.

    作者:张应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国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健康保健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老年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健康保健对策.

    作者:贾利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研究

    放射科作为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重要部门,其重要性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医院对其管理程度却没有成比例增加.本文首先讨论了放射科护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因素、医源性因素以及沟通因素,其次又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一些解决措施.

    作者:朱艳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肝胆外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文就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的实际功效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53.3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够更好的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探讨腹部开放性外伤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名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其致伤原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做出早期诊断,对确认的腹伤部位实行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治愈47例;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因肝脏破裂,出血性休克而死亡;治愈率为94.00%.结论:腹部开放性外伤应及时诊断,合理进行剖腹探查避免漏诊,及时的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测定、直接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救治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1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在分娩中进行出血量测定,并及早查找原因进行救治;对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的基本相关因素以及直接原因分别予以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初产妇以及不具流产/引产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均相对更低;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更高;另外,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均主要为宫缩乏力;其次,自然分娩产妇因软产道损伤致发率相对更高;剖宫产产妇因胎盘因素致发率相对更高,以上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应对易发产后出血的产妇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及早查找原因,并对症尽快救治,以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

    作者:卢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现代化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的亮点和重要内容.

    作者:李志芬;廖荣军;施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的方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是一种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母婴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中,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时,其激素、生化等指标却比较明显.若此时能及早得到诊断及治疗,可避免新生儿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更能避免体格生长、智能发育落后,甚至死亡.此项筛选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实际的意义.

    作者:李树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应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克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肿瘤化疗粒细胞减少42例的临床探索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化疗致使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间收入的42例行化疗后导致粒细胞数量减少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肿瘤化疗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对策.结果:经过适宜的治疗后,42例患者的粒细胞减少程度为:轻度25例,中度12例,重度5例.患者的粒细胞减少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结论: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感染,因此医护人员要保护患者的骨髓功能,避免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同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氨磷汀联合粒生素、重组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可以显著缓解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在粒细胞减少的控制、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显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探讨

    本文从计划生育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因素进行细致地研究,从而找出相应地解决措施,提升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1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1.1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同时也是一项为基础的工作.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又助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经济、技术、行政及法律手段的实施,有助于帮助普通观众知晓各种各样的避孕节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作者:方秋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快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24~28周以内体重增长超过12.5kg的孕妇,给予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64例作为实验组,未行系统指导6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胎儿窘迫、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妊娠期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对控制孕妇体重,利于减少围产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增强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莫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