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理状态(SAS)与自尊评价(SE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SAS 与 SE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情绪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上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 VAS 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使用止痛药物、留置引流管以及发生切口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减少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龙化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法律权利意识的觉醒,保护个人尊严和健康权利的社会化要求与现实的医疗护理技术等物质投入条件反差越来越大,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不断增多的医患纠纷、医闹事件无不包含着护理安全和护理风险问题。因此,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风险防范,这对我们的工作是迫切的,现实的,同时也是立足医疗护理事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考虑的,属于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2至2013年我院的60例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起刚入院检查时要有较大的改善,发生率降低明显,(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被治愈,8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患者临床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要低于治疗前,经过治疗,患者的 MRC 评分为1.3±0.2分,对比之前的(3.7±0.5)分要低,(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临床中接受心电图检查和溶栓与抗凝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病情有较大改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有较大改善。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周后出院。经过1年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90%。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精心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3年9月间97例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分为特殊处理组与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术后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术前吸烟、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崔文峰;刘玉萍;孙希宝;王德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 ICU 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ICU 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方式与术中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本组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单侧甲状腺次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69例,合并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例。结果:本文选取的1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没有出现出血、呼吸困难等短期并发症。仅有3例发现术后声音嘶哑且对症治疗后2个月后康复。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遵循个体化选择原则,术中采取适当措施使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作者:蒋益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近年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43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复发率、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的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作者:韦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胎儿鼻泪管囊肿在临床较为少见,超声实际诊断中容易漏诊,通过对以下两个案例的探讨研究,掌握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特征、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转归,为产前评估胎儿提供重要的依据。一、案例介绍案例1:孕妇22岁,孕2产0,无不良生育史及身体不适,孕28周来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扫查显示:双顶径74mm,股骨长54mm,羊水指数100mm,于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探及一约9mm ×8mm 的无回声区(图1),内部透声好,边界清,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胎儿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无回声区(提示泪囊膨出)。一月后复查胎儿右眼内眦内下方无回声区消失。
作者:潘雪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6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00名受检者体检未见恶性肿瘤,但是3600名受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健康问题者比重达60.0%,其中检出率高的是代谢系统健康问题,其检出率为35.0%,其次是循环系统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0%;男性受检者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P <0.05),35-59岁年龄段受检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P <0.05),一线工人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脂肪肝、X线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与管理人员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人员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
作者:崔海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应用在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访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积极采取访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供应室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临床记录和254例医护人员考核情况作为试验组资料,选取同期我市某一基层医院急诊科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临床记录和179例医护人员考核情况作为对照组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资料中消毒隔离与灭菌单项指标合格情况及医护人员考核情况。结果:试验组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考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日常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无菌用品合格率、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及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82.68%、91.34%、94.09%、94.88%)均较对照组(56.42%、67.04%、53.63%、58.10%)普遍偏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环境中严格的消毒隔离和灭菌是保证临床操作无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针对临床上出现的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常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院内污染的发生率,提高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保护至关重要,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翟红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寻求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发生凝血的根本原因并实施预防措施降低凝血事件的发生。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室2014年1月-2014年3月出现的全部凝血事件,找出根本原因并实施对策。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使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发生。
作者:王明霞;谭君;张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1年于我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未实行心理护理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良率达87.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动态观察 IMA、hs -CRP、NT -proBNP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探讨它们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住院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UAP 组和 AMI 组发病1-12h 内血清 IM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 AMI 组的浓度高于 UAP 组;发病后2-24h,UAP组和 AMI 组患者血清中的 hs -CRP 和 NT -proBNP 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AMI 组的浓度亦高于 U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hs -CRP 和 NT -proBNP 是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类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期待治疗 PPROM可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 PPROM,其中孕周<35周、有适应症的5例进行期待治疗。结果:5例治疗只有1例剖宫产,其余均经阴道分娩,均在本院儿科治疗存活。结论:对 PPROM进行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增加早产儿存活率。
作者:张政梅;呼欣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安全防护、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乔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巴米尔指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巴米尔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波立维联合巴米尔进行治疗,治疗4周观察患者体征。结果:研究组的心绞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立维联合巴米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蔡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