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目的:探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阴道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9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接受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8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将其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52%、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6,P<0.05)。结论:在阴道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例75例阑尾炎患者的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75例中经高频与低频联合应用超声诊断阑尾炎51例(符合率68.0%)。病理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4例,超声诊断13例(符合率92.9%);病理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1例,超声诊断18例(符合率85.7%);病理诊断为坏疽性阑尾炎6例,超声诊断6例(符合率100%);病理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一例,超声诊断1例(符合率100%);病理诊断急性阑尾炎总计42例,超声诊断38例(符合率90.5%);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33例,超声诊断13例(符合率39.4%)。结论: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相结合对阑尾炎尤其是急性阑尾炎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慢性阑尾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尚有很大的不足。
作者:汪凤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专业76名医护人员,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教学模式同时,接受护理安全教育,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护理安全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作者:燕秀红;姜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快速发展得医疗卫生事业要求医院实行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理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 way,临床路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作为一种高效益高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临床路径对病案管理有新高要求,完善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和开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作用。
作者:霍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析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4年期间收治的6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66例患者的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X 线检查得到,患者的呼吸痛缓解效果显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24±2.01)天,明显缩短,有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伤口排线,接受 II 期清创缝合治疗之后,甲级复合。无1例患者死亡,无合并肺部感染情况,无固定处骨折不愈合情况。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使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简单、便于操作、微创、安全、伤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预防感染。方法:取2014年1-9月份在我院分娩新生儿1500例为实验组,出生时脐带用气门芯结扎离脐根部0.5cm 部位处剪断脐带。出生后24-96h 内再次取出气门芯使其自然脱落,出院前手把手教会产妇及家属脐部护理方法,并在产后访视时再次指导。再取2013年同期采取传统方法(出生时脐带用气门芯结扎离脐根部0.5cm 部位处剪断脐带)。出生后24h 再次剪刀修剪残端并用5%高锰酸钾溶液烧灼止血,同样教会产妇及家属脐部护理方法。也为15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脐带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脐部感染率为2%,而2013年因再次修剪脐带残端而引起的出血、脐炎或使用5%高锰酸钾溶液烧灼止血不当而发生皮肤烧伤等脐部感染率为6%,两组比较。结论:改进后的脐部自然脱落脐部护理方法较传统的脐部残端再次修剪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发生率显降低[1],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出院后新生儿脐部家庭护理操作。
作者:王莉云;彭嫦枝;管莉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采用氨氯地平结合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相比单独用药疗效较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曹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未经保护的制备吉非替尼的起始化合物6-羟基-7-甲氧基-3,4-二氢喹唑啉-4-酮与少于两倍量的3-吗啉代丙基氯反应时生成4-或6-位单取代的化合物,当与大于两倍量的3-吗啉代丙基氯反应时生成4-和6-位双取代的化合物。
作者:汪晓平;宋华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管理创新是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和谐医疗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医疗卫生工作管理、质量、安全、效益特点,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六加一"模式的综合绩效考核方案,医院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做到:思想重视,全员参与,方案操作性强,重点突出,清晰实用,每月坚持全面考核量化总结,通过该创新管理方案的实施,我院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作者:范崇威;关会卿;刘丽坤;彭国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滨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手足口病病患的一般资料,病患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52例病患中,2013年手足口病共发生62例,2014年发生90例;2013年重症病例3(4.84%)例,死亡0例,2014年重症病例3(3.33%)例,死亡病例1(1.11%)例,本病高发于4-6月,患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男童。结论:我县手足口病常发于4-6月,多发于5岁以下男童,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应用 PDCA 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胃肠科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 PDCA 护理模式,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 PDCA 护理模式,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胃溃疡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20±1.41d、并发症发生率20.00%、胃溃疡复发率10.00%、护理满意度90.0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4±2.67d、并发症发生率60.00%、胃溃疡复发率40.00%、护理满意度50.00%;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应用 PDCA 护理模式,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确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共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65.0%,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郝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随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对于一些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采取了重视的态度。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实施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产妇58例做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数量均为29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产妇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入选研究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及分娩方式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研究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及分娩方式的比较存在差异上的显著性,(P <0.05),试验组产妇干预后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程耗时、缩宫素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针对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该类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产程耗时、缩宫素药物使用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1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55%,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输血路径方式使用在临床输血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我校附属医院100例临床输血患者使用输血路径进行输血护理,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输血过程,输血过程中没有一例出现不良输血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对100例患者使用输血路径输血护理,能够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应用,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率的发生概率,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呼吸护理的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吸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轻了患者的压力,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值得向社会推广。
作者:倪月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予以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取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疗效确切,止血时间短、疼痛评分低,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黄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选择奥曲肽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45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C1组(观察组45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奥曲肽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腹痛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在腹痛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两方面,C1组少于 C2组患者明显(P<0.05)。在胰腺水肿症状缓解率方面,C1组高于 C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选择奥曲肽进行治疗,针对胰腺酶的抑制作用以及消化作用可以进行有效抑制,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终将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有效恢复,有效避免临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现象,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碧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