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钙粘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杰;余庆峰;刘晓艳;王冲;张秋堂;甘思林;陈胜梅;谢新生;刘延方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神经钙粘素,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MM患者CD38+/CD138+细胞中N-Cadherin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64例MM患者中有17例(26.56%)骨髓瘤细胞神经钙粘素高表达(>20%),47例(73.44%)神经钙粘素低表达(≤20%).神经钙粘素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在疾病的分期、分型、已知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骨质破坏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钙粘素高表达组1q21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RB1缺失、D13S319缺失及IGH重排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7月和55.5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钙粘素高表达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这可能与1q21扩增有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edgehog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TCH及SMO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三氧化二砷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佳浓度为2μmol/L,佳作用时间为24h.在该浓度及时间点作用下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结论:三氧化二砷可降低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基因表达.

    作者:何晓薇;燕玮;杨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亚砷酸(arsenious acid,H3As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86例AP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3AsO3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R)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实验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为(42.42±7.10)d,明显短于对照组(30.86±4.34)d(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为(20.86±9.28)×109/L、血红蛋白为(68.62±14.97) g/L、血小板数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高白细胞综合症(high white blood syndrome,HWB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2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方案是否使用H3AsO3为影响APL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APL治疗方案中加用H3AsO3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段丽娟;李超;杨如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组腺病毒AdE-SH2-Caspase 8对耐伊马替尼的K562/G0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达融合蛋白SH2-Caspase 8的重组腺病毒AdE-SH2-Caspase 8-HA-GFP(SC)对BCR/ABL阳性的耐伊马替尼的K562/G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K562/G01细胞经重组的腺病毒SC感染后,分别设突变AdE-SH2m-Caspase 8-HA-GFP(SmC)组、病毒空载AdEGFP(CMV)组和PBS对照组.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病毒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SH2-Caspase 8-HA的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经瑞氏染色后的细胞形态,FCM和DNA梯度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在K562/G01细胞中的感染效率较高;Western blot能检测到目的蛋白SH2-Caspase 8-H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瑞氏染色后SC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FCM检测结果表明SC组早前凋亡细胞明显增高(P<0.05),DNA梯度电泳检测结果发现SC组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特异性的梯度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C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活化片段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重组腺病毒SC表达的SH2-Caspase 8融合蛋白能明显诱导K562/G01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林;费嫦;黄峥兰;李会;刘张玲;冯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院11例SAA惠儿中7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行脐血移植,2例行亲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10例患儿原发性植入成功,3例患儿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供体都稳定植入,造血恢复.1例单份脐血移植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但自体造血恢复.9例接受亲缘相关供体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0-19 d,中位时间14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42 d,中位时间17 d;双份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 0.5×109/L时间为16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41 d.3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GVHD,2例患儿发生了可控的局限性慢性GVHD (cGVHD).4例患儿发生了CMV病毒血症,2例发展为CMV肺炎而死亡.3例患儿发生了EB病毒血症,1例发展为EB病毒肺炎.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儿童SAA的首选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无HLA相合同胞供者,可考虑行选择性供体移植,如脐血移植或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促进移植物植入.

    作者:肖佩芳;胡绍燕;何海龙;卢俊;李捷;柴忆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对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及SHP-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细胞和Raji细胞的增殖、凋亡及SH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噻唑蓝)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和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的方法检测硼替佐米处理淋巴瘤细胞株前后SHP-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和Raji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5-100 nmol/L硼替佐米处理后,Jurkat细胞株和Raji细胞株中SHP-2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硼替佐米明显抑制Jurkat细胞株和Raji细胞株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细胞株SHP-2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SHP-2基因很可能参与了硼替佐米诱导Raji细胞和Jurkat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姜立彩;罗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MDS-RAEB及难治性AML患者临床疗效,给予患者地西他滨+CAG方案治疗:地西他滨20 mg/(m2·d),d1-5;阿柔比星10 mg/d,d6-13;阿糖胞苷20 mg/d,d6-19;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 μg/d,d6-19).结果:1个疗程后,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42.1%),部分缓解8例(42.1%),血液学改善2例,未缓解1例,死亡2例;1年总生存(OS)率为67.5%.12例年龄≥60岁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60%,6/10),1年OS率为62.5%.13例高危核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4.5%,6/11);1年OS率为61.5%.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RAEB及难治性AML安全有效,可延长难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

