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目的:探讨肠内喂养早产儿钙和维生素 AD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肠内喂养物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肠内喂养钙,实验组肠内喂养维生素 A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结果:实验组 Ca2+以及N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 K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3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17.5%)(P <0.05)。结论:早产儿肠内喂养维生素 AD 效果理想,能够维持患儿营养,促进机体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以随机选取的苏州市公众为调查对象,了解苏州市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倡导无偿献血、关爱健康、拯救生命的全民意识,为社会卫生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郝利娜;丁荣敏;陈静;陈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作者:赵社海;王春光;龙枚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有关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成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符合的文献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比单纯雾化吸入可增加每日排痰量,缩短体温恢复天数和患者住院天数。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较好。
作者:卓莉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症(CAS)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该院52例早期 CAS 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收治52例无显著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TCD 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甲组 TPV、PTI -1与 PTI -2在 LMCA、RMCA 与 BA 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TCD 技术可检测出早期 CAS 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对早期诊断 CAS 病症,意义重大。
作者:伊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资料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SDS、SF -36、SAS 以及 ADL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芯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实施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且同意后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祝和对照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以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66%,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22%,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利于缓解医患之间尖锐的矛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处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0例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问卷方式,对其人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深入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大多数患者认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护士的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记录不认真、对护理的满意度不高。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较多,护士要根据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和处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陶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院产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阴道后穹窿填塞纱布治疗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做如下报道:1临床数据 我院产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计总分娩人数为1570人,因各种因数导致剖宫产分娩的人数为518例,平均剖宫产率33%,其中有12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宫缩乏力性出血,8例发生在剖宫产手术中,4例发生在术后6 h 内。其中12例大出血患者,年龄21~39岁,孕周37~42 w,有3次以上流产史3例,经产妇4例,初产妇8例,瘢痕子宫2例。其中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珍贵儿、臀位妊娠、头盆不称、巨大儿、羊水过少、双胎妊娠、脐带缠绕、前置胎盘、头位难产、子痫前期(重度)等,其中一例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所有病例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和新式剖宫产术式。新生儿体重在2000~4300 g 之间。胎盘娩出后立即发生大出血,子宫柔软,呈“软袋”状改变。本组12例患者在阴道后穹隆填塞纱布前,均采用按摩子宫、静脉应用及宫体注射缩宫素,可吸收线“8”字缝扎胎盘附着子宫处,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等综合治疗措施后;可以按常规新式剖宫术式快速完成手术。
作者:姚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与氧气雾化联合用于小儿喘息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62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则予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与氧气雾化联合治疗,对2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将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与氧气雾化联合应用于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使其临床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值得借鉴。
作者:禄艳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风湿寒热痹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2例(80.00%),有效为2例(8.00%),无效为1例(4.00%),总有效率为24例(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0例(40.00%),有效为5例(20.00%),无效为10例(40.00%),总有效率为15例(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术后骨折留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度与满意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77.5%,P<0.05)。对照组术后护理质量满意度(87.5%)显著低于观察组(97.5%,P <0.05)。结论: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吕俊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定助产士门诊对促进自然分娩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某院产房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85例孕产妇,作干预组,予以助产士门诊由资深助产士提供一对一的孕期咨询指导;同期选取85例孕产妇作对照组,提供常规门诊指导,观察两组入选孕产妇分娩情况及疼痛状况,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对入选孕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客观评定后,发现干预组有76例自然分娩,对照组有51例,且干预组入选孕产妇的产痛分级有明显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为提升孕产妇的自然分娩几率,推行助产士门诊指导方案效果突出,有助于缓解孕产妇疼痛感,可推广。
作者:杨心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支气管哮喘病的疗效,将两种用药方式对比,即:孟鲁司特纳与布地奈德合用和其中一种药物单用。方法:不分条件地抽出60名病人,都患有支气管哮喘病。将其均分,各自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30名患者。其中观察组选择两种药物合用的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法。实验时间为一周,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疾病治疗情况,具体从病症恢复程度、肺功能等。结果:经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从患者的整体症状、哮喘发作次数等方面进行观察,经观察,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小组效果更好,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治疗支气管哮喘病。
作者:吴文胜;王洪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组和比较组各40例,比较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综合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8/95%),比较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29/72.5%),综合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比较组(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诊治阶段中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非常繁杂,其中涵盖了患者自身的疾病要素,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
作者:张贵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的孕妇在术中给予注射缩宫素来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欣母沛。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剖宫产后2 h、12 h、24 h 的出血量以及孕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术后2 h、12 h、24 h 的出血量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χ2=6.3030,P <0.05)。结论: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采用缩宫素联用欣母沛来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孕妇产后出血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外科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病例均为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患者,有100例,经随机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推荐应用于手术室。
作者:刘桂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38例在该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38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后护理确保了母婴、健康。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进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 <0.05);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 B 型前脑钠肽、肌酐及尿胆素等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心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深度烧伤患者的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就医的126例深度烧伤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及体位康复护理,必要时需要进行激素局部注射治疗。住院期间给予所有患者穿戴弹力套、使用瘢痕贴,时间为半年到一年,或者更长。结果:126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120例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6例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瘢痕挛缩极为明显。结论:对深度烧伤患者的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防止患者关节部门瘢痕的增生和挛缩畸形,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陆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