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兰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前往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12%、护理满意度94%,同期对照组出血发生率28%、护理满意度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产后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洪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7%(36/38)、71.7% (27/38),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微创并骨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B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组临床效果更优于B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彭建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开喉剑气雾剂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4例10个月~3岁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喷雾口腔,疗程3~5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开喉剑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张晓娟;张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我们科主要收治对象是药物中毒的患者,所以了解药物中毒尤其是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要点,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护理的体会.百草枯(paraquat),俗称灭草剂,为联吡啶类化合物,白色粉末,不易挥发,易溶于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醇.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它除草效果极佳.又因该药接触泥土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无残留,因其高效环保而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但该类药物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随着世界农业的发展,百草枯作为节力方便的新兴的除草用品,它的应用也随之增加.但伴随而来的百草枯中毒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大多数是由于误服或自杀口服引起中毒,也可经皮肤和呼吸吸收中毒而致死且致死量很小,有报道[1]称人口服百草枯致死量为30~ 40 mg/kg,根据卫生部统计,全国死亡率高的疾病中,中毒位居第五位,而百草枯中毒占农药中毒死亡率首位.所以百草枯自1962年应用来,以其高死亡率[2]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作者:宋蒙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改善微循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简单随机将2015.02~ 2016.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9例.给予所有患者重症胰腺炎一系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添加改善微循环疗法--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根据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LT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数据进行对比,并统计患者的死亡率、转手术治疗率、内科治愈率.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LT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内科治愈率分别为5.13%、94.8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改善微循环的应用价值高.
作者:邓敏;董家科;陈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1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百色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21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21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检出支原体阳性的有87例,感染率为40.28%.支原体阳性的87例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感染62例(71.26%)、人型支原体感染10例(11.49%)、同时感染的患者15例(17.24%).(2)药敏结果提示,解脲脲原体对罗红霉素等耐药率高、对于强力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度高;人型支原体对于常用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于美满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强力霉素等敏感度高.结论:支原体感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感染类型进行检验,并开展药敏试验,对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莫瑞琴;梁瑞;王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加味温经汤方应用在肾虚型免疫性不孕不育中的血清免疫抗体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治疗的92例肾虚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治疗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温经汤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温经汤方治疗肾虚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受孕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作者:王香辉;李国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30例,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改善情况.结果:2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魏银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6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桂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70例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门诊胃镜室行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14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70例患者,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右输尿管结石并存的急性阑尾炎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2001年到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与右输尿管结石并存的急性阑尾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8例患者当中其全部存在着右下腹疼痛以及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右腰部疼痛乃至于出现肛门坠胀感,其中有8例出现了发烧症状,并且经过身体检查发现4例存在着腹肌紧张,触诊发现右下腹存在压痛感.本组18例患者采用泌尿系统B超检查进行诊断其均为右输尿管结石,因此采取了抗菌消炎与止痛的治疗方式或者采取了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在经过治疗后腹部疼痛并没有因此而缓解,因此怀疑其可能为阑尾炎,经过普外科会诊确认其阑尾炎病情,转入普外进行手术,术后腹痛缓解在手术创口愈合后出院.结论:阑尾炎和右输尿管结石可能会同时出现,因此医生在临床上应当考虑阑尾炎和右输尿管结石解释并存的可能性,并且对其增加认识从而减少漏诊.
作者:王联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临床上关于降脂药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合理用药策略进行分析.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开出的800张降血脂处方,对处方中降脂药的药理特征、使用剂量、常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等)、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以及选择性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是门诊中为常用的三种降脂药.本院在这三类药物的使用上较为合理,大多是根据患者病情与症状给予了合理应用,其中49例(6.1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消化道反应(16例,36.25%)、血小板减少(18例,36.73%)、肝脏损伤(6例,12.25%)、多尿(9例,18.37%),这些不良反应均在停药、调整用量或换用其他药物后消失.各降脂药的药物利用指数均等于1,所以临床用药比较合理.结论:虽然当前降脂药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合理,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过敏史、禁忌症等资料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确保药物可以更加合理地得到应用.
作者:王丽玲;车燕丽;马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临床状况、护理有效性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后患者临床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运用中医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护理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为痔疮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痔疮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为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67%,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1.67%,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患有痔疮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中医对其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耿佶;邱允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灌肠患者行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6例灌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灌肠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改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肠道准备质量以及清洁灌肠所需次数.结果:实验组灌肠所需次数、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肠道准备质量良好为56例(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2.41%),P<0.05].结论:对灌肠患者行改良灌肠法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灌肠次数、黏膜的损伤程度.
作者:陈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监视在妇产常规手术取环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常规手术取环困难患者32例,应用B超监视下实施取环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的在B超监视引导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取环手术,手术完成后,发现造成取不困难的原因中金属环患者多为不同程度嵌顿,共有17例,其余患者宫颈管粘连和断环残环的患者各3例,单环与T型环6例患者均为位置异常,而母体乐(芙蓉环)的3例患者均为尾丝退入宫腔或者过短造成.结论:针对常规手术取环困难患者,应用B超监视完成取环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165例急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第二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第三组为治疗组,采用和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波治疗.结果:第一对照组有效率为86.00%,第二对照组为87.50%,第三组治疗组高达95.52%,显著优于第一、第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雷明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保守及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卫生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受的阑尾炎患者80例,其中10例患者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而后予以中西医治疗,另外70例患者均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而后予以手术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予以中西医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后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2.3±3.2)d.结论:不用类型阑尾炎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陆春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给予口服药物,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结果:本组108例患者,经口服给药治疗,痊愈46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4.44%(102/108),其中<60岁、无原发疾病患者所占比重高于≥60岁、有原发疾病患者,差异显著;给药后出现了8例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药物吸收效果受患者年龄、原发疾病等影响,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践中应积极深入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作者:李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