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紊乱引起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内分泌紊乱为主,伴有心理、躯体神经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症状有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眩晕耳鸣、腰酸背痛、心悸失眠、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皮肤蚁行样感等。严重影响大部分女性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医家众说纷纭,现将目前近的治疗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郭伟伟;桑海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治疗混配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混配农药中毒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阿托品联合氯解磷定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药效达好所用的时间和胆碱酯酶的活性回升至50%所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药效好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胆碱酯酶的活性回升至50%所用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在治疗混配农药中毒患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回升较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武光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01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A、B、C、D、E)5个小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 A 组为阳性药对照组,B 组为五藤膏12小时贴敷组,C 组五藤膏贴12小时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D 组为五藤膏24小时贴敷组,E 组为五藤膏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组。对各组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恢复,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B 组、C 组、D 组、E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优于 A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五藤膏不同护理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其他方式的护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琼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指导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17例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母乳喂养组148例,奶粉喂养组126例,混合喂养组143例,比较分析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中,母乳喂养时间小于4个月和不小于4个月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喂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有关,且母乳喂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也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亚萌;陈岩红;陈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确保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1]。方法:为使抢救工作更便捷,临床各护理单元均配备了不同种类、不同基数的抢救药品及物品,而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物品是否完好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效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药品及物品过期或缺失现象仍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我院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统一种类、规格和基数;设置急救车平面图,对药品、物品编号并有序摆放;使用不干胶纸制封条封存,采用每日交接和封条管理两种方法交接。经过1年运行,取得了一定满意效果。结果:实施1年来,急救车完好率提高到100%。结论: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为抢救患者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效率。
作者:强怒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检测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6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比浊法和阻抗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发生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8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无不良事件组以 ADP 为促凝剂的比浊法和以胶原为促凝剂的阻抗法与不良事件组的差异显著(P<0.05);以 ADP 为促凝剂的阻抗法和以胶原为促凝剂的比浊法的无不良事件组与不良事件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与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文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我院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原因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患者的该症状产生。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3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19例出现了深静脉栓塞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输血、输液情况等进行探讨患者的该症状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结果: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的几率是18.44%,患者出现该症状是药物、操作、训练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此次共有1例继发肺栓塞而死亡,占研究总数的0.97%。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积极寻找处理对策进行预防,能够降低患者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
作者: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对大肠癌患者治疗中,采用泵注5-氟尿嘧啶(5-Fu)行持续化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泵注5-氟尿嘧啶进行持续化疗,护理过程采用优质护理方式。结果:患者化疗护理前癌胚抗原(CEA)、血清 CA199、CA195含量分别为(35.6±10.7)ng/ml、(569.6±217.5)ku/L、(667.5±128.4)ku/L,化疗护理后为(21.8±6.5)ng/ml、(246.5±93.8)ku/L、(365.7±169.2)ku/L,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护理后出现并发症10例,占总数9.09%;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18%。结论:大肠癌患者使用泵注5-氟尿嘧啶化疗效果显著,采用优质护理临床效果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沙莎;李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对太原市小店区儿童保健人员采用培训干预对其培训能力、培训内容的优化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太原市小店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共50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培训模式状况。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为期3个月的培训模式干预,对比培训前后研究对象能力及培训内容差异性。结果:经过培训模式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在儿童保健方面的有效性明显提升,家属满意度也明显优化。结论:对儿童保健的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员满意度,增强培训实效性。
作者:白瑞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并发症的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腹腔粘连、胎盘植入/粘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术式再次剖宫产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壁纵切口术式,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壁纵切口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的并发症较多,必须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才能降低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科质量水平。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014全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主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美国 BD 公司 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培养,湖南天地人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 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123株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46株,占37.4%,革兰阴性菌70株,占56.9%,真菌7株,占5.7%。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3%和5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耐药性较高,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血培养致病菌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早期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准确使用抗菌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单吉苹;王双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管理方式中,柔性管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对于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而言,在应用了较长时间以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进行了总结,在妇产科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已经积累大量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内容。
作者:罗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的不同护理方法及其相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的12个月,每个月不少于50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脐带护理法进行研究。结论: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修剪并采用暴露法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发生,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保障使用131碘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安全,避免发生放射性事件。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在使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工作方法中,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布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放射性工作操作的安全和应急处理流程、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保健、患者和公众的防护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遵循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防止其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使其发生几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作者:莫春荣;莫建勋;叶烨;黎升志;柯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2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起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产生纠纷的案例,对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们根据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了手术室发生医疗事故的机率。结论:根据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强化,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医患纠纷降到低,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上有效的使用。
作者:谷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运用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实施剖宫产的54例产妇,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人性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27例。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泌乳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泌乳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运用在剖宫产的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泌乳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对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接受不同麻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受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麻醉剂量、阻滞时间、Bromage 评分比对照组要优秀(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好,该麻醉比较推介为老年患者使用,临床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术中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流产综合征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为14.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来讲,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李相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确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共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65.0%,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郝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ESS)、空腹血糖值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ESS)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值(<7mmol/L)观察组24例(7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神经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季明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