    作者:杨雪良;吴亚妹;曹永彬;李晓红;徐丽昕;刘周阳;刘蓓;闫蓓;李松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摄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目的:探讨CFSE荧光负染法用于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吞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 paramaga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的可行性及其荧光特征.方法:体外对RAW264.7细胞进行SHO的标记,然后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方法和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FSE荧光负染细胞的活力;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结果:普鲁士蓝将RAW264.7细胞内吞噬的SPIO标记为醒目的蓝色,核固红将细胞核标记为红色,在荧光图像上表现为荧光负染区,呈筛孔状.CFSE荧光负染法与普鲁士蓝染色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RAW264.7细胞经过SPIO和CFSE双重标记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死细胞比例较低.结论:CFSE荧光负染法可用于RAW264.7活细胞吞噬SPIO的检测,同普鲁士蓝染色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两者的检测结果可相互印证.

    作者:何向锋;杨俐萍;陈宝安;王建红;文颂;施文;徐薇薇;凌国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 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诸如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种类、保存时间、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进行log转换,转换之后近似正态分布,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输注前血小板保存时间与CCI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对输注血小板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各疾病间的输注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血液病患者数据显示,整体输注效果不良,输注有效率较低.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输注次数增多,输注效果变差.通过比较单纯输注血小板和同时输注血小板与其他血液成分的fisher检验结果显示,单纯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差于联合输注其他血液制品(P<0.001).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是否同时输注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输注次数,而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无相关性.

