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

岳松梅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预防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预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关节脱位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Harris 髋关节的评分标准,可以评定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的恢复,预防关节脱位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救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人员,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教育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护理,教育组针对患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结果。结果:经相关治疗护理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和常规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对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尿管收治的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患者5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5.71%,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的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比较有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运用在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中,可以使并发症的产生机率大大降低,可以使预后效果得到不断提升,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推广运用。

    作者:孔秀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拟益气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8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通窍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中,治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40例中,治愈2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气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侯清惠;聂志君;李晓玲;许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工作的思考

    对于学校卫生而言,对于少年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使用学校卫生以及少儿卫生工作的形式,能够较好的保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让少年儿童能够更好的在实际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进行。但目前在实际的进行学校卫生以及少儿卫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效果往往不佳。本文讨论了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工作的提升方式。

    作者:梁启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式握拳法对静脉输液操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式握拳法较传统握拳法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优势。方法:通过选取我科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共120名患者,男性,59人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52.5岁;女41人年龄22~83,平均年龄52.5岁。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就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血管充盈程度等进行对比。结论:改良式握拳法静脉输液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减轻疼痛、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等多种优点。

    作者:杨培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超在妇科急腹症中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急腹症患者接受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近几年接收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B超检查效果来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完成B超诊断后,共出现了异位妊娠病例27例,卵巢囊肿病例13例,处女膜异位症5例,黄体破裂病例8例,处女膜锁闭7例,宫颈粘连14例,急性盆腔炎15例,8例病患为黄体破裂。这些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共出现了14例误诊病例。结论:B超应用于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和检查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该诊断方式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感,患者接受能力强,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佟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存在的遗传与环境相关风险,提供优生咨询和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可以选择佳受孕时机,减少缺陷儿出生,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志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100例肩周炎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做出评价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推拿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推拿手法的引入可显著提高针灸治疗的治愈率,且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来波;梁会;翟彦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x叶黄素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研究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有效增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数量以及清除机体内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叶黄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及叶黄素与免疫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的窘迫行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足月的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阴道助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剖宫产术的方法进行分娩,两组胎儿在分娩完成后比价两组胎儿的分娩效果以及胎儿窒息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分娩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窒息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窒息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患者进行分娩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剖宫产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胎儿的正常分娩率,并能够减少在临床分娩过程中的窒息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3年银滩镇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银滩镇2013年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状,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银滩镇所辖管的28所幼儿园和10所小学的2013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位查验覆盖率100%,新生查验率100%,持证率98.82%,漏种率65.83%,补种率100%。结论:银滩镇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已形成一种常规工作;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是加强常规免疫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今后的妇科病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经期、避孕等情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后,得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工流产的次数、首次性交年龄以及宫颈炎等。结论:要想避免宫颈癌的发生,首先要提升妇女对其的了解程度,在体检中增加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查。同时还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性教育,提高其首次性交的年龄。

    作者:何林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穿刺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肝穿刺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钟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出药物性肝炎4例,脂肪性肝炎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乙型肝炎2例,急性瘀胆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病1例,2例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在20例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65%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要给予抗病毒治疗,且年龄20~40岁者占。结论:肝刺穿活检在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诊断和确立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宾;杨方;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ICU孕产妇睡眠障碍的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对60例MICU孕产妇的睡眠状态及障碍原因进行调查,探讨改善MICU孕产妇睡眠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根据访谈提纲进行睡眠障碍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60例孕产妇总睡眠时间显著不足,睡眠障碍的原因为环境不适应、病理生理反应、医源性干扰、家属干扰。结论:针对性的对MICU孕产妇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改善睡眠。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金凤;蒋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46例预后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定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10个临床表现特征及CT扫描结果作为分析变量指标(影响因素),数量化非定量指标后实施定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10项)包括:出血至实施手术间隔时间、脑疝征象与其实际意识表现、龄、瞳孔实际变化情况、出血位于脑部具体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实际脑部出血量、中线移位、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收缩压)等。对与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痊愈存活共40例,占86.9%,死亡6例,占13.1%。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中,只有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位移四项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手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陆中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成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究成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理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根据不同病理分型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60例患者无症状性尿检异常35例,占比58.3%,慢性肾炎12例,占比20.0%,肾病综合症10例,占比16.7%,其他3例。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值、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经治疗后,青壮年组总有效率为84.2%,老年组总有效率为72.7%。结论:成人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为主,根据其病理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迎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41例,该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45例,该组患者采取服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即奥美拉唑联合自拟中药方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杨成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阿莫西林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在医学领域中,阿莫西林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效果出发,进而进行用药安全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持续推进优质护理在眼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753例眼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同时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满意度。结果: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5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远远高于为94.12%,焦虑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病人焦虑程度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的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复发3例,复发率6.7%,再发平均时间(1.5±0.6)年,对照组脑梗复发7例,再发率20.0%,再发平均时间(0.8±0.3)年。观察组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降低了脑梗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