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芳
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泄泻的效果。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医辩证施术,用捏脊法、补脾经、点揉足三里穴、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七节骨等推拿手法对30例不同证型的患儿施与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6.6%。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中医辨证来治疗胃溃疡的实际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3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人,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者在治疗后的实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著率为55.5%,优于对照组2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61.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胃溃疡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模式,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临终期胃癌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73例发生院内死亡的胃癌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变化及SOFA评分,并选取其中有完整死亡前随访资料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筛选出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的生化指标,并将其数值转换成分数,相加之后得到每一例患者的生化评分,然后将生化评分和SOFA评分相加即为每例患者的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的分值大小将试验组患者分为两组:A组<20分,B组>20分,然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指标有:AST、T一BIL、UREA、LDH、CK、UA以及HBDH;B组评分>20分的比例要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的生存率则显著低于A组(P<0.05);预后评分与生存时间存在着直线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根据本组临床资料而建立的评分办法效果显著,在对胃癌临终患者的生存风险进行评估时,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玉曦;岳磊河;任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并发症的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腹腔粘连、胎盘植入/粘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术式再次剖宫产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壁纵切口术式,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壁纵切口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的并发症较多,必须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才能降低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科质量水平。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诊疗特点。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头疼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各种头疼类型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疼,慢性头痛,丛急性疼痛所占比例较大,对症治疗后,患者头痛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内科的头疼具有多种形式,临床治疗上,应对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相关病史进行全面了解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实行对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剖宫产术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手术处理切除病灶后,患者切口均在 I 期愈合,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经过6个月时间随访,并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是临床处理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临床应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可有效降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报导分析新生儿黄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d、5d 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患者身体健康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以后在胃肠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拓展应用到几乎普通外科的所有手术及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外科专业领域。本文主要讨论快速康复及其在腰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波;康两期;傅锡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膜外途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3例。患者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9.8岁。术前均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T1a~1b4例(12%),T1c14例(42%),T2a-b5例(15%),T2c10例(30%)。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盆腔引流管保留的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进行除出血量少、肠胃功能恢复比较快以及住院时间少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临床医学中,外科护理的护理技术多种多样,伴随着整体医学领域的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护理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合理的控制综合性的外科医学护理过程,加深综合行技术的改革,保证合理的技术革新,加深综合性的技术水平,实现有效化的、及时的外科形式的综合护理过程控制,从而完善整体各个领域医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合理的综合性外科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同时配合使用先进的各类医学技术的相关设备,保证合理的医疗水平外科护理的整体性能,实现优质、快速、合理的外科护理。
作者:王春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2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起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产生纠纷的案例,对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们根据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了手术室发生医疗事故的机率。结论:根据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强化,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医患纠纷降到低,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上有效的使用。
作者:谷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同时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敏感指标,在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值得重视。
作者:翟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01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A、B、C、D、E)5个小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 A 组为阳性药对照组,B 组为五藤膏12小时贴敷组,C 组五藤膏贴12小时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D 组为五藤膏24小时贴敷组,E 组为五藤膏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对各组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恢复,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 A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其他方式的护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琼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选择推拿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用牵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推拿治疗,能够使身体的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麻忠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滨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手足口病病患的一般资料,病患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52例病患中,2013年手足口病共发生62例,2014年发生90例;2013年重症病例3(4.84%)例,死亡0例,2014年重症病例3(3.33%)例,死亡病例1(1.11%)例,本病高发于4-6月,患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男童。结论:我县手足口病常发于4-6月,多发于5岁以下男童,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品质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糖尿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9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值(<7mmol/L)观察组(6.13±1.12)m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6.89±1.34)mmol/L,P<0.05;观察组控烟酒率、坚持运动率、体重控制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和健全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增加血糖控制率,改善其生活品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灿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并进行血液灌流抢救的4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对患者行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秦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呼吸科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随机选取50例作观察组,另选50例作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相较常规治疗方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法将66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腰麻+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给药后10min 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与入室时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给药后10min 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收缩压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且具有较佳的可控性,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郑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