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干预

赵芳

关键词:手术室, 术中压疮, 护理干预
摘要: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在日常手术中仍然居高不下,这即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也为使得医疗资源增长,所以笔者就手术室压疮形成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干预建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尿毒症营养支持疗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营养支持疗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05月至2016年07月间该院收治的尿毒症老年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营养支持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0.91% VS 75.7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9.09% VS 24.24%,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老年患者,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希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378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实验组190例术前预置双J管,对照组188例上前未预置双J管,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软镜鞘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0.4%;实验组输尿管扩张术使用率0.5%,对照组为3.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2.7%;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99.5%,对照组96.8%,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软镜鞘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且减少了输尿管扩张术使用频率,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采用.

    作者:赵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螺旋CT在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30日的30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患者,包括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等.30例患者全部采用西门子Emotion16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常规颅脑CT平扫,层距和层厚为4.8毫米,由三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必要时进行多平面重建,通过重建图像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程度.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有1例出现脑穿通畸形,1例出现巨脑回,1例出现半球间蛛网膜囊肿,3例出现结节性硬化,2例出现脑灰质异位,5例合并胼胝体脂肪瘤,10例出现纵裂池靠近第三脑室,18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和两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有14例出现枕角扩大,有10例出现双侧侧脑室额角狭小的状况.结论:螺旋CT在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严重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患者有典型的CT表象,确诊率高,能够直接显示部位和程度,直观易懂,有利于临床诊断.

    作者:邱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刍议工会在疾控中心妇女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以疾控中心妇女工作的合法权益为切入点,论述工会在疾控中心妇女工作当中的作用.

    作者:李建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77.8±6.5) mmHg、收缩压(120.2±8.9) 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87.9±8.9) mmHg、(133.4±10.3) mmHg,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10.0%,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28.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比较,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胜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PDCA原理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护生带教质量

    目的:应用PDCA循环原理,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护生带教质量.方法:利用PDCA循环4个阶段对教与学质与量进行监控.结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肿瘤专科知识培养,学到了人文关怀,体会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结论:通过PDCA循环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追踪,不断纠正偏差,做到质量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病理学教学在医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联系临床和基础医疗的桥梁,其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学生的医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必须加强对病理学教学的重视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综合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刘起胜;黄旭;吴亚娜;杨艳;曹寅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均为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均为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血糖、血压达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7.4%,P<0.05).结论:临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理想,提高血糖、血压达标率的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4例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早期监测和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提示,研究所选取的24例患者治愈23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效果达到预期.结论:对创伤骨折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患者实施早期监测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晓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实验前后心率、呼吸率两方面的指标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护理实验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明显较好,痊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痊愈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金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电针胆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90例

    足内翻是中风痉挛期的常会出现的症状.针刺治疗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笔者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随机将90例中风痉挛期足内翻患者分为电针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刺针下肢胆经穴位结合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下肢穴位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两组皆有矫正足内翻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针刺下肢胆经穴位配合电针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鑫;焦军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的两种色谱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法(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和IC法(离子色谱法)对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仅同时测定了果糖和葡萄糖两种糖类成份,而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果糖、葡萄糖、蔗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6种糖分.结论:与HPLC-ELSD法相比,IC法更适合用于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类成分检测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鑫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BO血型初筛错误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ABO血性初筛错误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比较初筛血型和实验室检测血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血型初筛错误率为0.19%,2016年初筛错误率与2012、2013、2014、2015年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初筛错误血型中占比例较多的为:22例A型误定成B型,占17.74%,16例B型误定成O型,占12.90%,15例AB型误定成A型,占12.10%;初筛错误例数由大至小依次为流动献血车、组织单位采血、固定献血车及站内体采科.结论:采血工作人员需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努力提高操作技能,方可有效的减低ABO血型初筛错误发生率.

    作者:莫黎;唐芸芸;李跟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80例肺结核患者为实验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X线、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许.结果:在空洞、支气管播散、卫星病灶、淋巴肿大、胸膜增厚以及胸腔积液个数检查方面,CT检查明显多于X线,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X线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占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评价预防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防范化疗患者出现静脉炎的价值.方法:研究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于该院接受化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56例患者分组观察:28例常规组用药期间行一般护理,28例治疗组用药期间则行预防性护理,对两组内静脉炎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28例常规组内有6例(21.43%)静脉炎患者,28例治疗组中有1例(3.57%,P<0.05).结论:当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时,为防止出现药物外渗情况出现,从而导致静脉炎形成,需于用药期间给予患者配合落实预防性护理,以进一步提升其用药环节的安全性.

    作者:徐小丽;龚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该院接诊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霉唑阴道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随访半年复发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随访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采取氟康唑与克霉唑阴道栓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减少复发,值得借鉴.

    作者:冯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诊治难治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难治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小肠出血患者24例,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其中开机腹组患者14例,腹腔镜组患者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中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等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在难治型消化道出血的精确定位诊断和手术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微小病灶的消化道出血仍有不足.

    作者:任唯杰;杨明雷;尹维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气雾剂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气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9月至次年9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70例患儿,按治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仅使用布地奈德的半数惠儿归入对照组,加用孟鲁司特钠的半数患儿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在疗效上研究组(97.14%)高于对照组(77.14%),在肺功能改善状况上则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以有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作者:刘志峰;申雅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腹超声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经腹超声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于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5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置胎盘的患者,对其接受经腹超声及经会阴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经腹超声检查检出前置胎盘42例,漏诊8例,误诊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79.25% (42/53);经腹与经会阴联合检查检出前置胎盘51例,漏诊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6.23%(51/53).结论:与单纯经腹超声检查比较,联合应用经腹、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准确率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前置胎盘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胃炎应用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20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口服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P <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概率均较低,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相比而言,雷尼替丁应用于,急性胃炎中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