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

沈燕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16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82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血栓、下肢静脉炎发生率和静脉壁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预见性护理方法可以获得良好护理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9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表现出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在手术后,对患者开展一般护理、伤口护理干预以及并发症护理干预等。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例患者因为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盆腔粘连以及出血过多情况,终转为实施开腹手术,其余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的现象。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 h;平均出血量为(135.9±2.5)ml;诸多在手术后的6~7 d 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院外随访,患者的腹壁伤口全部有效愈合,患者的月经显示正常。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临床开展护理干预,可以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绣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50例接受体检的人员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设定360例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我院常规的体检方法,而观察组人员则分别在体检前后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个小组接受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可以提高体检人员依从性,可见,健康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沟通技巧能优化体检程序。

    作者:潘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提高排痰效果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有关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成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符合的文献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比单纯雾化吸入可增加每日排痰量,缩短体温恢复天数和患者住院天数。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较好。

    作者:卓莉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36±0.56)mmol /L,进餐2 h 后血糖平均下降(4.93±1.76)mmol /L,相对于对照组指标下程度显著(P <0.05);实验组复发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 <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对防止或降低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梅;董建丽;王大巍;王曙霞;陈春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和肿瘤细胞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肿瘤病人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依据。1血小板促进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后,可以迅速的激活血小板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代谢产物,如组织因子(TF)、凝血酶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等可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使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包裹在微血管中,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癌栓,以利于肿瘤发生转移[1]。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释放的一中超微性囊泡。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可以来自多种细胞,但血小板来源的占多数,它占了循环血液中细胞微粒的70%~90%[2]。PMP 不仅能促进癌栓的形成,而且还能诱导血管的再生,参与癌症的转移。研究也发现 PMP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活化的血小板在释放血小板微粒的同时还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生长因子都具有促有丝分裂原性,促进细胞的增生,并诱导血管的生成。TGFβ除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外,还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活化的血小板会释放 MMPs、5-羟色胺(5-HT)、HT 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便于循环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基底膜,发生侵袭和转移。

    作者:沈宜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产替罗非班在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 PCI 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诊断为非 ST 段抬高型 ACS 的患者,男90例,女3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 PCI 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并持续时间达到72 h,经过30 d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情况,术后的出血情况以及 TIMI 血流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 ACS 血运在重建的发生率方面要高于观察组(P >0.05);在术后 TIM Ⅲ级的比例方面,对照组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90%,P <0.05),在血小板的减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 ACS 患者的急诊 PCI 手术之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微循情况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心肌坏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能够对患者24 h 及30 d 的病死率进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杨菲;韩克跃;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导致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预防手术感染。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5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根据统计,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收治病例的0.71%,在11感染者中,骨科无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为7例,1至2小时间的为3例,1小时以内的1例。并且与是否接台手术、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标准与检查监督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利素文;区晓芬;梁伟玲;陈景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

    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验结果差异性。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90例血常规检验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对两组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患儿的 CV 值平均是(79.61±4.51),对照组是(95.33±6.13),结果对比表明静脉血检验的稳定性更高一些,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患儿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应该采集静脉血检测,这样的检测准确度比较高,临床中我们推介使用静脉血样本采集的方式来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汉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斯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评分,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为期8 w 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在抑郁量表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潘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行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者设为对照组,行运动疗法加腹针针刺治疗者设为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后,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评分法),然后行组间及组内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9.12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接近(t =1.025、1.067、0.856、0.954,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均得到明显改善(F =15.347、6.316、16.389、12.346,P <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均有所缓解(F =8.756、6.004、7.258、5.317,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t =5.319、6.315、4.167,P <0.05),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肌力接近(t =1.215,P >0.05)。结论: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是急性期肩周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考虑推广应用。

    作者:彭继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后,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护理。结果:在干预护理之后,实验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射血的得分以及 HAMA 得分和常规组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静;吴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天麻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9%;实验组患者睡眠障碍率19.2%、情绪异常率11.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率7.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疗效

    目的:探讨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治疗,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兰树伟;王树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措施和效果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60位病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诊治,实验组使用甲氰咪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的诊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医治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而减少复发率,应对其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纳入膝部骨性关节炎共52例,给予全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随机分组。26例入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其余26例入实验组,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满意度更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全面护理在膝部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有很大运用价值,宜推广。

    作者:尹承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及管理

    在基层医院发展过程中,麻醉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前,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麻醉药物管理不全面、麻醉医生综合素质偏低、麻醉科规章制度不完善等,为了提高麻醉科管理的质量,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基层医院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接受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97%、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方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冲洗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冲洗疗法在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74例,按照抛硬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进行外耳道冲洗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派瑞松,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治疗上,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冲洗疗法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冯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子宫移植供体子宫切取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1例机器人辅助下子宫移植供体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 在器官移植领域,子宫移植一直是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2000年,沙特进行了人类首次子宫移植手术[1],2011年土耳其完成了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次成功的人类子宫移植手术[2],2012~2014年,瑞典先后共完成了9次子宫移植[3]目前,子宫移植手术均采用开腹手术切取供体子宫[1~3]。我院2015年11月20日进行了国内首例亲体子宫移植手术,成功地将一位母亲的子宫成功移植入女儿体内。

    作者:郝亮;张红菊;王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