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立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时使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共7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奥曲肽,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生长抑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月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笔者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赵琼;李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莉;谢艾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6%较对照组33.33%显著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优势,有较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照组应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比两组T0~T7 SBP、DBP、HR和SpO2、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T0时间段比较,其他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降低,且整体波动稳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明显。两组Ramsay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波动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实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镇静效果较佳。
作者:夏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有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治疗。对实验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心电图及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明显改善,心电图、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均明显减少。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明显改善心电图、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均明显减少,促进其健康生活,作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丁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的40例尿路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同类型尿路感染中,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也各有不同。结论: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鉴别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次检查结果和临床确诊结果的差异和确诊率。结果:观察组检出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15例,黄体囊肿破裂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将1例急性盆腔炎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黄体囊肿破裂,确诊率97.0%;对照组检出异位妊娠18例,急性盆腔炎14例,黄体囊肿破裂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将1例异位妊娠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急性盆腔炎误诊为黄体囊肿破裂,确诊率9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和腹部超声相比有着无需等待膀胱充盈和图像更清晰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陆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试讨论小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小儿衣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小儿衣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较明显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应用红霉素和(或)阿奇霉素能有效治疗小儿衣原体肺炎。结论:小儿衣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通过对小儿的肺部体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可确诊。在治疗中,阿奇霉素用药时间短,副作用小,建议首选。
作者:吴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该院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CT 影像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均经CT检出,CT诊断临床术前分期T1~T2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1.43%,T3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4.36%, 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0%,整体准确率为75.76%。结论:CT影像技术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术前分期的判断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符率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冬梅;李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术中)、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抽选实施保乳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保乳术后放射治疗40例作为试验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7.5%(3/40),生存率为95.0(38/4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10/40),生存率为80.0(32/40),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且实验组满意率为92.5(37/40),不满意率为7.5(3/40);对照组满意率为72.5(29/40),不满意率为27.5(11/4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作用突出,可预防病症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限,值得借鉴。
作者:张宝英;赵学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短程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菌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短程抗菌治疗方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短程抗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且治疗时间更短,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矣永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从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从同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当中抽取87例纳入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同种方式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脂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以及比较观察组内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HD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当中,发病年龄越年轻的患者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越高则脑梗死的发生几率越大,因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对HIV的我保护意识现状,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选取70名实习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低,且受学历影响。操作中的自我防护行为较差,锐器伤发生率偏高。结论:实习护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需要学校和医院加强教育,提供更多的防护措施,并完善职业防护体系。
作者:张懿凤;陈冬梅;柯香君;夏艳秋;吴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总体疗效及与预后。方法:选取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随机分为基于阿糖胞苷化疗治疗的对照组和化疗+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研究组,评价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和75.0%,均高于对照组的30.0%和55.0%(P<0.05)。研究组TTP、3年期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过研究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地西他滨对治疗AML及AMD转化而来的AML化疗有效,不过骨髓抑制反应等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作者:郭丽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