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杭
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疼痛学的教学方法.方法 对60例2008届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教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纲举目张,让学生全面了解疼痛诊疗概况,教学并举,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遵循学员思维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扬长避短.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08届学生疼痛科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7届学生,两组学生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科教学面临教学时间短、内容繁杂、涉及学科面广等问题,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学效率、用足用好教学时间,抓住知识点.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上前牙病理性移位的疗效.方法 14名上中切牙伸长移位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牙周治疗后1周开始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完成后牙周临床指标和X线骨缺损的变化情况.结果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成功排齐伸长的前牙,同时牙周袋深度减少3.5mm,附着水平增加3.71mm,垂直向及水平向牙槽骨缺损分别减少1.71mm和1.0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牙周炎患者上前牙病理性移位,并使牙周指标改善,X线骨缺损缩小.
作者:吴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下利用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8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在肠镜下行高频电治疗,若有出血现象及时给予止血处理,在术后把切除的息肉送往病理科详检.结果 根据患者的息肉的数量分别给予1次或多次切除,全部患者均治愈成功,在术后均未发生出血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不仅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疼痛度低,而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阑尾发生炎性改变,甚至穿孔.当患者发生阑尾穿孔后,大量细菌感染患者的腹腔,形成败血症、肠坏死若救治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但是,该病若能及时诊治,并进行有效的外科处理,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加强对阑尾穿孔患者的外科诊治就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司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总结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比较单纯西医疗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院收治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结果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7人治愈,10人有效,3人无效,有效率85.0%;对照组中6人治愈,8人有效,6人无效,有效率70.0%.两组疗法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陈玉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治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确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断思维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有效治愈率达97.95%.治疗过程中有4例并发症经相应措施治疗缓解.结论 及时正确的诊断和综合的治疗有利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尽早治愈能显著改善哮喘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人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 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和血液透析组(HD组),HD+HP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D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 HD+HP组治疗后患者血PTH从(285.1±211.2) pg/ml降至(120.1±104.2) pg/ml,平均清除率为47.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D组治疗后血PTH从(292.2±199.1) pg/ml降至(248.6±100.3) pg/ml,平均清除率为12.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PTH.
作者:宋留海;马菊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治疗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98例患者显效49例,显效率为50.0%,有效47例,有效率为48.0%,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 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翟晓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为总结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16例张力性气颅患者,16例患者均急行局麻前额钻孔排气术,颅骨骨折9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颅内感染2例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吸氧.结果 1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3例,治愈率为81.25%,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张力性气颅发生后往往病情较重,应早期诊断,及早正确处理.
作者:郭安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当前,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这样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改善人口结构是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必须从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实际困难入手,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必须从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入手,实现对生育过程的全程服务;必须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作者:唐凡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两种不同血小板采集方法采集血小板的对比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血小板供应者64例,随机分为994-EF组和994-E组.994-EF组使用带有白细胞滤器血小板的采集方式,而994-E组使用不带白细胞滤器血小板的采集方式.对两组采集血小板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并且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994-E组,994-EF组所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才留的白细胞量更低,P<0.05.其余组间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对血小板进行采取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白细胞的过滤,能够有效的预防了由于白细胞残留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明成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对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应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况,并给予心理疏导,包括对病人的宣教、放松内心意象、加强社会支持、中西医药物治疗等,然后比较心理疏导前后的SAS、SDS评分.结果 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病人临床中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疏导后抑郁、焦虑评分与疏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给予心理疏导后抑郁、焦虑程度明显改善,对治疗结果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王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食管癌、贲门癌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本文结合我院和兄弟医院手术治疗贲门癌、食管癌患者130余例,其中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者3例,经治疗(开胸、介入、止血、补液等治疗)1例成功的事例,将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办法总结,从而有效减少食管主动脉瘘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应用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对60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的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发生率低的是吸毒行为;(2)男生在伤害行为、烟酒行为上高于女生,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上,则低于女生;(3)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总之,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的是网络危险行为,且具有性别差异性和集群性特点.
作者:刘衔华;罗军;蒋艳华;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鼓励患者采取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科学技术改善其健康状况及生活环境,而在肿瘤患者中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肿瘤患者达到预防并发症、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肿瘤护士的重要职责.
作者:黎柳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与管理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所使用的麻醉药品的用量、使用频度(DDDs)和排序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比较.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麻醉药品使用排序为:①芬太尼注射液;②吗啡注射液;③吗啡缓释片;④芬太尼贴;⑤哌替啶注射液;⑥可待因片.大部分药品每年用量上升趋势明显,只有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量有所降低.结论 我院经过对麻醉药品的临床统计和妥善管理基本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作者:阳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抑郁焦虑患者9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黛力新片口服,并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COPD加重期抑郁焦虑,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勇;吴建辉;张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何使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连贯、安全、舒适、个性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魏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科学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策略,缩短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治疗护理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56例均采用部分营养物质由胃肠道供给,其余通过静脉补足的营养护理策略,将护理结果与对照组中单纯采用TPN营养并痊愈的极低体重儿56例进行比较.结果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静脉营养时间统计后进行对比,观察组的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统计后进行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营养护理方法一方面可满足超低出生体重儿成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增强了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有效降低了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立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收治的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大部分患者消除了不良心理,情绪稳定.两组干预前后SCL-9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观察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其SCL-90评分因子与干预前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人针对其心理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刘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