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康复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李燕山

关键词:康复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的方法。1个月后,观察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疗效差异显著(P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医院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和 VAS 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VAS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采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开展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询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与照组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试论益气强心汤用于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益气强心汤用于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救治的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共7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 =36例,施为益气强心汤进行救治),常规组(n =34例,施以常规药物进行救治),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优于常规组(76.47%,P <0.05)。结论:对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施以益气强心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科54例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本组54例患者均疗效确切,本组共发生并发症4例,2例发生管道脱出,1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发生管道阻塞,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神经外科应用广泛,对于血性脑脊液、颅内感染、脑室内残余血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诊胆囊切除术共计62例,按抽签法分组。31例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31例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入组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实施中医护理,患者胃肠恢复迅速,满意度较高,有显著护理作用。

    作者:顾晓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接诊膀胱癌48例,按就诊顺序分组。24例接受常规护理,设对照组;24例接受中医护理,设观察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率、住院日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住院日短,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对膀胱癌患者影响较大,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作者:胡译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阴道毛滴虫生理盐水涂片法与涂片染色法检出率

    目的:比较阴道毛滴虫生理盐水涂片法和涂片染色法的检出率。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200例门诊滴虫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生理盐水涂片法和涂片染色法对所有的滴虫感染患者进行检测,经过检测后,将所有患者经过生理盐水涂片法和涂片染色法检查的滴虫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发现滴虫感染后在用涂片染色法复查,染色法滴虫检出率仅为生理盐水涂片法的27.00%,生理盐水涂片法的滴虫检出率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阴道毛滴虫的检测中,采取生理盐水涂片法检验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与采用涂片染色法进行对比,其滴虫检出率明显更高,因此在临床实际检查中,生理盐水涂片法更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段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失眠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要点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较多发,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会产生十分严重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对该疾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使该疾病治疗取得较理想效果,应当对该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对该疾病护理要点进行探讨,从而为该疾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潘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在手术前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手术操作的流程,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对手术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完善手术室的环境。结果:通过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后,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4%,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骨科手术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夏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选择性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高龄高危或年龄比较小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TUIP)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来该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治疗的8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为10~30 min,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为2~5 d。术后随访,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剩余尿(RU)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 <0.05)。此外,有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暂时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在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有一例患者出现水中毒及死亡的情况。结论: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UVP)相比,对 BPH 不足35 g 的患者展开 TUIP 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发生膀胱颈挛缩、逆行射精等的概率较低,对高龄高危或年龄比较小的小体积 BPH 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何涌;李兵;乐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具体的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具体的分为轻度患者和中重度患者,另外选取健康的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的 MCP -4、MDC 和 IL -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线性关系分析,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成正相关。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显著。与此同时 MDC 水平,中重度患者的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是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状况,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原发性肝癌共计56例纳入研究,经数字法分组。28例设对照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常规护理。28例设实验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症状评分较低,生存质量较高,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中应用效果好,作用显著,应予以推广。

    作者: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叶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对比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1)两组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治疗12月髋部 BMD 值。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前髋部 BMD 值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治疗治疗12月髋部 BMD 值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优于阿仑膦酸钠。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妇科炎症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应用凝集检验方法,常规组患者予以培养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阳性率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7.5%,常规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0%,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炎症感染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时,可利用凝集法筛查初步方案,而后通过培养法进行确诊,以此来实现检验时效性、精准性提升的目的。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3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救治过程中为其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即入院前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在事发地对患者的救治,入院后进行医生的专业救治,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结果:在123例实验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入院前经心脏复苏救治无效后死亡,有21例患者在接受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后死亡,其中14例患者死于手术过程中,7例患者死于手术后的体内器官衰竭,还有8例患者是在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救治转入普通病房后死亡,剩余57例患者被治愈后出院。结论:对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张金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壁皮下注射的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方便,药物吸收效果好的部位和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腹壁皮下注射体位、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方法的正确把握。结果:腹壁皮下注射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正确、规范、娴熟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芳;赵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基础课的教学体会

    中医基础学是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科,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从而为以后学习其它各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特征及治疗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的营养过剩再加上生活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更有甚者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结合我科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药方案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观察组)或芬太尼0.3μg/kg/min(对照组)复合异丙酚4 mg/kg/h 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各项时间指标以及术后 OAAS 评分、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21.89±6.86 min)、拔管时间(14.99±2.84 min)、呼之睁眼时间(7.87±2.33 min)、自主呼吸时间(7.62±2.64 min)短于对照组(30.52±8.87 min,21.88±6.29 min,14.24±4.26 min,13.72±5.14 min)(P <0.05);两组拔管后即刻 OA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30 min OAAS 评分(4.28±0.75,5.00±0.00)高于对照组(3.35±0.68,3.85±0.56)(P <0.05);两组 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应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理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虞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