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特点观察

王玉珏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甲状腺超声异常,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甲状腺超声有无异常,把其分成正常组(70例)与异常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与甲状腺功能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异常组患者的高灵敏度 C 反应蛋白与正常组进行比较(P <0.05);而异常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糖化血红蛋白等与正常组进行比较(P >0.05);同时,异常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明显的比正常组高(P <0.05)。结论:就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超声异常患者而言,其具备着较高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腺瘤的发生率,由此临床中应该足够的对其进行重视。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之一,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给药错误通常指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者药品消费者导致的潜在导致不合理给药以及已经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1]。在这些事件当中,护士参与的相关给药阶段给药错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笔者统计数据表明,给药错误在临床护理问题事件中占有超过50%的比重。[2-3]因此,临床护理管理当中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确保给药的准确性是两个常抓不懈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2014年上报到护理部的115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禾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00例高校教工,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 BMI 指数增高而上升。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BMI、家族疾病史、血糖、睡眠状况。结论:针对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应做好健康宣教。

    作者:邱小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对照

    目的:探讨分析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患者均予以经腹及经阴式超声检查诊断,且和术后病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超声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二者所存差异。结果:超声检查诊断42例为子宫肌瘤,其诊断符合率为91.3%;经腹超声送扫查检出38例,经阴式超声扫查检出41例。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应用进行子宫肌瘤的扫查诊断,可使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下降。

    作者:汤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雾化结合 BiPAP 治疗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结合 BiPAP 治疗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BiPAP 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pH 值、PaCO2值以及 Pa02值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 pH 值、PaCO2值以及 Pa02值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雾化结合 BiPAP 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雪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 CT 影像对腹部创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 CT 影像在腹部创伤的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某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腹部创伤病例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6岁。根据 CT 影像表现分析,其中96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观察实质脏器和腹膜等损伤情况。其中69例接受手术治疗,20例介入治疗,7例保守治疗。结果:经过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与 CT 诊断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其受创伤的器官。所有腹部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69病例中,67例治疗结果与 CT 影像相符,另外2项为血管损伤,该原因经 CT 影像较难呈现。结论:CT 影像在对腹部创伤的诊断中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通过有效的结合 CT 影像检查,可以准确地对腹部创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对症医治,减小患者腹部创伤的并发症与降低由创伤引发的死亡率。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思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等级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对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事件的严重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晓莉;孙宁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作者:李慧怀;唐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 多平面重建在体内异物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作者:金文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关键的一部分,这一关键部分的处理严重的影响到了临床的诊疗过程。正确且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生和病人双方面的稳定,有助于达到双赢的局面。而错误且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使医生和病人都受到伤害,而这个伤害来自于各个方面,并且在错误的关系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思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产生。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悲剧的发生吧。

    作者:张敏;邹佳丽;王羽寻;朱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胸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普胸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普胸外科术后出现并发肺不张病例120例,通过镇痛、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护理、指导辅助咳痰,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未出现因肺不张感染死亡病例。结论:对普胸术后可能并发肺不张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对普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恢复非常必要。

    作者: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对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梗后期低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8%,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梗后期低血压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卫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化入院指引,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细化办理入院指引工作进行研究,提出患者入院流程中的存在问题,探索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制定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入院服务流程,为有效提高住院病人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供参考。

    作者:殷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出血并发症中预见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可以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以及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治疗的效果有所降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得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及护理,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在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从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中选出92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有8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超声检测设备的监控下,利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电切;而另3例患者则是仅在腹腔镜技术下进行患病部位的楔形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其病理学特点,并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的患者均为瘢痕妊娠患者,其临床特点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子宫内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各细胞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连接、组织间有间隙、有绒毛组织存在于间隙之间。结论:瘢痕妊娠的患者,其病理学特点有着较小的差别,主要与组织间间隙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特点确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柳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感预防二次感染的健康教育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感预防二次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流感患儿家属120例,按照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家属在患儿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流感二次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流感患儿二次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流感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对二次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对于提高流感预防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开展亚低温,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对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 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情况。结果:(1)GC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GCS 评分分别为(11.28±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NIHS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NIHSS 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胡建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三组分别给予背带式缝合术、方块式缝合术、宫腔填塞止血术,比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宫腔粘连、产褥感染、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另外两组,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方块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宫腔填塞止血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宫腔填塞术;术后,宫腔填塞止血组产妇再次出血8例、产褥感染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方块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者8例、产褥感染4例及子宫缺血坏死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背带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2例及产褥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良好,且不会引发大量并发症,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

    作者:曾木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两组皆予以≥半年随访,观察记录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抑郁状态问卷(DSI)评分情况,以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理 SDS 评分与 DSI 评分皆有一定改善(P <0.01),研究组改善更佳(P <0.01);研究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处理,可改善心理状态,并降低复发,值得借鉴。

    作者:沈凤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目的:对产后大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科学的治疗处置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的入院产妇为研究样本,随机选择大出血病例470例,统计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有诸多原因,其中宫缩无力182例、胎盘出问题81例、胎儿过大75例、性别导致36例、产道撕裂32例、凝血障碍17例、妊娠综合症28例、年龄过高19例。结论:找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必须早诊断早治疗,施以科学的处理措施,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妇安全,提高生产质量。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3年9~10月确诊的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徐亚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