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柳
目的:观察布洛芬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加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布洛芬可有效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 c、阿昔洛韦等西药对患者实施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以及小柴胡汤和玉屏风散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5月~2010年05月之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疤痕遗留率(3.33%)、切口感染率(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67%,13.33%),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 <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的差别不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陈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药属于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中药的品质是其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政府正着手将 GMP、GAP、GSP 管理运用于中药行业,进而为中药材质量提供稳定且有效的安全保障。并伴随临床医师对中药材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并凭借我国中药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本文首先对毒性中药进行了分类,随后深入分析了毒性中药的相关鉴别方法,以期为提升中药品质服务。
作者:王慧;杜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偏头疼患者60例,给予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期偏头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3疗程的用药,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治愈,23例患者疗效显著,29例患者有一定疗效,病情取得控制,3例患者其病情无明显变化。用中医内科的办法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从此次的探讨可以看出,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中医用药温和相对于西药治疗更稳,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更小,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可以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以及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治疗的效果有所降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得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及护理,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在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护理在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医院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是医院工作的一个新视角。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工作在医院的工作方面也是重点,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当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前的护理、停机指征的研究,具体阐述停机时的护理方法,更为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过来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杨斌;白雪;刘珊;许岩岩;路欣;孙长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开展亚低温,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对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 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情况。结果:(1)GC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GCS 评分分别为(11.28±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NIHS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NIHSS 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胡建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牙周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等检测指标给予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等检测治疗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炎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陶立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诊断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部透视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查急性阑尾炎时采用超声检查法,能够获得较好地效果,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史文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9例,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对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用药、饮食、心理调节、运动生活护理等知晓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控制、血压控制达标率方面,从干预前的30.3%提高到60.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妹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病例导入方法的体会。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一个班有62人为对照组,另一个班有6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接受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比两组在调查问卷和课程考核中的差异,并通过软件 SPSS11.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考试成绩都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书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使用腹腔化疗,现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接受腹腔化疗后 PR 率为33.33%,19.05%患者出现一过性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与骨髓抑制现象。结论: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腹腔化疗有较高 PR 率,可增强腹腔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癌细胞接触时间,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可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显著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小丽;许小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糖尿病肾病48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甲组护理模式为优质护理,乙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各24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相比,甲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 <0.05),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佳,临床可推广。
作者:孟利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38例,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10例,采用系统护理措施,改善呼吸抑制。结果:38例轻、重度窒息患儿,5、10min 复苏成功率均达到100%。结论:采用科学系统的复苏措施,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董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药的使用在国内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中药剂师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医一向注重配伍禁忌,而中药剂师做到中西药结合是国内在新形势下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曾经中西医存在的脱节现象更是让中西药结合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探讨中药剂师对中西药结合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出院4周后降糖药物、心理调整、运动习惯、合理饮食及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行小儿腹部手术的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各组为30例,对照组1中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μg /(kg·d),对照组2中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4μg /(kg·d),观察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2μg /(kg·d),将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1患儿的镇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1患儿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2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观察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腹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剂量为1.2μg /(kg·d)的舒芬太尼能够达到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云芳;王自友;罗黎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可知,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背阔肌皮瓣修复前臂伴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5月,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前臂伴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背阔肌皮瓣8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结果:2例术后发生小的受区切口表浅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背阔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结论:该皮瓣以胸背动脉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切取的皮瓣面积较大等优点,适宜修复肢体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高玉珍;牛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