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方明珠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 rt-PA静脉溶栓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97%、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66.7%,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儿是6.7%,差异性不显著(P >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刘加荣;何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选择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7~12月期间儿科所收治患儿共12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7~9月为对照阶段,共纳入患者709例,以2015年10~12月为实验阶段,共纳入患者542例。对照阶段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实验阶段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案。对比观察对照阶段、实验阶段儿科科室护理差错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阶段中,儿科科室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85%(10/542),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1.11%(6/5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理念及相关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件、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确切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史彩霞;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新生儿 PICC 置管后的护理的探讨

    目的:分析新生儿 PICC 置管后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 PICC 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综合护理后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未出现死亡案例,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对 PICC 置管新生儿施以有效护理方式,能减少患儿各类置管问题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行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者设为对照组,行运动疗法加腹针针刺治疗者设为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后,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评分法),然后行组间及组内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9.12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接近(t =1.025、1.067、0.856、0.954,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均得到明显改善(F =15.347、6.316、16.389、12.346,P <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三角肌肌力、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均有所缓解(F =8.756、6.004、7.258、5.317,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t =5.319、6.315、4.167,P <0.05),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肌力接近(t =1.215,P >0.05)。结论: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是急性期肩周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考虑推广应用。

    作者:彭继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学干预对合理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和研究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50例患者,整个过程未实施药学干预,将其纳入对照组。并选择该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50例患者,整个过程实施药学干预,将其纳入观察组,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观察两组喹诺酮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耐药性情况以及各科室医生对药物使用原则方面的知晓情况。结果:对照组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比例36%、耐药性比例47.3%;观察组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比例7.3%、耐药性比例0.7%。对照组医生对药物使用原则方面的知晓率(72%)低于观察组(96%)(P <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晋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根尖周囊肿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根尖周囊肿的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误治根尖周囊肿病例。结果:根尖周囊肿误诊误治现象严重。结论:临床医生对根尖周囊肿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诊治知识及临床进展情况不十分了解。

    作者:徐流亮;徐笑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术切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在通风石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联合组采取手术切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常规组(70.8%,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常规组(P <0.05)。结论:对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采取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王育林;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在临床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采用 Fugl -Meyer 评定法(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 FMA、MBI 评分变化情况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 FMA、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天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门诊妇科阴道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6月门诊收治的妇科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干预路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持续干预2周,随访6个月,将两组患者6个月内阴道炎复发率、健康行为依从性等指标作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内,干预组(4.0%)阴道炎复发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20.0%,P <0.05);干预组(94.0%)的健康行为依从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4.0%,P <0.05)。结论:对门诊阴道炎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依从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借鉴和尝试。

    作者:张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科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此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4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2组肿瘤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83.5%,实验组肿瘤患者自觉服药情况为90.0%。目标达成率为98.5%;进步率为5.43%。结论:在肿瘤科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可以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玲;徐玉梅;敬丽娟;何霞;邓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实施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且同意后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祝和对照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以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66%,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22%,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利于缓解医患之间尖锐的矛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N端脑钠肽前体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N 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NT -proBNP 和循环酶法测定 Hcy 水平,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NT -proBNP 及 Hcy 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 NT -proBNP 及 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且 NT -proBNP 及 Hcy 水平也与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患者经治疗后,血清 NT -proBNP 及 Hcy 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测其血清 NT -proBNP 和 Hcy 水平的高低,可帮助患者评估心衰的的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达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38例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者4例,对照组18例。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4.6±2.4)d,对照组(22.3±5.6)d。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利用预见性护理法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可预防并发症,促进其病情的痊愈。

    作者:朱珍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口腔临床诊疗中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复诊率,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本地的两家公立医院和两家私立医院的40名口腔科医生是否采用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口腔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医院口腔科的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私立医院。结论:掌握四手操作诊疗护理技术是每一位口腔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的专业性技能,调节好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的位置,熟练传递医疗器械,时刻保持医疗区域的清洁卫生,才能够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感、复诊率、依从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作者:张兆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种的护理情况进行了解,找到佳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恢复情况稍微超过对比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动态血糖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分为 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各61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GDM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低血糖值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GDM组的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及持续低血糖时间比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结论: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动态血糖变化存在差异,为了掌握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利用了 CGMS 技术监测,并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静馥;史志萍;徐勤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06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106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分析,探讨院前死亡疾病分类、病因及救治效果。方法:分析博山区中医院急诊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急救出车接诊的106例院前死亡病例救治情况。结果:院前死亡病人内科疾病70例,外伤性疾病30例。意外伤害6例。救治复苏成功6例,复苏失败100例。结论:院前死亡病人病因以内科疾病居多,病人多数接诊超过10分钟,院前救治复苏成功率低。早发现,早呼救,早期开始规范化救治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秦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 超检查对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影响

    目的:分析 B 超对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42例孕妇进行追踪调查,探讨 B 超在胎儿畸形检测中的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342例孕妇中,13例孕妇胎儿伴有可疑畸形,检出率为3.80%。1例畸形胎儿被漏诊,漏诊率为0.29%。结论:B 超检查在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中,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重复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于四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病情观察要点

    巡视病房是临床各班次护士的工作之一,在分级护理中对巡视病房的间隔时间有明确的要求[1],在科教书对临床专科陈述内容很少,神经外科是以治疗颅内、脊髓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目前神经外科患者及家属对神经外科疾病的了解,并不如妇科、儿科及普通外科那样普及。针对突发的脑血管意外、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快、大多意识障碍、神志昏迷等特点,护理风险明显增加,如何提高护士为患者安全护理服务,对于在巡视病房时观察什么内容、怎么观察和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应用其知识技能、理论进行处理,降低患者费用减少并发症,减少医患纠纷,达到双赢的目的意义重大。

    作者:谢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 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之间来该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组);选择100例通气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 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 CA199与 CEA 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A199与 CEA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 <0.05)。结论:联合血清 C 反应蛋白、CA199与 CEA 指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纽景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