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水清肺饮加减治疗尿路感染62例临床观察

宋乐勇

关键词:滋水清肺饮, 尿路感染, 清热养阴
摘要:目的:观察滋水清肺饮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采用滋水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三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侯总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总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清肺饮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关联顺应论指导下的《伤寒论》联绵词翻译

    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播离不开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典籍的译介,而中医典籍的翻译关乎语音、词汇、句式、语法、文化等方方面面,且译好每一部分都很重要.本文拟从关联顺应论的视角对《伤寒论》联绵词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期译好中医典籍的冰山一角,进而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所助益.

    作者:陈冲;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产后胎膜残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产后胎膜残留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胎膜残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产后72 h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1周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清宫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产后胎膜残留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清宫机率.

    作者:陈锦玉;陈春玲;李钰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蒙药处方点评要点探讨

    从6个方面归纳了处方点评的要点,即应符合辨证施治、应符合剂量要求、超时用药问题、配伍联用的合理性、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认为开展中蒙药处方点评工作可以减少药物有害作用的发生,增强药物有效性,实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贾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武权生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总结

    武权生系甘肃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西医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医、教、研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对女性神经内分泌调控、妇科血瘀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治疗妇科疾病,在妇科常见、疑难病治疗中具有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笔者有幸跟随武教授侍诊,现就将武教授治疗妇科疾病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作者:宫润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结合光疗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光疗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干预,而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加用茵栀黄粉剂以及茵陈汤沐泳.结果:护理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患儿护理1周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和总胆红素降至<170 μmol/L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中药结合光疗治疗与护理干预可快速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且增加新生儿体重,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

    作者:冯霞;吴小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胃癌辨证分型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性研究概述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胃癌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研究了与胃癌高度相关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关系,从而为指导临床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调理其体质状况,胃癌的重点预防和早期干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诊、早治提供了中医药防治的临床思路.

    作者:侯芳芳;李东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降脂消斑片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脂肪肝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鹌鹑AS模型.分别给予降脂消斑片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药物辛伐他汀片、脂降宁片治疗.观察对脂肪肝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消斑片高剂量组有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肝脏重量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能减轻鹌鹑AS模型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肝脏重量.

    作者:朱志宏;邱赛红;刘建和;卜振军;江剑锋;晏程远;程丑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GC-MS分析龙船花花朵中挥发油成分

    目的:分析龙船花花朵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其中的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6%,其中含量高的是水杨酸甲酯(40.21%)和芳樟醇(39.37%).结论:龙船花花朵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杨酸甲酯和芳樟醇.

    作者:蒋珍藕;黄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从“三神学说”探讨中医心理学的结构和心身关系

    三神包含元神、欲神、识神3个方面,三神学说不仅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学说,也是中医心理学的结构,然而三神学说与心身关系层次又是紧密相关的,这对于临床心理性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强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脏及脾脏声强值特点及血清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肝硬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48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并根据舌、脉、症对选取的1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肝硬化各中医证型的声强值特点.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组患者肝脏、脾脏各区声强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患者左肝1.5 cm、4.5 cm及右肝1 cm、3 cm、5 cm处声强值与血清HA有相关性,分别为r=512,r=0.470,r=0.543,r=0.568,r=0.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脾脏声强值可作为客观、定量诊断肝硬化的指标之一,血清HA水平可作为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肝硬化患者肝脏、脾脏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声强值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联合可为诊断肝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凯博;文翠容;吕宏宇;李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所含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比较熊果酸含量,川藏香茶菜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含量.结论: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熊果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为优化药用部位选择和建立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马明芳;陈静;马宏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苦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双面蓝光光疗、口服酶诱导剂、碱化血液等常规疗法,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13.7±20.1)μmol/L,对照组下降至(168.5±18.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平均消失时间为(3.1±0.7)d,对照组为(4.6±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

    作者:刘学明;黄东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我院肿瘤科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肿瘤类患者中药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癌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13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类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这类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6味,中药味数以11-15味居多,占51.7%,其中16-20味,占44.2%;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22元.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解毒药;药物使用频率>8%的中药有20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

    作者:苟小军;黄强;夏云;曲虹;杨晓露;刘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尤可教授治疗更年期女性胸痹验案举隅

    胸痹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更年期女性年过半衰,肝肾亏虚,胸阳不振,易发胸痹.尤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等,有自己独特中医思想和治疗经验.笔者跟随尤可教授临床学习期间,见其应用验方治疗更年期女性胸痹疗效甚显,特择效案3则浅析如下.

