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红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要点,促进阑尾炎患者健康恢复。方法:将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医院定期给予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阑尾炎术后专业护理。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切口感染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术后专科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深化,老年疾病开始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作为老年人中频发的病症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者:张焕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整理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临床抢救与护理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对其临床抢救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为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在选取的3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心脏压塞症状,15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对出现心脏压塞的患者采用心包穿刺引流技术进行抢救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加强护理。使患者术后能够良好转归。结论:对出现心脏压塞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18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名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GADA是否为阳性。经过医院治疗过后按照恢复状况进行分组,并再次检测每组人员GADA阳性情况,观察健康者和患病者的GADA阳性率的差异以及GADA阳性率与慢性乙肝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慢性乙型肝炎越严重的病者GADA阳性率越高,在经过治疗后GADA阳性率降低。结论:GADA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评价指标,并且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阶段,GADA也可以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辉;刘岢;李会芳;王振龙;张瑞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联合B超在肝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9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诊断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B超诊断,实验组联合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弥漫型确诊率为90.61%,巨块型确诊率为92.20%,结节型确诊率为90.15%,临床总确诊率为90.96%,高于对照组(总确诊率为71.52%)(P<0.05)。结论:肝肿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CT联合B超诊断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建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9例(85.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晓曦;朱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定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10个临床表现特征及CT扫描结果作为分析变量指标(影响因素),数量化非定量指标后实施定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10项)包括:出血至实施手术间隔时间、脑疝征象与其实际意识表现、龄、瞳孔实际变化情况、出血位于脑部具体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实际脑部出血量、中线移位、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收缩压)等。对与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痊愈存活共40例,占86.9%,死亡6例,占13.1%。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中,只有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位移四项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手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陆中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中心自2011年7月开始着手进行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总计检查达到2608例,对2608例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检查对象当中的22%有风险因素存在,具体为586例,这部分人均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使得孕前存在的风险因素显著降低,对于出生出现缺陷做到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结合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活动中显现出的相关不足,本文探讨具体解决的对策。
作者:张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存在的遗传与环境相关风险,提供优生咨询和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可以选择佳受孕时机,减少缺陷儿出生,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志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入院治疗的1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患者行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9.1±45.7min、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结石复发率为8.57%、治愈率为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9±30.5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7.14%、结石复发率为18.57%、治愈率为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取石术,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性少、安全性高及手术时间短,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根据对急性胃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记录做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胃炎的成因,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从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时间段内所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对该1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140例急性胃炎患者均得以痊愈,其中有91例患者显效,显效率为65%,有4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35%。结论:对于急性胃炎患者,一般情况下发病急,病程短,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要注意针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及时治疗,以免患者由急性胃炎转变为慢性胃炎,对于有消化道大出血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进行治疗。
作者:彭宗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发放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科室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本病区9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各种QC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健康教育部分满意度有了明显增加,由改善前的80分提高到改善后的94分,活动前后圈员沟通能力等无形成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圈员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芙莉;魏秀花;樊新磊;张小萍;任文慧;高萍;周旭;李亚博;马云云;陈雅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施双向转诊是促进辖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1]、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互补,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密切协作,形成城镇居民"小病进社区诊治,大病到医院诊治,康复回社区治疗"的良好模式,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传统的手工转诊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患者来院后无专人接待,转诊安排不及时、不顺畅;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统计查询不便捷等问题,转诊效率低下。为了满足医疗机构间转诊需求,实现预约挂号、转门诊、转检查、转住院、转社区康复等五种转诊的信息化处理,帮助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诊过程标准化、转诊信息电子化、转诊服务精细化",使转诊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我院和第三方运营商合作,自2014年4月启用无边框预约转诊平台,试用效果良好,并逐渐得到卫生行业的广泛认可。
作者: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调查2个县区7个不同年龄组人群420名,采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420名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17%,Ⅰ型99.05%,Ⅱ型98.33%,Ⅲ型97.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cmetric mean titer,GMT)值分别为1∶109.43、1∶69.16、1∶46.62。结论:全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均超过95%,可见葫芦岛市健康人群的脊灰免疫覆盖率非常高,且GMT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0例烧伤患者中,创面感染患者241例,感染率33.47%,共培养出457株病原菌;烧伤创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抗菌药物应用以及创面处理是否妥当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烧伤创面应及时采取清创、积极抗休克治疗、加强创面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尽早封闭创面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楠;熊爱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患者自行做腹腔镜操的多模式培训方法。方法:对我科2013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名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视听培训、图文宣教、强化实践结合、督促指导的多模式培训,比较培训术前1天与术后第3天做操的错误率。结果:患者培训术后第3天做操的错误率显著低于术前第1天。结论:对腹腔镜患者自行做腹腔镜操的多模式培训,效果显著,极大增强了患者的积极性,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1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并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患者的情况。结果:主观评定依据cedell标准,优占79.0%(64/81),良占19.8%(16/81),差占1.2%(1/81),总有效率为98.8%(80/81)。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显著,固定效果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63例患者,分析胆漏原因,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实验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引流量明显较少,拔管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生长抑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曹彦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选择实际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医院的系统平台,把4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一样的标准划成两个组[1],各组基本情况协调,接着分别在两个时间段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记录患者们的病情的特征,比如对营养支持的接受效果、肝功能情况等等。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病人病情还是很有帮助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纠正负氮平衡,帮助病人改善营养状况,慢慢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终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谢文锋;陈丽;陈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彩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诊断情况分为对照组(单纯性临床诊断)80例和观察组(临床诊断联合彩超诊断)120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80例患者症状典型、声像图明显改变,40例患者症状不典型、血常规正常、声像图明显改变、伴有腹痛。对照组80例患者中58例症状体征典型、存在有下腹压痛和反跳痛、WBC计数升高。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结合腹部彩超检查能有效提高畸形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值得额推广使用。
作者:王光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