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超声医学是临床医生辅助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在肿瘤医院超声教学实践中,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熟知超声检查的优缺点和规范书写超声报告内容,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影像思维能力。
作者:李红学;刘军杰;李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5例缺铁性贫血,41例地中海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细胞平均体积(MCV)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患者的 RDW、MCHC、MVR 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施利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60例高危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产后24 h 出血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产后24 h 出血量,观察组(213.21±25.31)mlvs 对照组(321.21±29.14)ml;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高危产后出血产妇心理,树立积极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处理,减少出血量,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莫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导致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369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感染情况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情况的3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369例阑尾炎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77%),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 >0.05);与患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相关(P <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较多,需要从多方面加以防治,以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该院收治的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吴开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感染管理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时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宿玉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SAII)与脑出血(ICII)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异同点。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该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 SAII(实验组)、ICII(参照组)患者各40例。对比分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要点以及异同点。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相同点上来看,SAII、ICII 患者均需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保证患者的二便通畅,做好对患者的饮食、心理护理干预。从两组患者的护理的异同点上来看,主要是对 SAII、ICII 患者病情观察的侧重点不同。SAII 患者病情观察的重点在于头痛强度、性质与持续时间,ICII 患者主要在恢复期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结论:对 SAII、ICII 患者而言,针对其具体情况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加速病情好转,确保治疗预后质量。
作者:丁建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药房的药物使用和管理都需要详细的记录,我国大约有八成的药物是通过医院药剂部门收取,医院当中的药剂人员直接为患者服务的第一线就是门诊药房。药剂师需要通过一些细小的细节,保证药剂的安全,增强门诊药房药剂师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防范的作用。
作者:李爱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将选自该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的9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都有49例病例。甲组行整体护理,乙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情变化,比较 ADL 评分、患者满意率。结果:甲组 ADL 评分为(74.5±2.3)分,乙组为(52.1±2.9)分。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 <0.05)。甲组患者满意率为95.92%,乙组为81.63%。甲组明显比乙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整体护理法对老年肺心病者进行施护,可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归转。
作者:蔡瑷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静脉全麻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61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芬太尼,对比两组给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给药后 SBP、DBP、HR 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行依托咪酯静脉全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
作者:杨鸿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关节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关节护理,比较实施前后应用效果。结果:关节护理实施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AS 评分(58.79±2.21)分,SDS 评分(59.46±2.24)分、VAS 评分(5.78±1.12)分,实施后 SAS 评分(40.22±1.20)分,SDS 评分(42.33±1.27)分、VAS 评分(2.12±1.00)分,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护理可显著降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程度,为其重回正常生活轨道奠定坚实基础,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白露;张敏;刘慧;冉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妇科确诊并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分为 A 组50例与 B 组50例。A 组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措施,B 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 组手术所需时间明显低于 B 组,且前者总有效、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P <0.05),而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在一定程度上均有疗效,但前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手术用时短且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栾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82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其中41例常规组为病毒感染患儿,另外41例实验组为细菌感染患儿,对两组患儿均进行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检测,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含量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关的判定依据,便于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收治的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00例(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回顾分析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等资料。结果:经过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发现,97例患者成功救治痊愈出院,2例呼吸心跳恢复,1例急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7.00%。结论:对于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和精心护理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莉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科接诊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84例病例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各组均42例。试验组联用常规与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单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63±6.08)分,对照组为(71.05±5.26)分。组间差异显著(P <0.05)。针对患者满意率,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者之比为:95.24% vs.78.57%,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中合理引入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陈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4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另外无法耐受一起确定性手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体温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结果:观察组 APPT、PT、体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观察组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8(6/42),对照组19.05%(8/4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秘;虞尚明;廖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比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实行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护理满意度94.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的合作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靳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临床实践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该院手术室(2014年3月)成立专门的 QCC 小组,小组成员为7人,7成组成品管圈。全面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人员在患者手术治疗配合过程中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通过探讨研究分析指出原因,后再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接受品管圈培训后,在术前访视效果上明显提高,缺陷率大幅度降低;并且护士手术急救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差异显著(P <0.05)。结论: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实践领域,效果显著。
作者:张富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文化程度慢性乙肝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科纳入的16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程度,将1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都于住院期间接受乙肝知识健康教育,并于离院后定期回院做乙肝病毒DNA 含量与肝功能检查。观察两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实验组乙肝知识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HBV - DNA 阳性率为16.25%,对照组为26.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针对肝功能不正常率,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者之比为:13.75% vs.23.75%。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而言,乙肝知识理解度与病情控制效果均较理想。
作者:张巧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脑外伤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脑外伤患者资料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人性化护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外伤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减少住院治疗时间,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淑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