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洪梅;张宏;田鹤;韩鹰
子宫腺肌病作为良性疾病,却出现恶性生长的行为:浸润、转移及复发,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众多研究中,以子宫基底层内膜向肌层生长、内陷,子宫内膜及腺体浸润增殖引发子宫腺肌病的学说具有较强说服力。异位内膜增殖与血管生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机理不尽相同,本文就影响子宫腺肌病发病进展的异位增殖及血管生成的相关因素做如下综述。
作者:王丹;李燕;李宗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糖尿病并发肺炎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有44例,对照组有44例。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氨溴索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总效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80.00%,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所产生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是6.67%、13.3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氨溴索和抗生素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智力后出现后遗症、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都非常低,可以大量推广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沈嘉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比组25例。120出诊现场急救的为研究组;患者家属将患者送进医院进行院内急救的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比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十分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并运用。
作者:黄勤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既我们常说的上环术)是众多避孕节育措施中为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广大育龄妇女易于接受的方法,它避免了使用避孕药物带来的麻烦和副作用,相对于结扎手术来说其可逆性强,且对人体功能干扰微小,取出后不影响生育能力,因此被广大育龄妇女所乐于采用。上环术是我站开展的重点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根据随访观察收到了理想的避孕节育效果。
作者:王九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治疗肺炎患儿中的价值并为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00例,任意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当中,每组各50理患儿。其中,对对照组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实行优质护理。后,将两组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调查家长和孩子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差别甚大,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69%,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通过对比数据,不难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帮助肺炎患者加速康复的进程,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而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备感舒适和体贴,获得了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和肯定,此外,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文关怀式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护理服务模式不再只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而是更注重病人的精神、心理、思想、情绪、以及周围环境对病人的影响,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都处于健康和满足的状态为终目标的全方位护理模式。
作者:信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利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操作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分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分析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7例,病死3例,其中25例使用血液灌流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方法对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血流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关注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中毒病患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彬;刘建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于析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检查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经过量表测试后,评分为(55.8±8.2),对照组为(45.27±4.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重度抑郁患者有6例,中度抑郁患者11例,轻度抑郁患者23例;对照组重度抑郁患者0例,中度抑郁患者5例,轻度抑郁患者12例,无抑郁的有23例。结论: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并发症状,抑郁的出现有社会心理因素,但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神经生化和病理的改变。应当重视患者的早期诊疗,制定个性化的、综合的、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谭凤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急腹症患者接受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近几年接收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B超检查效果来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完成B超诊断后,共出现了异位妊娠病例27例,卵巢囊肿病例13例,处女膜异位症5例,黄体破裂病例8例,处女膜锁闭7例,宫颈粘连14例,急性盆腔炎15例,8例病患为黄体破裂。这些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共出现了14例误诊病例。结论:B超应用于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和检查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该诊断方式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感,患者接受能力强,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佟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普外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普外科术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5.56%、住院时间5.20±1.19d,低、短于对照组的31.5%、8.95±1.32d;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红花;王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指导给予中医经络康复操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24h、24~48h的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腹部胀痛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后0~6h(P<0.05),且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温华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沟通管理流程在住院部的应用效果,完善院内交流对策。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间住院部的工作日志以及沟通管理建设情况,对沟通管理机制在住院部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提高护理质量和院内交流方法。结果:自2012年1月起我院开始建设住院部沟通管理机制,随机地对住院部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建设前住院部护理总满意度为80.67%。建设后住院部护理总满意度为94.67%。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沟通管理在住院部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姬文;高改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当前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及避孕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妇女避孕有效率。方法:应用问卷分析法对2012年2月到2014年6月间714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并应用Logistic模型类统计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文化水平、婚姻情况的差异会影响避措施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要增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认识避孕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避孕方法,提高避孕效率。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提供羟甲基纤维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3至2014年我院共有106例白内障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患眼129只,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和羟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一天、术后一周、术后一月等BUT、FL、自觉症状进行评分病总结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干眼症状在治疗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组术后一周三项水平的评分和术前比较接近,两组患者对比,治疗组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指标均要优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早期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缩短眼表功能修复时间。
作者:马春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实践工作中通过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方式来增加老年人保健工作的效果。方法:从2010年12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保健治疗的老年人中随机选出30例。为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其次是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利用新的技巧建立新的沟通方式,后是以老年人为中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果:通过引入护患沟通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保健护理工作,大大增加了保健护理的效果,老年人满意度达到了100%,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0。结论:在老年人的保健工作中引入护患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弱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感,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侧面提高保健护理工作的成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卞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社区延续护理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强化健康宣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90.38±8.32)%,血氧饱和度(94.27±5.21)%;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健康宣教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社区延续护理中呼吸功能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救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人员,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教育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护理,教育组针对患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结果。结果:经相关治疗护理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和常规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43例,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35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8例,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病变程度(包括胰腺CT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 评分和分型),入院时的血、尿淀粉酶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的含量,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观察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平均发作次数为1.9次,远大于观察组(平均1.2次),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症具有密切关联,高脂血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类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变化,且发生脂肪肝及糖尿病的几率较高。
作者:王敏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施双向转诊是促进辖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1]、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互补,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密切协作,形成城镇居民"小病进社区诊治,大病到医院诊治,康复回社区治疗"的良好模式,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传统的手工转诊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患者来院后无专人接待,转诊安排不及时、不顺畅;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统计查询不便捷等问题,转诊效率低下。为了满足医疗机构间转诊需求,实现预约挂号、转门诊、转检查、转住院、转社区康复等五种转诊的信息化处理,帮助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诊过程标准化、转诊信息电子化、转诊服务精细化",使转诊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我院和第三方运营商合作,自2014年4月启用无边框预约转诊平台,试用效果良好,并逐渐得到卫生行业的广泛认可。
作者: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的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复发3例,复发率6.7%,再发平均时间(1.5±0.6)年,对照组脑梗复发7例,再发率20.0%,再发平均时间(0.8±0.3)年。观察组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降低了脑梗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