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选英
目的:对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确保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作者:陈忠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采用细导管排气减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自2005年7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0例,在对其确诊后,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对每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汇总资料,得出结果.结果:依据医护人员的诊断后,发现90例患者中出现肺大疱的为12例,出现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的为36例,有哮喘的为22例,其它症状的有20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且有时表现不是很明显,诊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患者在发现自身的不适时,应尽早去医院诊断和治疗,采取细导管排气减压法克有效治疗患者COPD并发气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农宣桦;吴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从计划生育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因素进行细致地研究,从而找出相应地解决措施,提升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1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1.1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同时也是一项为基础的工作.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又助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经济、技术、行政及法律手段的实施,有助于帮助普通观众知晓各种各样的避孕节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作者:方秋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9年共3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9例中,4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1~10年,除7例患者死于原发恶性疾病外,余未发生消化道再出血,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梗阻为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龚安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婴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在门诊收治的150例婴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和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75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儿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是临床治疗婴儿腹泻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余林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管理.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 年1 月-2012年12 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250例,对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安全隐患采取防范管理,并与2011年1 月-2011年12 月250例妇产科患者比较.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前后比较分析,发现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都高于实施前,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耿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吴飞的<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对华北某县的一系列农民自杀事件进行了来龙去脉的调查,分析了蕴涵在其中的农村文化特点、尤其是其中家庭政治的特点,并提出了解决自杀现象的建议.作者对于那些自杀事件的直面残酷、深入调查、挖掘分析原因等方面提供的信息非常有价值.
作者:张斌;刘攀;徐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刀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全部有效,痊愈占75.46%,显效占21.8%,好转占2 7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作者:赵增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被认为是ICU中常见的气道不良事件[1].它能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误吸,心律失常,导致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死亡[2].因此,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ICU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52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计划性拔管5例.现将护理策略总结如下.
作者:黄月华;黄春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总结其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5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指标AST、ALT、ALP、DBIL、TBIL等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指标,而TP以及ALB则明显低于健康人的指标.结论:肝功能结果是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肝脏生化指标提高了肝硬化的诊断效率,对肝硬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永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8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成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1%,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8%,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微波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为显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钙拮抗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3年钙拮抗药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消耗金额进行统计.结果:钙拮抗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氨氯地平的消耗金额高,左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占第1、2位.结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使用中占主要地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崇雨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内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沟通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以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当症状减轻或者加重时是否自行停药以及是否自行根据病情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用药次数作为判断指标,来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用药完全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加以推广.
作者:李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把行肛肠手术时伤害到肛门四周导致术后发生疼痛称之为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康复.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内外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方法,研究表明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使用中医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青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病因数,提高患者身体康复效率.方法:抽取30例行腹部切口手术后因不同原因导致伤口裂开患者,积极进行清创治疗,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因素存在多种,术者用注重预防,发生之后针对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作者:高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本院针对小儿肺炎主要应用的药物是黄芪注射液.主要针对2009年到2011年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治疗,将这些患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的患儿人数为25例,将这两组患儿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运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性的对症抗感染类药物.而对照组本院主要在对症以及抗感染类的药物的基础之上,加入黄芪注射液的治疗.结果:本院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在其基础上运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探讨腹部开放性外伤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名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其致伤原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做出早期诊断,对确认的腹伤部位实行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治愈47例;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因肝脏破裂,出血性休克而死亡;治愈率为94.00%.结论:腹部开放性外伤应及时诊断,合理进行剖腹探查避免漏诊,及时的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刀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治疗结束6个月后统计效果,优占60%.良占20%,一般占11%,差占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远期效果.
作者:赵增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病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 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7%,对照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1 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莫林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选择性动脉栓塞即将手术的器官脏器的动脉,采用不同的栓塞物质及不同的剂量以及栓塞不同的血管范围观察减少术中出血的程度.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应用SELDIGN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沿导丝将6~7F带端侧孔的直导管或猪尾巴导管送至腹主动脉作诊断性造影,一般采用40~60毫升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速度为25~35ml/s,然后换成Cobra或RH导管,选择至所要栓塞的器官脏器或肿瘤靶血管,之后进行相应动脉栓塞.结果: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减少术中出血.应达到的指标是手术前栓塞与不栓塞术中出血量相比:骨骼肿瘤不栓塞手术出血量为4000~5000毫升,栓塞后手术出血量为1500~2500毫升(即可减少出血50~60% ),实质性脏器不栓塞出血量为3000~4000毫升,栓塞后为1000~1500毫升,即栓塞后可减少为60~70%.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为外科医生解决术中失血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作者:刘晓天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