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涌;李兵;乐洋
目的:研究 PICC 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诊治的160例 PICC 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7.5%,对照组为4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 PICC 置管操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加快护理人员掌握 PICC 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的速度,降低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规避护理风险出现,提升了护理质量及对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情绪及心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 <0.05);关于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但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李潞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纳洛酮进行抢救,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抢救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近年来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从中医角度来看,它把人与环境当做一个相关联的整体,通过补虚泻实、调节阴阳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治疗因无明显诱因所致的无法对症治疗的病症。针灸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又以患者为医疗主体、安全可靠,较西医安全而有效。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调治跷脉法来治疗失眠症。
作者:张欣;胡琳丽;龚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针灸门诊接诊的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为急性发作期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自25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药物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以针灸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观察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P <0.05)。结论:针灸疗法应用在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立哌唑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3.3%,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不良反应为18例(60.0%),对照组为19例(63.3%),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不良反应为9例(30.0%);对照组为16例(53.3%);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氯氮平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比氯氮平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潘和蹇;夏诚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的方法。1个月后,观察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疗效差异显著(P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检查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电图 ST 段压低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SF -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病情,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作者: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爱宁;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美托洛尔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接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00例,将患者以数字形式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B 组患者住院后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A 组患者在 B 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0%。比较两组患者,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 B 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可以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康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腰痛提供参考。方法:将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n =23)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组(n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时间点定为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主要观察患者的 VAS 评分变化。根据治疗后 VAS 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变化的程度。治疗期间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指末血氧饱和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1%,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61%。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57%。射频治疗组在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疗效差异更为明显(P <0.01)。结论:采用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效果优于针刺治疗组。
作者:林冬阳;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方法:对10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0例患者共行10次溶栓治疗,成功8例次。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0%。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做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10月在该院产科生产的114名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57)和观察组(n =57),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足跟血采血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实施20 min KMC,对照分析2组新生儿针刺后的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采血前后的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刺后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分别为(4.13±2.85)s 和(28.58±15.28)s,均晚/短于对照组的(1.86±0.68)s 和(7.62±25.17)s(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的 HR 和 SaO2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NFCS 评分(采血过程中、采血后1 min 和2 min)和 DAN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KMC 可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作者:赵晓红;张贺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74.4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并针对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嘉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治疗的1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8例,接受我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68例,接受我院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较护理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效果显著。
作者:李娜;王燕;魏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实施耳鼻喉手术(英文简称 ENTS 术)患者予以心理等多方面护理干预,探究护理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之间行 ENTS 术10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数量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相应实验组,每组划分52例患者,予以对照组常规方式护理,予以实验组心理等多方面护理,对比两组相异方式护理之后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结果:实验组在心理等多方面护理之后52例患者中48例患者为一级疼痛,4例患者为二级疼痛,无三级疼痛者;对照组在常规方式护理之后52例患者中33例患者为一级疼痛,12例患者为二级疼痛,7例患者为三级疼痛。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行 ENTS 术患者实施心理等多方面护理能够将其术后疼痛大大降低,这对于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的特点在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CO2)气腹广泛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为术者提供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但 CO2气腹对病人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CO2气腹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以为临床提供依据,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房申胜;郑晓龙;郑佳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