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刘丽娜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中毒, 护理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点使得病死率较高,救治难度大.必须采取及时、准确的抢救措施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使用各种治疗急救护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产期护理

    妊娠期的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1].孕妇发生糖尿病后易引起自然流产,胎儿发育异常,乃至危及到母亲健康和胎儿安全,因此,加强GDM围产期护理指导,调节好患者的血糖浓度,可以减少G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围产期质量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GDM患者13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孕周在33 ~37 +5周.1例37 +5周胎吸分娩,新生儿体重3350克,阿氏评分3~9分,转儿科治疗.2例中一例28周、一例34周死胎人院,自然分娩,婴儿体重2350克和3000克.6例36 +3 ~37 +3周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3450~4250克之间,阿氏评分7~10分,4例33 ~ 35+4周孕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转上级医院择期终止妊娠.

    作者:张庆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比

    目的 对比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三种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也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对于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临床主要症状.

    作者:贾华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结果分析报告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占脑血管疾病的60-65%.发病年龄由老年化逐渐向青年化转移.它是极大的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致残率高达60%.给人民生活、学习、工作及发展前途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很多医务工作者为解救这些患病人员的痛苦,他们长年累月、呕心沥血的在实验室临床研究其发病的原因、机理、治疗方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院多年来共收治各种脑血管疾病患者近三千余人,随之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治疗费用,用药档次逐年提高,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损失.我院的同行们为寻求一种治愈快、经济损失少的治疗途径,经几年的治疗观察选择了降纤酶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佳方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赵贺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儿童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8例儿童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不同程度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儿于手术室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密封连接中心负压吸引.结果 随访8例,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下8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儿取得满意效果.另外使用VSD后创面愈合快,疗程缩短,有效地避免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作者:姜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86名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婴儿采取一般常规保健,观察组婴儿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加强儿童保健.结果 经过不同保健和相关护理后,观察组身高和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适应性、语言以及精细运动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加强儿童保健措施可以显著增强婴儿体格的生长和发育,改善神经心理的发育,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儿童脑外伤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高压氧疗方式对患有重度脑外伤的儿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0例重度脑外伤儿童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脑外伤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前后GO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高压氧疗方式对患有重度脑外伤的儿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乔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本文首先论述了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检查技术,然后结合现实情况对病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处理措施.消化道出血这一疾病在现代社会十分常见,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常见的出血部位以及基本的处理措施.同时深入研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性疾病.

    作者:胡宝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脐膨出围手术期的护理

    脐膨出是小儿外科少见的腹壁缺损畸形,病情复杂凶险,常常由于囊膜破溃坏死、感染,需要紧急手术救治,同时患儿大多又伴有多种畸形,病死率极高[1],所以,脐膨出患儿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脐膨出手术成功率及抢救率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加强对脏器及组织的保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预防感染等措施的精心护理,可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及存活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成功救治的5例脐膨出患儿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肖日春;舒秀铃;许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部创伤外科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5月至2011年6月之间住院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结果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均<0.05).治疗组的显效率(76.7%)明显好于对照组(50.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类似(P>0.05).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将成为脾切除的标准术式.

    作者:刘爱连;柳晓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试验组在阿昔洛韦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西咪替丁.两组另均给予维生素B1、B12、C,再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镇痛药.疗程1~3周,观察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痊愈率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止痛时间:试验组(2.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9.9±0.3)d;止疱时间:试验组(1.2±0.7)d,明显短于对照组(4.9±1.6)d;结痂时间:试验组(3.7±1.4)d,明显短于对照组(8.2±1.8)d;痊愈时间:试验组(10.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17.5±1.1)d;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痊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试验组PHN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痊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试验组PHN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有个例出现注射局部疼痛及静脉炎,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者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快,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药物治疗跖疣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制霉菌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复方磺胺甲噁唑共捻沫,放入克霉唑软膏内,治疗跖疣的临床观察和毒副反应.方法 42例患者均采取维生素C500mg维生素B250mg,制霉菌素250万单位,复方磺胺甲噁唑5片等药共撵为粉末放入克霉唑软膏内均匀混合后备用.温水泡脚3-5分钟,擦干用脚刀修去表面角质,将药物涂于表面轻柔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结果 跖疣完全脱落34例,部分脱落6例,无脱落2例,42例患者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其中完全脱落者,未见有复发的.在所有病例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上述配制药物膏剂治疗跖疣,其方法简单无痛苦,疗效安全可靠,未见毒副作用,治疗期间不影响正常生活.

    作者: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的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在80例外科急腹症和腹部外伤应用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38例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由腹腔镜得到确诊,确认率为100%;42例在已明确病因下用腹腔镜治疗,内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出现腹腔脓肿.42例中有4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90.48%.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同时进行治疗,且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兴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反应曲线在速率法检测AST底物耗尽现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应曲线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底物耗尽现象中的应用.方法 将16例AST高值标本分为对照组和问题组,对标本进行原倍及去离子水5倍、10倍稀释检测.结果 对照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不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主机数据显示中为黄色,后带有*号.结论 底物耗尽现象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标本反应曲线发现,并通过稀释样本重新测定得以解决.

    作者:任峥;邹翠美;夏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介绍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机理、方法、针对硝普钠的药理、毒理、总结出在使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硝普钠治疗以及心理护理,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心率、脉搏、有无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有效缓解病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采用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并施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庆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

    肺结核大咯血是由于结核病灶侵及小血管和较大血管造成其破裂而引起.大咯血会使凝固的血块阻塞气道,从而引起呼吸道堵塞,很容易造成咯血患者的窒息.所以对于大咯血患者而言,重要的措施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治愈率,从而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刘双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季小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吉林省双辽市布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双辽市人畜间布氏菌病监测,把握疫情动态,猜测疫情发展趋势,分析防治措施,总结防治经验,提出了防治布病要继续落实以畜间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继续坚持布病监测,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布病.

    作者:董丽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乙肝五项检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对乙型肝炎诊断分析

    目的 研讨乙肝五项检测和HBV-DNA定量对乙型肝炎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别对120例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对比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五项检测显示存在不同指标阳性,HBV-DNA阳性率也不同,HBeAg阳性与HBV-DNA阳性率呈正相关.1,3,5阳性组及1,3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1,4,5阳性组及1,5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采用乙肝五项和HBV-DNA联合检测的方法,可以准确的对乙型肝炎进行诊断,也为临床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银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4例(64)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辅助,坚持随访6 ~12个月,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进行手术后第1天,患者前房形成58眼(90.6%),浅Ⅰ级前房3眼(4.6%),浅Ⅱ级前房1眼(1.5%).患者住院7~10天,痊愈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57眼(91.6%)术后视力有所提高;术后半年追踪,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患者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63眼.可调线酌情拆除.如果有需要可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促进患眼的眼压下降2~8 mmHg.结论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海荣;王春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镜下电切治疗胃息肉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组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100例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胃息肉患者100例,对其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100例胃息肉患者共203粒息肉,治愈189例,治愈率高达93.10%,术后出血1例,腹痛3例,呕吐1例,恶心1例.结论 内镜下采取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并发症少.

    作者:任喜德;胡正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