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化民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1年于我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未实行心理护理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良率达87.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城市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生物体内细胞将信号由细胞膜传递至核的主要传统系统,其中 P38MAPK 为 MAPK 亚族之一,于糖尿病肾病(DN)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识,细胞内高糖刺激下多种因素的作用可激活 p38MAPK,进而磷酸化转录因子,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葡萄糖转运体等太影响细胞生长、增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 DN 病变过程。故而本文旨在通过对既往研究成果分析以探讨P38MAPK 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和联系,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璐珈;王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肠炎药敏试验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对患儿进行便培养观察敏感病原菌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儿肠炎便培养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进行敏感菌检测试验排在前三位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肠炎培养感染菌主要为福氏痢疾杆菌,建议采用舒普深和β-内酰胺酶抑菌药物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抗菌素,但是临床应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和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6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可作为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倪一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给患者提供更正规的、更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了各级医院在西药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西药房的措施。结果: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完善和提升药学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药房的服务质量。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疾病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六周以上荨麻疹称慢性荨麻疹。2013年4月~2014年11月,笔者对52例经 H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诊患者,试用咪唑斯汀、孟鲁斯特与复方甘草酸甘合用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贵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通过合理的护理、及时发现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 l0月我院ICU 收治的9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协助医生进行正确及时的抗凝治疗,并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20~30天的护理,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观察病情变化,可及时发现肺栓塞,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肺栓塞患者死亡率有明显下降。本组98例肺栓塞患者中,95例临床治愈,3例死亡。结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认真观察及全面护理,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在肺栓塞诊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管林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 NUSS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12例小儿漏斗胸行 Nuss 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儿12例成功完成了 Nuss 手术,术后平均6天治愈出院,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规范性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是恢复手术成功率关键环节,预防并发症。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解剖型钢板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 Pilon 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骨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 Pilon 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中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比较两组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的修复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的优良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2.5%(37/40),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胫骨远端 Pilon 骨折患者的过程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才元;张治建;代联乡;何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内科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可以密切的监测病人的心电变化,心电图改变是病人病情改变的及时反映,心内科护士应该能及时辨认异常心电图改变,以便能对病人病情作出及时的判断,采取及时积极必要的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淡永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未经血压干预的1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因素给予 TOATS 分型;按照病变部位以及病灶大小给予 OCSP 分型,对各分型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结果:首次血压测量中曾有药物治疗史患者的平均收缩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总体变化规律:首次测量血压高,随后1周内呈递减趋势,明显时段在前24h,7d 内基本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收缩压为明显代表,不同的 TOATS 与 OCSP 分型患者表现出的血压分布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腔隙性梗死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 TOATS 分型患者(P <0.05),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未见下降;后循环性患者收缩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 OCSP 分型患者(P <0.05),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未见回升。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给予针对性护理后多数患者均可在发病7d 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发病原因、曾用药物史以及病灶范围、发病部位等均会导致急性期血压值出现变动;在临床护理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乾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针对妇女疾病的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经济因素等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妇女很少参与到常规的体检中去,而据相关调查报道[1],农村妇女在接受妇科检查后,妇科疾病的检出率高达65%,且仅有50%的农村妇女在检出妇科疾病后会选择赴医院接受治疗。由此可见,在农村、社区等处加大对妇女疾病普查普治的力度对改善妇女的生存质量,防止某些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方式,结合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阎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后焦虑状况、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结果:45例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黎;姚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药学职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药学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之外,还要求药学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对社会、对公众、对患者健康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阐述和分析药学职业道德在药学窗口服务中的重要性,外在树立形象标杆,内在提升业务技术水准,完善药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科内治疗的26例急性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43±3.54)d,对照组为(10.40±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CS 评分(伤愈后3个月内,P <0.05。),治疗组13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为3例,其死亡率为15.38%,重度残疾率为23%;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死亡率为4例,约占30.77%,重度残疾为5例,38.46%。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能够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意识清醒的速度,值得在基础普遍推广。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耐热手术器械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方法:比较并分析环氧乙烷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物品选择、灭菌时间及操作流程等。结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的物品选择范围较广、灭菌时间较长且操作流程简易,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物品选择较窄,灭菌时间短且操作流程严格。结论:两种不耐热手术器械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使用。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安全防护、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乔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进行程序化教育健康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程序化的教育管理,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程序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度,同时有利于护理工作中的医患配合情况,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