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红岩
目的:研究并比较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显色剂为NaNO2-Al(NO3)3-NaOH 体系,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在359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结果: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比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高,含量高低成正比。结论:NaNO2-Al(NO3)3-NaOH 体系可见分光光度法稳定可靠,是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明显比对照组减轻,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0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光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MRI、CT 临床表现,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00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行 CT、MRI 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病灶位于基底节73例、额叶10例、脑干9例、顶叶4例、颞叶3例、小脑1例;CT 对基底节、脑干、合计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6.30%、11.11%、79.00%低于 MRI,CT 诊断<24h 急性多发脑梗死、>24h 急性多发脑梗死符合率分别为62.50%、86.05%低于 MRI,低于诊断陈旧性多发脑梗死, MRI 发现斑块率、中-内膜不同程度增厚率、血栓形成率、血管闭塞率分别为83.00%、89.00%、32.00%、20.00%高于 CT70.00%、64.00%、11.00%、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 CT,MRI 诊断急性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符合率更高;MRI 对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病变辨析度、敏感度更高。
作者:王福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因缺乏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疼痛常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发展成难治性神经痛,患者多处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本文就近年国内外 PHN 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范文江;刘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给患者提供更正规的、更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了各级医院在西药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西药房的措施。结果: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完善和提升药学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药房的服务质量。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主诉: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因消化道溃疡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次上腹呈持续性闷痛,伴阵发性加重,解黑便,伴纳差,无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约5kg。外院胃镜检查:胃体巨大溃疡,中央覆污苔,周围组织充血,吻合口黏膜水肿。初步诊断:残胃癌。病理检查:残胃低分化腺癌。体格检查:腹部平坦,中上腹见一长约15cm 手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无明显紧张,腹上区和脐区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腹上区 CT 检查: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改变,残胃充盈不佳,壁稍增厚(图1)。AFP208μg/L,CEA726μg/L,糖类抗原CA72-4312μg/L。术前诊断:残胃癌。手术情况:患者于2011年12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残胃吻合口处一质地坚硬包块,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包块侵犯左肝外叶脏面,小肠、横结肠与腹壁切口粘连,近端小肠与邻近组织粘连,小肠吻合口系膜内可触及一大小约25cm ×35cm 的淋巴结。胆囊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被周围组织粘连包裹。遂行残胃切除+食管空肠 Roux -en -Y 吻合+左肝外叶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予心电监测、氧、预防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止血、保肝、补液等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残胃低分化腺癌,浸透肌层达浆膜,周围淋巴结转移,肝脏受累及。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体温362~368℃, WBC948×109/L,进半流质饮食。2012年1月6日患者突发右季肋区烧灼样疼痛。体格检查:腹平软,腹部切口干燥无红肿,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上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饱满,胆汁淤积可能,考虑为胆囊炎可能性大。予抗炎、抑酸、补液等治疗。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腹痛症状无缓解。2012年1月7日患者切口中段突然裂开,长约3cm,见100ml 胆汁样液体溢出。体格检查:腹平软,右季肋区腹肌稍紧;右季肋区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阳性。再次急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内沉积物,胆囊窝积液,肝肾隐窝积液。考虑为术后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再次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坏死,呈墨绿色,张力高,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体中部近胆囊床处见一直径约3mm 的穿孔口并与邻近组织粘连,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严重。右季肋区腹壁及腹膜后组织水肿、黄染。原手术切口中段皮层裂开约3cm,无脓性分泌物。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术后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术后监护生命体征,予以抗炎、抑制消化液分泌、制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个月夹闭胆囊造瘘管后患者无不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遂予拔除造瘘管,转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无异常。
作者:吴祖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进行分析。方法:探讨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中临床标本应依据的留取原则,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各种标本接种的平皿程序,以及开展常规微生物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分析、研究并建立精确的检验方法、药敏实验方法以及分离鉴定方法,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指导。结论:做好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合格标准的采集,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操作,为临床病情的诊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陈义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生物体内细胞将信号由细胞膜传递至核的主要传统系统,其中 P38MAPK 为 MAPK 亚族之一,于糖尿病肾病(DN)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识,细胞内高糖刺激下多种因素的作用可激活 p38MAPK,进而磷酸化转录因子,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葡萄糖转运体等太影响细胞生长、增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 DN 病变过程。故而本文旨在通过对既往研究成果分析以探讨P38MAPK 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和联系,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璐珈;王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广汽乘用车")自2011年起率先在员工中开展了健康管理,对员工身心健康潜在的隐患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实行防控疾病关口前移,把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上升到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群路线教育活动整改的重要环节来抓,把过去员工因病或因伤后被动获得医疗照顾的习惯做法,转变成主动执行员工健康管理、积极预防为目标,体现了企业坚定不移地贯彻"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关爱员工健康,从而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张枫林;王力坚;黄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综合护理,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谭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48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ASAI -II 级、术后自愿行静脉镇痛泵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舒芬太尼+生理盐水+止吐药静脉自控镇痛泵治疗;实验组24例给予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止吐药静脉自控镇痛泵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2d 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术后镇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实验组术后3~7h 内镇痛 VA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呕吐、恶心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 均<0.05)。结论:右美托咪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患者术后心血管较稳定。此外,右美托咪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荣昌;张明福;林池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行人工流产术孕妇1238例进行分析。结果:在1238例孕妇行人流手术中,共有8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95%。初次妊娠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5%,显著低于≥2次妊娠者的8.08%,有统计意义(P <0.05);孕周≤8周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56%,显著低于孕周>8周孕妇的8.98%,有统计意义(P <0.05);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人流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人工流产综合征,孕次越多、孕周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作者:谢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补钙对于骨骼健康很重要。儿童时期的长高、老年时期的骨质疏松都跟钙是否充足有关系。选择适宜自身补钙的钙制剂对钙剂的了解至关重要。
作者:王晓燕;梁天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中我院收治的1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给予对照组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比单纯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好,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作者:袁小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甲组与乙组,其中对乙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甲组患者再予以复方丹参滴丸加以治疗,并对其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之后,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4.62%),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0.05)。甲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85%,而乙组为11.54%,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红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相关防治对策。方法:临床符合重症肺炎,免疫荧光试验嗜肺军团菌血清型1(LP1)IgM阳性,并排外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51例嗜肺军团菌肺炎,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血、尿、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等检查了解相关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损害情况。结果:51例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中均有器官功能受损,以肝功能受损、心肌损伤多见,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3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48例临床治疗后好转恢复,死亡2例,并为<3岁幼儿。结论: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起病急、病期进展快,肺外受累多,加强对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的认识,防治和早期干预甚为重要。
作者:李明;吴澄清;张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输血与止血情况、输液情况等,探讨这些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8.44%,针对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从药物护理、操作护理、功能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可大大降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妇科肿瘤手术的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发现可能诱发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降低下至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作者:崔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院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监测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对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人病历与交班记录,调查病人的基本资料与医院感染状况,填写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表,统计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率达到了5.79%。其中神经外科感染率高,达到8.93%;介入科感染率低,128例住院患者中只出现1例感染患者;患者易感染部位通常为上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盆腹腔内、与皮肤等部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14%。结论:通过这种调查方法,能够短时间系统地掌握医院感染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逐渐减少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文丽;杨学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参考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O2、PaCO2、PEF、FEVl 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PaO2、PaCO2、PEF、FEVl 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现象,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向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对2011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105例患者102例切口愈合,其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3.80%。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合理处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金质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