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分析

唐赟

关键词: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测试结果作为冠心病临床病理学“黄金标准”,抽取63例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探讨临床意义。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63例冠心病患者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5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敏感度为84.1%。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对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诊断率低。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无创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二次断脐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脐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二次断脐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脐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沭阳中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用常规断脐法,实验组采用二次断脐法。结果:实验组脐后脓性分泌物、脐部出血以及安全愈合时间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脓性分泌物、脐部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六项 EB 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六项 EB 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该实验室收集了366份已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资料,其同时做了 EB 病毒六项指标检测,其分别为 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抗体、EB 病毒核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亲合力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以确定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意义。结果:366份标本中 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89.6%,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抗体阳性率为45.2%,EB 病毒早期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48.5%,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抗体阳性率为32.2%,EB 病毒核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56.2%,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高亲合力阳性率为39.2%,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低亲合力阳性率为58.2%。结论:六项 EB 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并动态监测指标的变化,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监测疗效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钟华;朱瑞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超检测羊水过少和围产结局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究 B 超检测对羊水过少和围产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B 超检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羊水量正常的孕妇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计划剖宫产、急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羊水轻度混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孕妇妊娠期间,使用 B 超检测对羊水过少和围产结局的患者进行诊断检测,能够实现良好的检测效果,对孕妇的围产结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群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面以外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内组织如卵巢、子宫韧带等处时。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子宫体肌层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前者远为多见。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而言,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次刮宫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梗塞运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梗塞运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银杏达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家有那个奥扎格雷静滴进行临床治疗,两组各纳入病患42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异性(P <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5%,P <0.05)。结论: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辅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燕;张嘉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例数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4h 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对于骨折愈合和术后疼痛缓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蒋雪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在我院进行治疗。对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另对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 =13.08,P <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13.08,P <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建议其选择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法不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治疗费用。另外,经该手术治疗后,术后复发的风险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宁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2014年呼吸内科收治行常规护理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此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总结出加强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与管理的措施。将总结的安全防范与管理的措施运用到2015年呼吸内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隐患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加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管理的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只行常规内科护理的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临床需提高重视,根据护理安全隐患不同给予针对性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胡恩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舒适护理的三个阶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前的心理状况与配合程度,检查所需时间与血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的心理状况与配合程度,检查所需时间与麻醉药用量以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血压、心跳等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极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俞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加强消化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2014~2015年消化内科风险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108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2013~2014年消化内科未采取风险管理的965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焦虑心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药品出错率、患者投诉率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充分利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李玲;罗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病案延迟归档的影响与对策

    病案是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文件资料,包括患者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主观描述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单据。病案的回收管理是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对病案做到及时回收,才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病案延迟归档的现象,不仅影响数据统计及利用、质量监控,甚至造成患方不必要投诉和纠纷。本文主要分析病案延迟归档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对策。

    作者:蔡伟;刘宏;王声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的具体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验组人文关怀品质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生在《外科护理》实习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鲍光琼;谭曹会;刘从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 CT 影像表现2000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的 CT 临床影像表现。方法:选取在省医院学习期间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受治疗的46例肝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形态、大小以及远端转移等情况。结果:肝硬化性血管瘤的 CT 影像表现特征比较显著,一般表现为圆类形、密度均匀、半径1厘米以下、边缘清晰以及显著强化等特征。结论:肝硬化性血管瘤 CT 影响表现特征通常显著,在临床诊断中应综合运用 CT 扫描技术,从而进行科学准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及家庭护理指导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及家庭护理指导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庭护理方案。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存在一定的外部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患者自我调节来加以避免,家庭护理指导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反复发作,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负担。结论:在平时生活中远离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婷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全身疲乏、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程度与关节晨僵时长上,观察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 <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目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充分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工作原理,正确识别报警原因,了解 IABP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确保 IABP 的有效实施。IABP 是心源性休克的基本治疗,IABP 技术作为急性循环衰竭的过渡治疗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IABP 支持是稳定病人危重情况,以帮助过渡到稳定时进行冠状动脉成型术和其它再灌注治疗,正确使用这一技术,可明显降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存活率。尽早 IABP 应用是患者获益的关键,IABP 的管理和护理是重要的环节,严肃认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加强术前术后监护、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淡永霞;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将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剥除术组与子宫全切术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内分泌性激素 E2、P、LH 及 FSH 的水平。结果:子宫全切术组患者术后的 LH、FSH 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组,E2水平明显低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组(P <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各有相同,子宫肌瘤剥除术较轻,临床治疗应结合实际情况首选子宫肌瘤剥除术,以保持卵巢功能,减缓内分泌功能老化。

    作者:于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32例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对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患者56例,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体温变化、平均住院天数及胆汁引流情况。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 P <0.01。结论:中医参与肝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发热病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对于肝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肖凡;熊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停麻醉药拔管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停麻醉药拔管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方法:将该院12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停用麻醉药物后拔除气管导管,研究组在血药浓度在1.3μg/ml 的基础上,拔除气管插管后再停药。结果:研究组拔管后5 min 呼吸频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同期更为稳定(P <0.05)。结论:不停麻醉药拔管可以有效保证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金资源;陈宏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