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洋
胎盘一般都是附养在子宫的底部、前壁、侧壁或子宫后壁的,但是如果孕28 w 后胎盘附养在子宫的下段,胎盘的位置比胎儿的面部还低者,即为前置胎盘。在怀孕晚期时发生前置胎盘也是产生出血现象的普遍的原因。而如发生前置胎盘现象若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那么将会对母体与胎儿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对胎儿而言,前置胎盘严重者将会发生早产。本文即以前置胎盘为主要内容,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护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朝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应用血脂检测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5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分别设置为急性组和慢性组,选取同时期内15例到本院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并设置为对照组。通过血脂检测,对三组对象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慢性组和对照组,急性组血液中的 TC、TG、LDL -C 含量较低,HDL -C 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 <0.05)。相较于对照组,慢性组血液中的 TC、TG、LDL -C 含量较低,HDL -C 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疑似阑尾炎患者,通过血脂检测方式进行鉴别诊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急慢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于秋红;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基本的外科手术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严格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这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可能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有无参观人员等护理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科学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曹广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在通风石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联合组采取手术切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常规组(70.8%,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常规组(P <0.05)。结论:对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采取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王育林;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50名消化内科患者。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优质化护理。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6.8%,其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十分明显的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消化内科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推动患者的恢复,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所有针灸推拿取穴中揣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来看,在揣穴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解剖辅助揣穴技能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从实践中来看,以肌肉骨骼系统和周围神经血管触摸穴及腧穴提标定位为基准,指导学生去研究穴位下相应的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解剖描述,此外,我们还以此为基准提出了穴位触摸规范化的构想。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种的护理情况进行了解,找到佳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恢复情况稍微超过对比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脾胃虚弱型胃溃疡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该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经中医辨证诊断是脾胃虚弱型胃溃疡患者66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3例,每组均施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要高,可达93.9%,组间数据经比较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溃疡,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飞鹏;李睿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强化胰岛素用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105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的时间、白细胞的异常天数、持续发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降低炎症介质(CRP)的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脓毒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中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χ2=4.771,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B 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955.3±101.3)%、(33.6±3.8)pg/ml,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B 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783.4±89.7)%、(37.2±4.2)pg/ml,两组患者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 B 型脑钠肽水平比较(T左室射血分数=8.035,TB型脑钠肽=3.963,P <0.05)。结论: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近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杭州地区脂肪性肝病(FLD)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杭州地区医院门诊检查证实为脂肪性肝病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年龄越大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脂肪性肝病、高甘油三脂、高总胆固醇、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例数比较多,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复杂,危险因素比较多,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控制患者体重,保证各项指标正常,进而达到预防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风湿寒热痹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2例(80.00%),有效为2例(8.00%),无效为1例(4.00%),总有效率为24例(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0例(40.00%),有效为5例(20.00%),无效为10例(40.00%),总有效率为15例(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气促、发热、X 线阴影、肺部湿罗音)减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作用迅速,可有效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海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低领小弧形切口与传统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治疗和传统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与对照组患者的32.56%相比,明显偏少(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低领小弧形切口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修超;杨东兴;王炳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症(CAS)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该院52例早期 CAS 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收治52例无显著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TCD 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甲组 TPV、PTI -1与 PTI -2在 LMCA、RMCA 与 BA 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TCD 技术可检测出早期 CAS 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对早期诊断 CAS 病症,意义重大。
作者:伊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该院48例老年期焦虑症患者(观察组)纳入研究,另取同期48例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 HAMD 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明显低于对照组(93.75%,P <0.05)。结论: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在治疗效果方面老年期不如非老年期。
作者:刘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导致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预防手术感染。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5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根据统计,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收治病例的0.71%,在11感染者中,骨科无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为7例,1至2小时间的为3例,1小时以内的1例。并且与是否接台手术、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标准与检查监督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23072份该院住院病人术前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结果:英科新创 HIV 试剂检测显示,部分标本第一次检测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而第二次进行双孔复检结果呈阴性,这些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的孔位和其他试剂检测具有不同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酶标板 A 孔,在滤纸上拍干酶标板后,对出现阳性(或者弱阳性)反应的孔位进行观察,可以看见1至多条划痕,由此可见,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在抗 HIV 检测中,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与酶标板板型不合,ELISA 易出现假阳性,为了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应正确测量板高、孔直径、孔深以及孔形等数据,并将其输入到仪器中,使仪器与设备匹配。
作者:贺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胶囊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 DR 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31例48眼)加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对照组(31例44眼)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与对照组的84.09%(37/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均显著改善(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皮疹、头痛及 ALT 升高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治疗 DR 眼底出血可获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相当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手术的要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名患者均手术成功,结石清除率达到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可拔出双 J 管,6个月后随访40名患者 B 超以及 VIP 检查证实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恢复快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绪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