    作者:陈麟凤;潘继春;冯倩;罗圆圆;于洋;庄远;李卉;封艳楠;汪德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由于血小板自身抗体和T细胞功能障碍所致,血小板及其前体巨核细胞均受到攻击导致血小板破坏和生成不足.激素、利妥昔单抗、脾切除术及TPO受体激动剂不能逆转其疾病进程,且因感染、血栓形成等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新型治疗药物包括:CD154抗体、抑制性FC-γ受体、Syk抑制剂等可以靶向疾病进程的关键步骤,有望限制全身副作用并降低ITP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本文就ITP当前治疗策略、新型治疗药物及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吴冰;韦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L1RA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针对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标志蛋白IL1RA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杂交瘤细胞3H6E10、10D8A7种植BALB/c小鼠腹腔,收获腹水,纯化后得到特异性抗人IL1RAP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ondenaturing-PAGE)、EHSA和Western blot法对纯化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抗体纯度、效价和敏感性检测.结果:获得了两种IL1RAP纯化单克隆抗体,命名为3H6E10 McAb和10D8A7 McAb,其纯度分别为95%和94%;两种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00,且能特异性识别IL1RAP纯化蛋白、正常人及白血病病人的细胞内源性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能特异性结合人IL1RAP的纯化单克隆抗体,为将来有效清除体内LSC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尹玲玲;阮素红;田宇;徐开林;赵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42例.观察患者PET/CT分期情况,并与临床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单纯结内侵犯NHL分期情况、结外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侵犯的NHL分期情况.结果:142例NHL患者临床分期结果为:Ⅰ期8例,Ⅱ期34例,Ⅲ期40例,Ⅳ期60例;PET/CT分期结果为:Ⅰ期6例,Ⅱ期36例,Ⅲ期44例,Ⅳ期56例.其中,二者符合的分期例数为136例,符合率为95.77%.比较PET和同机CT在单纯结内侵犯NHL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比较,在结外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侵犯的NHL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NHL临床分期中,能够准确检出受侵犯的淋巴结,又能够灵敏检出受侵犯的结外病变,与临床分期符合率较高,可用于辅助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唐汉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评价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岁(17-6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睾丸、椎管、皮肤、胃肠系统等.形态学上,MS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为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质比例较高,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表达MPO、Lysozyme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DFS)时间10.4个月(3.5个月-16个月),总体生存(OS)率35.7% (5/14),2年总体生存率(OS)50.3%.结论:孤立性髓细胞肉瘤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蒽环类+阿糖胞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金焕;赵伟鹏;田晨;杨洪亮;于泳;王亚非;王晓芳;赵智刚;张翼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um,ASP)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分为CHOP方案治疗组(CHOP组)34例和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组(ASP+ CHO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CHOP组CR+ PR 16例,治疗总有效率47.06%;ASP+ CHOP组CR+ PR 24例,治疗总有效率70.58%;后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 <0.05).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24.7个月,ASP+CHOP组患者平均PFS时间为47.5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和发热,Ⅰ-Ⅱ级和Ⅲ-Ⅳ级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发生率在ASP+ CHOP组均比CHOP组高(P<0.05),ASP+ CHOP组患者Ⅰ-Ⅱ度发热及白蛋白降低发生率均较CHOP组高(P<0.05).ASP+ CHOP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治疗较CHOP组组高(P<0.05),6例发生过敏反应,1例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血淀粉酶升高、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好转,但因疾病进展快速致一般情况差,未能耐受后续化疗而早期死亡.3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ASP+ CHOP组2例发生Ⅱ度血肌酐升高,CHOP组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门冬酰胺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佃富;方瑞艳;马德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光化学疗法(extracorporeal photochemotherapy,ECP)已成为治疗cGVHD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者的单个核细胞与光敏剂8-甲氧基补骨脂素的混合并回输至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ECP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诱导免疫耐受等来实现的.它具有不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和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国外很多医学中心对ECP治疗成人及儿童cGVHD展开了大量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CD19+ CD21-B淋巴细胞、血清BAFF及血清TNFα可用于衡量及早期评价ECP的治疗疗效.ECP的疗效与诸多因素相关,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若干并发症.由于目前ECP治疗机制尚未完善明确,诸多研究治疗周期长短不一,临床研究病人例数较少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临床样本量的增多及治疗周期的规范,ECP会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ECP治疗cGVHD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作者:陈润哲;陈宝安;程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18a通过靶定ATM调节白血病细胞HL-60对VP-16和VCR化疗敏感性

    目的:研究miR-18a调控白血病细胞HL-60对VP-16和VCR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8a的HL-60-pcDNA3.1-miR-18a细胞系,检测其对VP-16扣VCR的敏感性;构建ATM 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miR-18a对ATM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8a的HL-60细胞内ATM的表达水平;siRNA敲减HL-60细胞中ATM水平,CCK-8检测细胞对VP-16和VCR的敏感性;在稳定过表达miR-18a的HL-60细胞内转染miR-18a inhibitor,Western blot检测ATM的表达水平,并检验细胞对VP-16和VCR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过表达miR-18a后,用相同浓度的VP-16和VCR处理时HL-60细胞存活率降低;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miR-18a能够抑制ATM的荧光素酶活性;过表达miR-18a后HL-60细胞内ATM的表达降低;敲减ATM后的HL-60细胞经VP-16和VCR处理后存活率降低;转染miR-18a inhibitor后,ATM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经VP-16和VCR处理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iR-18a能够通过靶定ATM而调控白血病细胞HL-60对VP-16和VCR的敏感性.

    作者:肖悦;胡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

    目的: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进行ENG基因和ALK1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方法:用RT-PCR方法对家系4代11名成员的ENG基因14个外显子和ALK1基因9个外显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查找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ENG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无义突变c447G>A,导致149位氨基酸Trp(UGG)变为Stop(UGA),在该家系未发现ALK1基因突变.结论:ENG基因无义突变c.G447A引起氨基酸发生p.Trp149Stop改变,是该家系致病的遗传基础.

