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

陈桂莲

关键词:急诊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20例由安全隐患引发的护患纠纷中,8例是由患者的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40%,12例是由院方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60%。结论: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提高其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将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泻患儿应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价值评析

    目的:评析腹泻患儿应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腹泻患儿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0.00%(P <0.05)。结论:腹泻患儿应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作者:戚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拆线、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科系统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资源整合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于医院儿科系统病房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表现出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06月至2016年06月儿科系统病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实施护理资源整合。通过对比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突出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自评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于医院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终可以发挥显著的协同效果,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终有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将护理质量有效改善。

    作者:韩志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士职业临床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临床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该院呼吸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人。两组护士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每日护理活动中加用职业临床保护。对比两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护士职业临床保护运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有助于保护护理人员。

    作者:钱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20例由安全隐患引发的护患纠纷中,8例是由患者的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40%,12例是由院方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60%。结论: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提高其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将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后长期卧床的患者90例做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 =45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n =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对压疮的预防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雪梅;李凤仙;张晓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评估

    目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知晓率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较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治愈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白血病风险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儿童关注度的提升,各界对于母乳喂养问题讨论良多,母乳喂养有哪些优越性?母乳喂养为什么能够有效的降低儿童的某些患病风险?究竟母乳喂养是否真的优于人工喂养?本文根据现阶段的一些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及母乳喂养的现状,从而对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结合该院2014年4~11月间入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案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选择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两种方式,其中35例患者发病突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设为观察组,37例患者入院后基本并且能够得到控制,采取院内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1.43%(32/3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8%(29/37),可见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第一时间采用急诊溶栓,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急诊溶栓能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国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惠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重度痔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 PPH 治疗的27例重度痔疮患者。结果:27例患者采用 PPH 治疗后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手术时间为15 min 左右。结论:PPH 对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水肿、肛门狭窄、失禁发生率明显降低,优势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广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我院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潘和蹇;夏诚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0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分析平研究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心理状态、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为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提升患者的心理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 循环法在提高 ICU 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对该科5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质量改进后手卫生依从率有了明显进步,手卫生洗手指征合格率和洗手步骤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0%和16%,手卫生依从正确率上升了37%,错误率下降至3%,未执行率下降至2%。结论:PDCA 循环法对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金佳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作者:谢皆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腹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将本组患者分为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手术室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新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论述

    目的:分析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方面,口腔修复膜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某院收治的140例病人为例,这些病人均已接受过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同时基于病人所选取的口腔修复材料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也就是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这两组成员均有70位。其中观察组病人需要选取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诊治,对照组病人则需要选取钛膜,在所有病人均接受种植同时修复后,需要对这两组病人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海奥口腔修复膜来对病人实施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不仅可以保证修复成功率,同时病人也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蒙熔;赵进峰;樊马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科医护患一体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结核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01月起,在肺结核科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医护患一体化沟通、健康教育、查房、病例讨论、延续服务。比较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后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90%、88%、90%、85%。自2015年01月起,至2015年06月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期间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医从性分别为98%、98%、100%、100%。结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保证了结核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闻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