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波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相比较对照组患者76.1%,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评分并无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淑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入路方式,B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方式.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度改变、术后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较B组明显更低,术后48小时内和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B组也明显更低,两组患者在Cobb角术后恢复情况上并无明显差异.结论:肌间隙入路经肌间隙分离进入,可直接定位上关节突,便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恢复椎体高度效果好,椎旁肌剥离而致使的肌肉疼痛感明显更低,术中损伤减少,术后康复更快.
作者:徐相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科三阶梯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其合理应用及科学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对某院肿瘤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主要癌痛药物DDDs及消耗金额进行统计排序,对各种癌痛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掌握医院癌痛药物的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颇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2例、51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为84.31% (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晓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住院病房药房药品记录资料,其中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为常规管理办法实施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将药房制度化、信息化以及科学管理系统引入到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中,比较两个阶段的药品破损变质率、药品过期率、账物相符率以及药品报废情况.结果:相较于常规管理办法实施阶段,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后的药品破损率、过期率、报废费用均更低,账物相符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蕾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制药行业大的特点是强调药品生产流程的合规性和药品的质量控制.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智能制造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会越加广泛和深入,中国的制药行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作者:江晓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阐述了卫生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结合卫生检验工作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疾病控制工作中卫生检验环节的方法:一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卫生检验实验室建设,三是严格执行卫生检验标准.
作者:李玉京;王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Gartland-Werley评分及VAS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挠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设计并应用精神科风险警示标识,降低护理风险.方法:针对精神科常见风险类型,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即时贴和长方形无帆布分别在诊断牌和病号服左侧口袋上制作警示标识.各班护理人员均可通过标识了解该病人的风险类型,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病房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风险警示标识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赵婧婧;王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该常见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及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预防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92例病例和8名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前后对比研究,对比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取相应管理及预防措施后,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明显提升(P<0.05),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得以明显提升(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及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议推广至临床.
作者:马勤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有较正确的认知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预防肺结核病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肺结核病的有关知识.结论: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学校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形成对结核病正确的认知态度和疾病预防行为,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的防治.
作者:董玉芬;王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98例,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配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包含49例患者.研究分析两种患者的心理状况,此后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心理护理措施.利用SAS以及SD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并对比分析评分结果.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前SAS以及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参考组病人(P<0.05).结论:在研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余小卉;梁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选择实施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计发生1例护理差错,1例护理纠纷,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共计发生4例护理差错,3例护理纠纷,护理满意度为87%;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分析总结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实施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实施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高龄嵌顿性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高龄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98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手术;治疗组采取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就两组患者治疗性指标、康复性指标和嵌顿性腹股沟疝预后转归率、手术不良康复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嵌顿性腹股沟疝预后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不良康复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性指标、康复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嵌顿性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加速术后康复,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剖析抗菌药物干预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该院接诊的呼吸内科患者12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A组同时加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用药时间为(10.0±0.26)d、住院时间为(10.1±3.48)d,均明显比B组的(15.3±1.74)d、(17.2±4.26)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比B组的18.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向呼吸内科患者提供抗菌药物干预服务,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减轻药物副作用.
作者:陈旭丹;冉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实验1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IS、孟鲁司特)和实验2组(强的松片),每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 >0.05.组间其余实验指标对比,实验1组均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取BI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优选方案.
作者:杨吉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据调查,国内基层医院的药事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药事管理的制度不够全面等,严重影响了药事管理的整体质量.随着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药房工作的管理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且只有不断改善、优化医院药房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的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现作如下阐述.
作者:景照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4.6%,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5.3%,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ALT与HBeAg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娟;朱炳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小切口术式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差异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活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 (P <0.05).结论:小切口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袁祥;张玉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