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裂开的临床防治分析

高鹏飞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 裂开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病因数,提高患者身体康复效率.方法:抽取30例行腹部切口手术后因不同原因导致伤口裂开患者,积极进行清创治疗,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因素存在多种,术者用注重预防,发生之后针对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在临床妇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对

    作者:曾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风池穴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风池穴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几年以来通过使用风池穴配合其他穴位及药物方法治疗疾病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使用风池穴治疗疾病的均有较明显的效果.结论:风池穴是为足少阳阳维之会,在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就对风池穴的临床作用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对临床上更好的使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依据.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院实施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当年医院在实施药学监护、药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一家三甲医院,通过对选取医院已经开始的临床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的方法、质量、具体内容等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概括.重点采用演绎法,归纳法研究实施药学监护、药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同时为该院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方案用以提高该院的服务水平,监护质量.结果:该院已经成功开展了的药学服务的项目有对治疗药物的监测、几种常用药物的利用分析、配伍分析等项目、医院的药物制剂学研究、肠内肠外的营养配置的相关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等等.在药学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医院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团队力量不够强,缺乏系统的培训,社会上临床药师人才缺乏;药学服务过程中的分工不够细化;药学检测等实验室研究条件差,研究水平低下;在药学服务的实施过程中,临床药师对于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应用不够;医院制剂学面临着技术、条件上的限制开展不够全面.本研究提出的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有:医院应重视临床药师的工作,加强其业务水平,工作条件;加强医院的硬件设施,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医疗科技手段;切实提高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实验室试验水平;医院应对医学制剂学给予应有的重视.结论:药学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不广泛,只有大型医院才有条件实施.同时开展了药学服务的医院实施的项目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医院提出各项合理的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药学服务制度.究其根本,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院开展药学服务需要实施的具体项目内容、程序、操作规范等.同时高效开展药学服务教学内容,为医院、社会培养临床药学人才,提供临床药师培训、深造的机会.

    作者:简崇武;严春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和困境

    罕见病的防治和患者关爱对于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而边缘的话题.先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早已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现阶段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境.本文对中国罕见病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面临的困境展开了研究,并在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作者:李丹阳;詹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分析(附一例报告)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同时发生或发生间隔小于 6个月的独立的原发癌灶出现在双侧乳腺内.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总体发病率不高,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更少.笔者近期发现1例典型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荆洲;童传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4例猝死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从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共发生了14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事件,对这些事件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猝死案例中,有3例是由于肺栓塞而导致死亡的;由于心源性猝死的有5例,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有5例,死亡原因不明的有1例.讨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是容易出现猝死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对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要注意特别观察,要密切的注意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体征的变化.医务人员也要将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猝死的可能性都告诉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也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如果患者出现不正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由于晨间是患者容易出现猝死的时间,因此医务人员在晨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李玉莲;孔严;史天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肿瘤病人的早期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目的: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作者:王晨奇;何艳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8例于发现真菌感染相关不良症状前即于临床实施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对照组52例于发现症状并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对症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疗效并分析真菌感染特点.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培养感染病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比例高,极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念珠菌,(P<0.01).结论:对于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治疗可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滥用和分析发病特征对症用药.

    作者:叶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沟通分析

    目的:研究内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沟通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以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当症状减轻或者加重时是否自行停药以及是否自行根据病情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用药次数作为判断指标,来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用药完全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加以推广.

    作者:李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并发慢性疼痛的诊治进展

    随着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相关生活品质。疼痛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受到轻到中度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关于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汤英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和探讨迟发性羊水栓塞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我院在2002年到2012年接诊的4例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病理和治疗.结果:4例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中,年龄大小为22岁到37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有1例患者属于高龄初产妇,3例患者为经产妇.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中有3例抢救成功,1例因医师误诊而死亡.结论: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并不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而是主要表现为阴道的大量出血,因此致使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情况,由此可见,早期的诊断能够有效避免医师的误诊情况,对患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邹利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护理策略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被认为是ICU中常见的气道不良事件[1].它能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误吸,心律失常,导致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死亡[2].因此,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ICU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52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计划性拔管5例.现将护理策略总结如下.

    作者:黄月华;黄春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测定、直接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救治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1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在分娩中进行出血量测定,并及早查找原因进行救治;对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的基本相关因素以及直接原因分别予以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初产妇以及不具流产/引产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均相对更低;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更高;另外,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均主要为宫缩乏力;其次,自然分娩产妇因软产道损伤致发率相对更高;剖宫产产妇因胎盘因素致发率相对更高,以上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应对易发产后出血的产妇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及早查找原因,并对症尽快救治,以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

    作者:卢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仍存在很大的困难,要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威胁,遏制各类因高血压而出现的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就离不开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防治.本文主要对高血压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陈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附120例报告)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胆囊息肉患者占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病例的5%,术前彩超诊断率为95%,其中合并胆囊结石率25%,合并胆囊炎40%;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多,占73.3%.腺瘤恶变率为13.6%.结论: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胆囊结石的息肉,诊断检查首选彩超.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顾元春;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并且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特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全部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秀的患者有25例,治疗效果评价为良好的患者有12例,治疗效果评价为较差的患者有3例,优良率达到了92.5%;对照组的40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秀的患者有11例,治疗效果评价为良好的患者有15例,治疗效果评价为较差的患者有14例,优良率达到了6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相比较于应用普通的空心螺钉治疗不仅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恢复效果较优,术中出血量少,而且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小,患者的优良率有显著的提升,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是一种优秀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肠癌肿瘤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缺乏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不易被早期发现且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虽然肠镜检查及镜下病变组织活检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创性和患者负担重,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无创且简单、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而肿瘤标记物检测就是一项非常符合临床需要又简便有效的肿瘤检测方法.

    作者:申世英;张新星;李士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药物配制不当所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

    回归性分析静脉药物处方中存在异物、选择药物误差及不恰当的药物处理等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分析认为,若静脉药物配制中,不能从多角度考虑细节问题,静脉用药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

    作者:于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及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以及生存质量.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0例老年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老年人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保健模式对老年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老年人保健知识、疾病防治知识比对照组提高了10.51%,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的实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4.03%,慢性病的防治率提高了10.5%,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人群实施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治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群的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减小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作者:胡仁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出血9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对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出血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米索前列醇与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对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康伟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