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50例妊高症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后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优质组的产妇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比常规组少,且护理的满意度也比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护理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产后出血量,护理服务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罗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飞秒激光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近视的方法.手术前必须眼底检查、中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容易有视网膜变性、裂孔等眼底改变.周边视网膜变性或裂孔极易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几乎是正常人的10倍以上.因而飞秒激光术前详细检查眼底,首先应用视网膜激光治疗程度严重的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发生.方法:我科于2016年1~8月以来,所有的术前患者行常规的眼底检查,对其中70例(41眼)近视患者眼底进行了预防性视网膜激光治疗,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论:激光治疗后做了飞秒激光手术效果理想,视力满意.
作者:张丽红;梁萍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特点,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部收治且服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收集与整理,以研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类型、给药途径、以及产生原因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抗菌药品所致不良反应构成比为43.00%(86/20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药品(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构成比为55.00%(110/200),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药动力学改变、药效改变、联合用药均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构成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群服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影响因素众多,需通过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指导与监管,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朱义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实施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处理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从我院60例接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处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处理.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修补处理,临床诊治结果显著,不仅在临床诊治有效率方面起到了提升的积极作用,而且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表征,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率.
作者:陈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近期疗效.方法:74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n=37)和3D-CRT组(n=37),分别采用IMRT和3D-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MRT组的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66%和89.19%,与3D-CRT组的72.97%和8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T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与3D-CRT治疗Ⅲ期NSCLC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前者的放疗相关并发症较少.
作者:董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胸部创伤患者应用数字放射诊断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 ~2017年10月本院接诊且明确诊断的单纯胸部创伤病患共78例,并以奇偶数字分组原理为依据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实施数字放射技术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模拟放射技术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误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检查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误诊率为0.0%、漏诊率为2.56%,明显比对照组的7.69%、10.26%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14%,明显比对照组的82.05%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检查操作时间为(12.03±2.61)min,明显比对照组的(19.65±3.52)min短,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比对照组的12.82%更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数字放射技术对胸部创伤病患进行检查,可有效提升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与漏诊发生几率,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裴贵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 ~2017年6月间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49例.A组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组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碎石成功率为95.92%,B组为93.88%,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均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郑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患者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8例产妇均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对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4例采取常规硬膜外麻醉,研究组44例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的有效性.结果:在T2、T3时段,研究组MAP明显比参照组小,CO明显比参照组大,组间比较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总值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患者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改善产妇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作者:宋具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行降压联合调脂治疗的效果以及药学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 ~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法为治疗方法不同,试验组25例和参照组23例.对参照组患者仅采取降压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取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对比2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DBP、SBP水平,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和调脂联合治疗,使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将粥样硬化病变予以控制,降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周长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方法以及对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 ~2017年9月期间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检查186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95例(新生儿106例)和对照组91例(新生儿97例),对比两组产妇的高危因素转归情况、生产方式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和保健的对照组产妇相比,接受社区高危妊娠管理的观察组产妇的转归率(65.26%>23.08%)和顺产率(43.16%>24.18%)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89%<3.09%)、生理缺陷率(0.94%<3.09%)和死亡率(0<2.06%)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对于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周艳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 ~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压疮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压疮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压疮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压疮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压疮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疗方法,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及胎儿的安全.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5年6月 ~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分析诊断卵巢肿瘤的方式与诊断时间、病理类型、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本组8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治疗方法为切除肿瘤手术的患者有69例,其所占比例为84.1%,治疗方法为患侧附件切除手术的患者有11例,其所占比例为13.4%.经产前B超检查诊断的患者有59例,经剖宫产手术发现的患者有23例.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理变化,尽可能早期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尹秋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 ~2017年9月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45例/组.常规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视觉恢复.
作者:梁安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于六龄齿采取窝沟封闭的方法来预防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 ~2016年5月前来检查口腔的儿童80例,根据所采取的六龄齿窝沟封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儿童采取玻璃离子水作为窝沟封闭的填充物,试验组儿童采取流动树脂作为窝沟封闭的填充物,之后通过随访对比两组儿童窝沟填充的效果.结果:对两组儿童在窝沟封闭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进行随访调查发现,使用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的试验组儿童的窝沟封闭所达到的降低龋齿发生情况要优于使用玻璃离子水进行封闭的对照组儿童,尤其在窝沟封闭两年之后,试验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发现在1个月,3个月,6个月,一年后试验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无差异,两年后试验组儿童完好保留的占97.5%,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5%(P<0.05),且试验组儿童无发生完全脱落的现象.结论:使用流动树脂或者玻璃离子水作为窝沟填充的材料均可起到良好的预防龋齿的作用,流动树脂对于防止牙齿脱落效果更持久显著,临床上建议流动树脂作为首选.
作者:贾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肌钙蛋白I(cTnI)检测与单独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将其分成A组(发病时间<4 h)和B组(发病时间为4~8 h),每组均为45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CRP和cTnI水平.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CR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nI水平方面,对照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0%;A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能让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让检出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董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多索茶碱和氨茶碱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分组研究的对象,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氨茶碱组和多索茶碱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5例.氨茶碱组则接收氨茶碱治疗,多索茶碱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多索茶碱组的治疗效果42例(93.33%)明显高于氨茶碱组34例(75.56%),多索茶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3例(6.67%)明显低于氨茶碱组12例(26.6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多索茶碱的方法进行治疗,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郑黎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将PiCCO监测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监测方式不同区分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本院救治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分组处理,1组有25例患者,PiCCO监测措施用于实验组患者,常规监测措施用于参照组患者,观察2组患者的早期复苏达标统计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早期复苏达标统计值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值,统计学检测结果为P<0.05,统计学显著对比意义具备.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PiCCO监测措施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6月 ~2016年12月在我院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硫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及评估.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熊克平;胡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讨理筋正骨手法对于骶髂关节错峰所致的疼痛改善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 ~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理筋手法治疗,40例研究组接受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改善状况,并比较.结果:对比治疗前压痛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压痛值高于对照组,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内旋、外旋变化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骶髂关节错缝可将理筋正骨手法作为首选方式,其外旋角度和疼痛症状可得到更为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作者:申颖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将不同的采血方法于血常规相关检验中应用,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依据采血方法差异将2016年5月 ~2017年5月在本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受检者分为两组,末梢采血方法用于参照组受检者(50例),静脉采血方法用于实验组受检者(50例),观察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试验组受检者血红蛋白的浓度数值、血小板计数数值、红细胞的比容数值、红细胞数值、白细胞的计数数值与参照组受检者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采血方法和静脉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相关检验中均具备优势,不过,静脉采血方法的血常规相关检验指标稳定性更佳.
作者:李俊传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