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1碘治疗甲亢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及体会

莫春荣;莫建勋;叶烨;黎升志;柯丹

关键词:碘一131治疗甲亢, 医务人员防护, 患者及公众防护
摘要:目的:保障使用131碘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安全,避免发生放射性事件。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在使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工作方法中,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布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放射性工作操作的安全和应急处理流程、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保健、患者和公众的防护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遵循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防止其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使其发生几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合理使用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危害和合理使用策略,为提高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保障抗生素使用的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用药总金额、用药年增长率、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百分比、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等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我院用药总金额2654.81万元、用药年增长率-7.64%、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493.55万元、百分比为16.54%、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为-0.63%,均较2010年和2011年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万桂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既往过敏史,不良反应药物品种及其发生率、不良反应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三项结果。结果:经统计,70例患者中,有16(22.86%)例的患者存在既往过敏史;由血栓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血塞通22.86%,复方丹参17.14%,香丹15.71%,舒血宁8.58%;其中32(8.58%)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周边,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瘙痒。结论:加强对中药的检测,掌握患者的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吕金夏;刘林夕;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管理特点分析

    预防接种门诊是控制公共卫生疾病的重要预防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预防接种门诊面临进一步的压力和挑战高,如何更好地履行接种预防职能,改善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成为了大家热议的重要话题。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故对其护理管理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管理,成为了适应门诊工作新要求的重要步骤。

    作者:江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针对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有效护理措施

    目的:探析针对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造瘘管脱落等并发症,均康复顺利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滨海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滨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手足口病病患的一般资料,病患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52例病患中,2013年手足口病共发生62例,2014年发生90例;2013年重症病例3(4.84%)例,死亡0例,2014年重症病例3(3.33%)例,死亡病例1(1.11%)例,本病高发于4-6月,患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男童。结论:我县手足口病常发于4-6月,多发于5岁以下男童,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并进行血液灌流抢救的4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对患者行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秦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留置导尿引发泌尿系感染护理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从护理操作的角度分析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查找资料的方法。结果:留置导尿引发泌尿系感染与操作是否规范、导管留置时间、引流系统是否密闭紧密相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规范操作,加强护理管理,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应尽量避免膀胱冲洗。

    作者:冯娟;李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中药黄芪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丹参注射液对对照组实施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心肌炎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黄芪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细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孕期营养指导应用于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接诊的106例围产期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所有孕妇均进行常规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孕期营养指导,检测两组孕妇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量,记录围产期不良妊娠反应。结果:实验组孕妇摄入的微量元素钙、锌、铁、硒以及蛋白质、维生素等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脂肪及钠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不良妊娠反应发生率为2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应用孕期营养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孕妇营养状况和母婴安全,降低妊娠并发症。

    作者:王爱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针对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产妇5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与试验两组各29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分娩管理,试验组产妇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亲与胎儿的结局以及顺产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 <0.05),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将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引入对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可提高产妇顺产比例,新生儿结局较好,且不增加母亲的分娩风险。

    作者:贾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腰椎 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与刚性内固定系统体外应力遮挡效应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 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与刚性内固定系统体外应力遮挡效应,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选取12具12月龄雄性猪脊柱胸12-腰5标本随机分为 k-rod 弹性内固定组6个标本,刚性内固定组6个标本,对两组标本进行应变电测量,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标本在腰4、5椎体固定螺钉孔边缘外下方、腰4、5椎体两侧横突前方及腰4、5椎体前方正中作为测点,选择10个测点粘贴电阻应变片,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人的生理功能在前屈状态下施加150Nf 载荷,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试各组标本固定前的应变值。然后对各组标本腰椎后路(L4-5)分别以 k-rod 弹性内固定器及刚性内固定器进行固定,1-10号测点与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各组标本测点位置相同,为了测量内固定连接棒与椎弓根螺钉交界处的应变,在内固定棒与椎弓根螺钉交界处增加四个测点(11-14号测点),对以上测点粘贴电阻应变片,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人的生理功能在前屈状态下施加150Nf 载荷,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试标本固定后的应变值。结果:内固定后,在前屈载荷作用下1、2、5、6、9、10测点 k-rod 弹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小于刚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差异显著(P<0.05);3、4、7、8测点 k-rod 弹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大于刚性内固定组标本各测点的应力值,差异显著(P<0.05)。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小于刚性内固定系统。结论:腰椎 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赵得志;赵建武;曲扬;康明阳;董荣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现状与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状况和具体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共3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小分子代谢物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比值,筛查有机酸、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病症。结果:其中检测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例,脂肪酸氧化代谢病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能够很好的筛查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从而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疾病导致新生儿智力障碍情况,因此值得在新生儿的遗传性代谢病筛查中进行推广。

    作者:曲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1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55%,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慢性中耳炎耳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目的:对慢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0到2014年我院共对14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使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后,有140例患者干耳,占总数的97.2%,全部患者没有出现眩晕、耳鸣、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术后降低非常显著(P<0.05)。结论:耳显微手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的干耳率高,临床并发症几率低,对患者的气骨导差起到了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碳酸氢钠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稀化痰液的疗效。2.5%碳酸氢钠和0.9%生理盐水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采用常规的灭菌注射用水加温湿化的基础上,两组除采用常规的灭菌注射用水加温湿化外,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2.5%碳酸氢钠进行气道的雾化湿化。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几方面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郝玲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胺碘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确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共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65.0%,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郝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诊疗资料以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查阅总结,同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医治疗高血压多将其以症候进行分型,同时在治疗方法上有古方治疗、经验方治疗、单方治疗或中成药治疗。除上述几点治疗针灸治疗以及贴敷治疗、药枕治疗、足浴治疗等在中医临床的诊疗上也有一定应用。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见效时间虽远不如西药快,但中药治疗具有兼顾全身、控制血压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等优点,故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深入研究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丘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MAS 患儿8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常频通气治疗40例患儿为对照组,HFOV 治疗46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 OI 及FiO2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OV 治疗 MAS 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心血管副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民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术中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流产综合征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为14.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来讲,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燕;李相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