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利咽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文湘中

关键词:小儿利咽颗粒, 薄层色谱鉴别
摘要:目的:建立小儿利咽颗粒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桔梗、牛蒡子、山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图中,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依据.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口服补肾活血汤.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口服益脑复健胶囊.两组均以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对照组为70.6%: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39.7%;且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

    作者:雷文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310例支原体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因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进行支原体培养且培养结果为阳性的1310例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对强力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1.78%:其次为美满霉素,敏感率为87.67%,克拉霉素,敏感率为70.55%;对交沙霉素、左旋氧氟较敏感;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已经大部分耐药,其中壮观霉素耐药率高,达95.9%.结论:支原体的敏感性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且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应采用实验室结果而非经验指导用药.

    作者:焦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穴对抑郁症大鼠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分别测定大鼠糖水消耗量以及行为学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下降,旷场法测定行为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组的糖水消耗量增加,行为学评分升高.结论: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可以改变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罗文舒;皮敏;于海波;杨卓欣;刁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益肾泄浊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合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12.32±3.59)mmol/L和肌酐(324.85±127.38)μ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56.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益肾泄浊合剂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BUN、Scr,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改善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儿利咽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小儿利咽颗粒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桔梗、牛蒡子、山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图中,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文湘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恶性肿瘤防治的辨证新模式

    结合临床疗效实际,在个体化综合防癌治癌框架下,对传统辨证模式用于恶性肿瘤防治时的一些弊端进行反思,同时对一些中医辨证诊治新模式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的运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发展更具临床针对性的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辨证新模式.

    作者:徐朝阳;王贤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汤剂,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14 d为1疗程,连续两疗程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症候和神经功能缺损,尤其是中医次症的改善方面差异十分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治法.

    作者:蒋方平;陈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干预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胶体铋剂合抗生素加用针刺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作胃镜复查,作疗效判定.结果:总疗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7%,对照组转阴率为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6.7%,对照组复发率为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

    作者:李咏梅;吴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方剂的配伍研究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药方荆配伍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方剂配伍的规律、方法及发展方向,对中医药临床教学与科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殷岳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亚砷酸注射液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从细胞毒作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分化及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等方向,就亚砷酸注射液抗肝癌的基础研究现状及亚砷酸注射液用于肝癌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亚砷酸注射液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黄学武;李轶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84例临床观察

    本文观察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西医治疗组7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和控制复发上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其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疮病毒性角膜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西医治疗.

    作者:龙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哮喘52例小结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52例,治愈42例,好转10例,全部有效.表明穴位注射配合涤痰固本汤治疗哮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还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阐述.

    作者: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对盐酸小檗碱片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片含量测定常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谙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比较的方式.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测定方法不同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应尽快找到更加完善的测量盐酸小檗碱的方法.以弥补现行标准的不足.

    作者:何英;蔡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对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在内的视觉电生理技术及相关进展做了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回顾本技术在中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同时,对本技术应用前景持乐观肯定信念.

    作者:肖跃群;郭争鸣;詹育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康莱特胸腔灌注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验证中药康莱特胸腔灌注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与毒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运用随机分组,单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化疗组用西药卡铂胸腔内灌注,21 d后重复第2周期,实验组中药康莱特胸腔灌注,21 d后重复第2周期.治疗结束后1月评价疗效.结果:化疗组与中药组肿瘤客观疗效、症状疗效等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整体护理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中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中药治疗癌症病人依从性好,易于护理,无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

    作者:徐慧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在中药显微鉴定中的应用

    文章阐述了植物细胞中后含物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了后含物在根、根茎及其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文德银;王柏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肾病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2个月.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9%和85.7%,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和甘油三脂明显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或P<0.01).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慧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

    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其降血压作用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心血管内分泌活性因子和调整异常的代谢、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及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见习中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高等医专学制较短,临床课的学时较少,要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生的临床思维判断力和技能操作水平,就必须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其指向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目标.临床见习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往往需要带教老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在见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并根据学生的情绪进行见习教学各个环节的调节,这对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李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针刀结合牵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6例);治疗组采用牵引、针刺、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针刺治疗,治疗2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对照组为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7.9%,对照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针刀结合牵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牵引、针刺的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尹军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