    作者:孙莹莹;尤可;殷磊;贾海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加减牵正散治疗小舞蹈病临床举隅

    小舞蹈病又称Sydenham舞蹈病,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的疾病,为急性风湿病的一种表现,临床特征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尤其抗精神药物的应用严重影响在校儿童的学习.牵正散自出自宋·杨倓《杨氏家藏方》,由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组成,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1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主治中风,口眼蜗斜,半身不遂.功效:祛风、涤痰、止痉.笔者临床以本方加减治疗小舞蹈病多有奇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亚兵;陈有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薛一涛教授从少阳经论治心系疾病举隅

    薛一涛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工作30年,治疗思路独具匠心,笔者有幸跟随薛一涛教授门诊学习,受益良多,见其善从少阳经辨证论治心系疾病,现举隅如下.1 胸痹刘某,女,65岁.因“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1周”于2013年5月20号初诊.患者于1月前生气后出现胸闷、胸痛,未曾治疗,1周前生气后症状加重,自服速效救心丸,效不显,为求中医治疗,来诊.现症见:胸闷,胸痛,呈刺痛,持续数分钟,窜胁连肋,伴心慌,心烦,乏力,时嗝气,于生气和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患者平素易急躁,耳鸣,无异常汗出.纳呆食少,眠差,易醒.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细.测血压:130/80 mmHg,心电图示:ST-T改变.中医诊断:胸痹,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治则:疏解少阳,活血止痛,宁心安神.处方:柴胡12 g,黄芩12 g,清半夏9 g,甘草6 g,丹参30 g,砂仁9 g,蒲黄9 g(包煎),五灵脂9 g,生龙骨各30 g,夜交藤30 g,酸枣仁30 g,大枣6枚,生姜6片.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复诊:服上方7剂后,胸闷胸痛明显减轻,嗝气消失,体力、纳眠改善,仍耳鸣.前方去蒲黄、五灵脂,加桂枝9 g,磁石30 g,继服7剂.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作者:贾海龙;孙莹莹;穆林英;尉若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每名患者子宫肌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相应B超显示的不同部位病变、回声像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与子宫肌瘤组织不同部位的比较:湿热瘀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各证型在子宫组织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混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与B超不同回声型之间的关系湿热瘀结证主要与B超等回声型相关,并且等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主要与B超低回声型相关,并且低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气滞血瘀证主要与B超强回声型相关,并且强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瘀结证主要与B超混合型相关,并且混合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有利于中医将客观微观的临床指标进行结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工作.

    作者:潘莹莹;曾兰芬;贾节;梁诗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妇健颗粒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妇健颗粒的科学提取工艺.方法:以原儿茶醛含量和浸膏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妇健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提取工艺为即用1∶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0h.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评价妇健颗粒质量的依据.

    作者:缪珊;韩超;毕琳琳;李捷;张雅;石小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循经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药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循经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药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循经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药熨疗法治疗,对照1组与2组分别单纯采用循经穴位按摩与中药药熨疗法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所采用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其临床疗效不同,以按摩+药熨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优(P<0.05),而单纯按摩与单纯药熨疗法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肩周炎临床中,循经穴位按摩与中药药熨疗法两者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亦即综合治疗方法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谢芳;黄锦军;李科琼;黄金媛;雷龙鸣;庞莉;廖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HPLC法测定气血双补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气血双补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为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纯化水(27∶73);色谱柱:汉邦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淫羊藿苷在55-2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0.9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气血双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盛华;崔恩忠;唐安福;汤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