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阳;王贤文
本文观察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西医治疗组7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和控制复发上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其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疮病毒性角膜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西医治疗.
作者:龙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在内的视觉电生理技术及相关进展做了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回顾本技术在中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同时,对本技术应用前景持乐观肯定信念.
作者:肖跃群;郭争鸣;詹育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癃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前癃通胶囊和前列康胶囊,观察I-PSS评分、QOL、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癃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蔚;朱闽;周青;贺菊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片含量测定常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谙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比较的方式.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测定方法不同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应尽快找到更加完善的测量盐酸小檗碱的方法.以弥补现行标准的不足.
作者:何英;蔡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小儿利咽颗粒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桔梗、牛蒡子、山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图中,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文湘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溃疡灵片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C18柱(200 mm×4.6mm,5 μm)为色谱柱,以0.04 mol·L-1枸橼酸-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儿荼素和表儿茶素分别在0.1002~0.9018 μg(r=0.9999和0.06816~0.61344 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5%和98.47%,RSD%分别为1.15%和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雷玉萍;殷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温痹汤治疗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温痹汤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自拟温痹汤治疗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对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明显,并且对心电图、血脂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绞痛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杨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妇科5号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宫颈炎患者200例采用外用药治疗.10 d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宫颈轻度糜烂者总有效率为100%;中度为90.5%,重度为79.0%.总有效率为91.0%.单纯型糜烂疗效明显高于颗粒型和乳突型.疗效与糜烂深度和面积有关,对轻、中度糜烂及单纯型慢性宫颈炎疗效更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妇科5号粉治疗轻、中度慢性宫颈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匡继林;许永红;匡丽君;蒋谷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化学成分、质量辨别、染色体研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5方面综述了川续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川续断提供参考.
作者:钟美英;申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SOD、GSH-PX活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下降,而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SOD、GSH-PX活力、MD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林婉娟;陈东风;张少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7年所收治的236例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156例,采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微创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加牵引夹板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方法简单,骨折愈合时间快.
作者:肖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挂挑针法加姜汁熨按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风池,合谷及面三线挂挑针法加姜汁熨疗;对照组44例以传统直刺及透刺加生姜熨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38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84.4%,对照组临床痊愈28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63.2%,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挂挑针法疗法治疗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封建国;赵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喉利咽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1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2384-0.715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行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93%(n=5).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质量标准控制的依据.
作者:刘凡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穴对抑郁症大鼠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分别测定大鼠糖水消耗量以及行为学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下降,旷场法测定行为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组的糖水消耗量增加,行为学评分升高.结论: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可以改变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罗文舒;皮敏;于海波;杨卓欣;刁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采用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时照组40例仅以常规西药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柴芍百乌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左建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阐述了程丑夫教授治疗1例瘘病的具体治疗过程,分析总结了他选方用药的经验.
作者:戴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胶体铋剂合抗生素加用针刺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作胃镜复查,作疗效判定.结果:总疗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7%,对照组转阴率为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6.7%,对照组复发率为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者.
作者:李咏梅;吴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因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进行支原体培养且培养结果为阳性的1310例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对强力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1.78%:其次为美满霉素,敏感率为87.67%,克拉霉素,敏感率为70.55%;对交沙霉素、左旋氧氟较敏感;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已经大部分耐药,其中壮观霉素耐药率高,达95.9%.结论:支原体的敏感性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且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应采用实验室结果而非经验指导用药.
作者:焦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甲组26例单纯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乙组3例局部痛点注射加针刀治疗,丙组34例局部痛点注射、针刀治疗并配合内服中药综合治疗.结果:疼痛评分丙组治疗后差值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价有效率甲组为42.31%,已组为66.33%,丙组为94.11%,3组有效率比较,P<0.01,丙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多种手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病,疗效可靠而稳定,副作用小.
作者:刘金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麦芎芍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口服参麦芎芍汤加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基础治疗,2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芎芍汤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具有明显降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作用.
作者:张都全;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