    作者:成小慧;涂传清;孙顺昌;黎建云;张旭艳;王典文;黄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Notch基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和介导抗凋亡、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检测原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otch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作用后肿瘤细胞Notch蛋白的变化,探讨Notch基因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凋亡及耐药机制.方法:采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初治患者的骨髓血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健康体检者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otch及BCL-2、NF-κB基因的转录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L1210细胞株在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作用后Notch蛋白的变化.结果:CLL组的Notch1、Notch2、BCL-2、NF-κB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556±0.8726和0.6731±0.5334(P=0.0182)、1.2273±0.8207和0.6577±0.6424(P<o.0001)、8.0960 ±7.5661和0.5969 ±0.4976(P<0.0001)、1.0966±0.6925和0.5373±0.7180(P<0.0001),而2组的Notch3和Notch4基因的mRNA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分别为1.1914±2.4219和0.8713±0.7937 (P=0.3427)、0.8174±1.0869和0.9752±1.3446(P=0.2402);L1210细胞在低浓度、中浓度阿糖胞苷作用24 h后,Notch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在高浓度阿糖胞苷或延长中浓度阿糖胞苷组的作用时间,Notch1蛋白表达量增高.L1210细胞在地塞米松作用后,Notch1蛋白表达下降,但不随地塞米松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otch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Notch1蛋白在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下调.Notch信号通路可能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抗凋亡及耐药过程.

    作者:张金燕;张桔顺;许贞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A)血型的鉴定及其患者输血的探讨

    目的:探讨B(A)血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及合理的输血方法.方法: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血型,同时利用ABO-TYPE Variant试剂盒和ABO基因6、7外显子DNA序列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基因型,应用0型洗涤红细胞用于疑难配血三步分析法配血.结果:患者的正定型:A弱B强,血清中存在抗A1;反定型:A1C3+,BC阴性;分子生物学鉴定为:B(A)04型,640 A>G;O型洗涤红细胞检测主侧配血阴性.结论:稀有血型或亚型的分析鉴定要谨慎,必要时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稀有血型或亚型患者输血要安全、正确、合理.

    作者:王超;李素萍;吴学忠;李敏;邢昕;王伦善;吕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藤黄酸联合柔红霉素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孕烷X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的表达水平;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对K562/A02耐药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多个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PXR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K562/A02细胞株分别与GA,DNR,GA+ DNR孵育24、36、48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实验组PXR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PX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K562/A02细胞株的PXR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本研究实验其他所检测的恶性血液病细胞;;藤黄酸作用后,K562/A02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明显降低,却细胞抑制率增加;藤黄酸作用后的K562/A02细胞的PXR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纽下调,而在柔红霉素组则无明显变化,提示柔红霉素并没有下调PXR的作用.PXR的下调亦不是细胞被药物杀伤后的假象,而藤黄酸可以下调PX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PXR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株中表达,并在K562/A02细胞明显较其他实验细胞株中表达高.低剂量GA可以提高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强化疗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XR表达有关.

    作者:朱晗;陈宝安;蔡晓辉;王飞;高冲;程坚;张孝平;戴璐;夏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55例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

    目的:研究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方法:用OLYMPUS BX51显微镜分类并计数155例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骨髓的各系细胞,并观察是否存在形态学异常.结果:浆细胞形态学正常率为83.9% (130/155),个别浆细胞异常率(<5%)为12.3%(19/155),明显浆细胞异常率(>10%浆细胞)为3.8%(6/155).结论:大多数POEMS综合征患者骨髓中浆细胞形态正常,少数患者骨髓中浆细胞有个别形态学异常,极少数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浆细胞比例越高,越易出现更多、更异常的浆细胞.

    作者:蒋显勇;赵小鹏;葛昌文;周道斌;李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管: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