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婷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524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组织病理学与阴道镜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检查资料。结果:阴道镜检查敏感度是76.2%,特异度是90.6%,漏诊率是19.0%,误诊率是10.2%,阳性预测率是55.2%,阴性预测率是96.6%;总完全符合率是23.8%。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应用阴道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筛查率,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畅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统一着装病号服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对该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发放调查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总结。结果:本组患者191例,穿病号服依从性,非常愿意69例,基本愿意60例,不愿意和迫不得已62例。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基于酶循环放大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Raman 信号分子放大技术对凝血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 DNA 循环信号放大分子的生物传感器,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 DNA 循环放大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结论:这一技术的合成相对容易,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良好,在蛋白质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昌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 LA 分为两组:伴 LA 为(LA +组,31例),不伴 LA 为(LA -组,5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LA +组的≥2个梗死灶率显著高于 LA -组(38.71%vs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死亡率与 LA -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 LA +组再发脑卒中率显著高于 LA -组(38.71%vs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LA +组的 CCS 评分显著高于 LA -组,而 MMSE 及 BI 评分显著低于 LA +组(P <0.05)。结论:脑梗死合并 LA 时将增加复发风险,且将明显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张瑞燕;杜远生;闫喜格;路峰;华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联合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该社区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注射患者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抗生素(头孢噻肟)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注射患者的过敏程度。结果:两组注射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过敏程度为1.5~2.5级;对照组患者为0.5~1级,两组注射患者的治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应重视联合用药造成的危害,同时对联合用药进行控制,降低对人体各器官造成损害,充分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引发 AL 产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 AL 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式分析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呼吸道42例(48.84%),胃肠道19例(22.09%),口腔17例(19.77%),泌尿道8例(9.30%)(P <0.05);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也越大;外周血粒细胞数量越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越低;革兰氏阴性菌是引发 AL 患者产生感染事件的主要病原菌。结论:全面分析 AL 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能够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及高血压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 LAD、IVST、LVPWT、LVEDd、LVEF。结果:对照组 LAD 为(36.23±4.83)mm,观察组 LAD 为(30.87±4.04)mm,两组有差异(P <0.05);对照组 IVST 为(9.14±1.28)mm,观察组 IVST 为(11.23±1.54)mm,两组有差异(P <0.05)。两组在 LVPWT、LVEDd、LVEF 方面无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左心房扩大,室间隔增厚,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林国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接收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当中,随机择取68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68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4例。实验组行疼痛控制护理,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骨折创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骨折的愈合时间(13.25±2.48)w,明显短于对照组(18.17±3.79)w。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疼痛控制护理合理用于创伤性骨折中,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促使其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骨折创口的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静;边亚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展开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社区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治疗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同期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作对照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常规管理方案,对2组入选患者血压值、脑卒中症状发生几率等指标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经完成救护工作,治疗组入选患者收缩压值(119.65±8.77)mmHg,舒张压值(79.88±4.66)mmHg,对照组分别是(137.23±10.97)mmHg 和(94.11±6.56)mmHg。且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并发脑卒中,对照组中有38例,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推行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还能够避免脑卒中症状的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潘于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透析剂量相似,每周行2~3次透析,4 h /次,透析时间超过2年。所有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灌流2~3 h 后采用血液透析1~2 h,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2~3次/w,4 h /次,血流量200~250 ml /min,透析器相同。联合治疗1次/w,连续治疗8 w。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为77.78%,食欲减退缓解率73.33%,睡眠障碍总缓解率64.52%,骨痛总缓解率72%,不安腿综合征78.57%,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甲状旁腺素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能显著减少患者血中的毒素,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联合治疗费用较高,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很难长期维持。另外症状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可完全逆转症状,还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
作者:石慧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肾病综合征(NS)复发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给予该院收治的8例 NS 复发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 ALB 水平有了明显升高,而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有了显著降低(P <0.05),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100%。结论:给予 NS复发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其再复发率,效果显著。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血清学检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38例为观察组,选取体检健康者共38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 Scr、mALB、BUN 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分析检验意义。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测定后,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可将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作为确诊重要指标,能有效提升患者病症确诊效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工伤职业康复早期介入效果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分为 A、B 两组进行职业康复,进行康复前后,功能性能力评估比较;就业意愿评估比较;视觉类比标度疼痛评分比较。结果: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早期介入职业康复,能有利于提高职业能力、就业意愿,在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的同时,可为国家大量减少医疗开支,为企业解决经济及劳动力的负担。
作者:刘磊;丛德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的临床中医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的96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西医治疗和中医辅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9.6%,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5.8%。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小儿肺炎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优秀,采取西医和中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高丹;王佳;黄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75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痊愈52例,好转20例,3例未愈,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34.9±10.5)d;37例一个月内恢复行走,25例三个月内恢复行走,13例三个月后恢复行走;48例感觉障碍消失,27例感觉障碍好转;50例膀胱、直肠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消失,25例好转;随访2年,均未复发。结论:MRI 检查是急性脊髓炎患者初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利利;代文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王安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报告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2例。方法: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更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锡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3例,有效11例,显效2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11例,有效14例,显效9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67.6%),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以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20.6%),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普贵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该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者,运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修补术,观察组选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上存在差异,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借助无张力疝修补术来治疗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医学的一项进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叶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艾滋病患者家属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家属共63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的疾病防护知识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指导。结果:63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中,有4名在研究开始前通过检查显示为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在风险管理结束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期13~25个月,没有家属受到艾滋病的病毒感染。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降低艾滋病患者家属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思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